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二百一十七章 邸报的大发展

重铸刚明 第二百一十七章 邸报的大发展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宣府镇,徐光启招待着代表林丹汗前来的使者庆格尔泰,在得知对方的来意后,徐光启很客气的带着他向京城赶回。

徐光启在宣府的事情已经作的差不多了,塞外的两座小城已经修建完成,剩下的都是城内的一些建筑的修建,这已经不需要他这个工部尚书待在这里了。

而古北口和喜峰口两座关隘的修建也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况且现在收回了开平卫故地,林丹汗的大部分实力仍然存在,建奴通过喜峰口和古北口入关的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

三日后,徐光启一行人回到京城,庆格尔泰也适时的向礼部官员送上林丹汗送给大明的数十匹良驹。

朱由检也很友好的召见了这位庆格尔泰,表达了对察哈尔这次死亡将士们的悲痛,以及对大明和察哈尔友好关系的展望。

最终还是交给徐光启和察哈尔进行了谈判。在这其中察哈尔最关注的还是互市。

朱由检不像这个时代的人认为大明和蒙古人互市就是在资敌,互市对大明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互市太重要了,凭借着大明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很快就能将察哈尔这个小规模的经济体给完全消化,到时候察哈尔就会发现他们根本就离不开大明了。

而且大明也需要察哈尔的一些商品,例如马匹、牛羊,这些东西大明永远都缺。

现在林丹汗也希望互市早日开通,他还想凭借互市的存在压一压已经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察哈尔左翼诸部落了。

既然双方都有意向,很快双方就达成协议,互市就放在开平城,互市全年不关停,双方的贸易量也没有限制,大明这一方也仅仅是对铁器进行了必要的限制。

而且在徐光启的要求下,察哈尔允许大明的信达商行在白城开设三家店铺。

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双方就达成了最终的协议。这还是是其中有关于双方合作共同对付建奴的条款,在这一方面双方争议有些大,所以多花了一些时间。

很快,心满意足的庆格尔泰带着大明皇帝回赐的一些礼物,告辞离开大明的京城,准备赶回去向林丹汗汇报此次出使的成果,并且要积极准备第一次的大规模互市,互市将于三月一日正式在开平城开始。

而大明这边,和察哈尔达成协议后,朝廷开始将大明收复河套,收回开平卫故地,并且将和察哈尔在开平城互市的消息向大明内部传播,这可是大大的功劳啊,,

所有的官员都与有荣焉,自然都十分积极。整的通证使秦士桢非常无语,什么时候自己这么受欢迎了?

早已印刷完毕的新一期邸报开始售卖,现在的邸报基本上十五日一期,这个时间基本可以做到大明的重要省份基本可以发放邸报,至于其他稍微偏远的省份,只能看稍微过时的消息了。

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大明全国各地的识字的百姓们都会在城池内专门售卖邸报的邸报馆门外排队。

经过这两个月来的习惯养成,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作为大明的读书人怎么能不了解朝廷大事?这个时候大明的读书人还真是不少,因此邸报馆外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而旁边看热闹的人也不少,这个年代没有什么娱乐,冬日里田地里也没有什么活,在邸报馆门前围观听听皇帝都做了什么事也成了一个不错的消遣。

况且这些读书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总是喜欢给他们读报纸。

于是每隔十天,大街上到处都是一群又一群的人,中间是一个读书人,或许只是一个童生,或许仅仅识字罢了。但他们周围都围了一大圈的百姓们,殷切的听着读书人的读报声。

读书人也尤其享受这种周围人崇拜的眼神,作为童生,或者仅仅识字,连童生都不是。他们一辈子做官无往,平日里受到同辈们的鄙视。

然而他们突然发现在这里,他们能够收到前所未有的尊敬,他们也格外珍惜,每一期的邸报他们都没有放过,即便身上的银子已经不多了。

而这邸报馆也是这段时间有邸报司筹建的,覆盖全国所有的城池,十分方便,朱由检为此还给邸报司拨了十万两银子。

而随着文人么的渐渐养成看报的习惯,朝廷每期印刷的邸报数量也越来越多,最近每次的印刷量已经达到了六十万份,数量还在不断增多。

每份邸报的成本也在不断的下降,虽说现在还在赔钱,但至少也已经能看到收支平衡的一天。

“开门了开门了!”,队伍中一人高呼道。

众人鱼贯而入,再拿着一份邸报走出来。邸报正式向全体大明百姓发行已经两个月了,每一位读书人的身边有已经有自己固定的听众了。

很快大街上就想起了读报纸的声音。

“什么!我大明收复河套了!”,一人惊呼出声!

河套啊,河套地区对于中国古代王朝实在是太重要了,一般情况下河套是否被中原王朝所控制被视为强胜与否的标志,就像西域都护府一样。

而大明始终没有能够拥有西域都护府,就连哈密卫也是得到又失去,甚至反复数次。河套同样是得了又失去,而且已经失去近百年的岁月了。这让大明的读书人很是不满意。我大明怎能没有西域、河套?

现在再次收回河套,是不是意味着大明真的要开始中兴了?

转眼间大街上响起了阵阵欢呼声,围观的百姓们并不知道河套是哪里?他们带着一双迫切的眼睛看向兴奋的读书人。

当了解到大致情况后,百姓们仿佛也与有荣焉,十分的激动兴奋。有的跪地高呼:“圣天子在世,圣天子万岁!”

尤其是一些辽东难民得知朝廷对他们新的移民政策,详细了解后匆匆回家,他们属实是心动了,需要和家里人探讨探讨。

朝廷给的条件是很不错,可是朝廷真的值得信任吗?恐怕还值得商讨,他们从辽东逃难到北直隶,什么日子没有经历过,那些万恶的官员们他们可是都看的清清楚楚。或许皇帝没错,可惜下面的小官们却要他们的命。

……

PS:求订阅,求票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