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358章 荀

三国好老师 358章 荀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母亲大人倒是不用担心,沂儿在家里过的还是挺好的。”董明笑着回道:“前些日子她回也回去过一次,应该也跟家里说了才是。”

荀爽摆摆手:“老头子相信你的为人。”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直到整出戏唱完,才停了下来。全都是聊的家长里短,也不知道是不是老人家都爱唠叨,荀爽说起来没完,而且总能找到新的话题。

“戏演完咯。”荀爽笑眯眯的站起来:“该咱们上去演一出戏了。”

董明闻言对荀爽鞠了一躬:“理念之争,还望勿怪。”

荀爽大笑起来,竟然上前拍了拍董明的肩膀:“其实老夫根本就不在乎输赢。”

董明更意外了。

“世人都以为老头子是来给儒家找场子的,其实并不是。”荀爽缓缓开口道:“我老了,时间不多了,只想找个机会将胸中所学都传给后人。至于儒学.....不说也罢。”

见董明脸上有些茫然,荀爽笑道:“你忘了,老头子姓什么了?”

“荀.....”董明下意识的说道。

说完就反应过来,这肯定不是问他的,而是给他的提示。问姓氏,自然就是收出身了。荀爽乃是荀子后人....

想到这里,董明忽然明白过来了。

在后世,荀子一直都被称之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更是被称为后圣。但是身处如今这个时代,董明才明白,荀子的思想在儒家内部其实就是自成一派的。前文说过,儒家内部派系争斗很厉害,而荀子的思想就经常会成为其他学派攻击的靶子....

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了。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大佬在修身与治国方面提出的实践规范和原则,虽然都是很具体的,但同时又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成分。

孔子竭力强调“克己”、“修身”、“为仁由己”等。而孟子则以“性善”为根据,认为只要不断扩充其“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求其放心”,即可恢复人的“良知”、“良能”,即可实现“仁政”理想。

而荀子呢?相较于这两位,荀子更加的现实。在礼仪道德这一块,他跟孔孟一样非常的重视。但是与此同时,他也不盲目相信礼仪道德,反而强调“法”的作用。要不然他一个儒家大佬,也不至于培养出法家大佬了。

而在天、天命、天道这一诸子百家都很关注的问题上,荀子又走出了跟孔孟等人不同的路子...

商周两代的时候,“天”、“天命”是被作为人格神看待的。简单地说,在商周两代,天可以理解为有人性的神,有喜怒哀乐、有**、有感知力。

到了孔子,它的人格神色彩被淡化,孔子主要借亲亲之情论仁德,而视天命为一种盲目的主宰力。

孔子之后,其弟子和后学力图使“仁德”、“心性”“天命”得以贯通,这一方面是要使“仁德”、“心性”的追求获得存在论的支撑,另一方面又将“天”、“天命”、“天道”义理化、价值化。

荀子又取道家在“天”、“天道”“天命”上的自然观的成分与孔子对天道的阐述相结合。然而它的理论宗旨却不在于走向自然主义,而在于凸现“天人相分”,然后以“天人相分”为基础,建构自己的“人道”学说。

什么叫天人相分呢?

荀子在《天论》中曾经阐述过这个概念:“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

啥意思呢?在荀子看来,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善恶好恶之心。天是自然天,而不是人格神。他把阴阳风雨等潜移默化的机能叫做神,把由此机能所组成的自然界叫做天。宇宙的生成不是神造,而是万物自身运动的结果。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的科学?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观。

但是,自董仲舒以来,儒家讲究的都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而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一点更是成了政治正确,而荀家的后人,自然不鸟这一套,继续跟着老祖宗的路子走。

所以,也就导致了,荀家在大汉的学界,其实一直都受到了排挤。好在,荀家毕竟底子厚实,每代都能出现一个甚至多个风华绝代的人物,一直把持着话语权。

事实上,从荀子的思想上来看,荀家应该跟新学更亲近才是。只不过这种事情又不是上大街买大白菜,看着合适就买了。荀家这么多年延续下来,自有其选择盟友或者说站队的考量。不能够光亲近,就拖家带口跟着董明一条路走到黑啊。

从荀家这些对董明的态度就能看出来了,荀家是第一个允许董明在自家讲学的世家;荀家也是唯一个愿意将自己家的嫡女嫁给董明的世家;同时荀家也是这些高门大户中第一个让自家精英子弟跟随董明的。

东西说着很多,其实董明脑海里也就过了一遍,弄清楚了之后,他立刻就放松了不少。荀爽既然不是来跟自己死磕的,那这一场,他赢定了。

大概是感觉出来董明的乐观,荀爽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你也不能大意。老头子怎么说也得为自家人考虑,也得为荀家考虑。再怎么说,荀家也是孔子后学,儒家不能栽在老头子手里。这一场,老头子会全力以赴的。”

董明笑了笑道:“晚辈知道了。”

“那就这样吧,看样子我要上去了。”荀爽指了指舞台上。

此时,舞台上多了两个一人高的高台,高台上面各有一个蒲团,还点着香,看起来甚至庄重。郑玄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上去了,就坐在左边的高台上,闭目养神。

董明对荀爽点点头:“晚辈送您。”

“不用。”荀爽笑着摆摆手,然后双手背负在后面,迈着轻快的步伐,上了舞台。走到自己的高台前,拾级而上。

上了高台,坐在蒲团上,与郑玄相视一笑。

这个时候现场变得热闹起来。

“终于要开始了!”

“某家可期待了好久!竟然能同时见到康成公和二龙先生讲学,实在是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这一次,某一定要将两位先生说的都记下来!今年科考的考场上,说不定能够考进前一百名!”

人群中的一个角落里,二十多个人围在一起,也在闲谈。这一批人都是董明的学生,以高尚、郭嘉等人为首。

他们官职太低,还没有资格上台子上,只能围在这里。

“老师一会儿也会上台吧?”说这话的是高尚。

郭嘉闻言点点头:“如今这个情况,老师想不上台都不行。若是老师不露面,那朝堂上的百官一定觉得我新学不如人了。老师不但要登台,还得辩驳倒两位先生才行。”

“这....难度有些大了吧?”一旁的王志倒吸一口冷气:“我倒是觉得,这一场老师能与两位先生平分秋色就是胜利了。”

大多数都是这想法。

“老师一定会赢得。”说这话的人,是诸葛亮。他今天也来了,不光是他,周瑜、法正、王璨、司马懿也跟着来了。

“二弟倒是对老师很自信。”诸葛瑾走出来摸了摸诸葛亮的脑袋然后道:“我等也要对老师有信心才是。”

“那是自然的,在下也觉得老师必胜。”郭嘉笑着道:“只是我也猜不透,老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将两位先生驳倒。”

“等等看就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