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新的一年(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三百九十五章 新的一年(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崇祯二年第一天的到来还是那么的平静,它是那么的波澜不惊,和之前的新年第一天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

朱由检照例参加了这一年的正旦大朝会,这样的大朝会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参加的,朝会上不仅仅有朝堂重臣还有藩属国的使臣。

君臣双方很是愉快的互相表示了新年祝贺,吃吃喝喝,也就结束了,总体而言显得很是波澜不惊。

若是说意外还真的有一个,这样的正旦大朝会各藩属国的使臣都是要参与其中,他们早早的从自己的国家来到大明京城,代表自己的国家向大明皇帝表示新年祝贺。

大部分的国家没有什么幺蛾子,而且比往年要热情的多。

这方面的主要原因还是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在大明以南,他们国家的粮食产量相当的高,而在崇祯元年,大明实在是缺乏粮食,大明朝廷从他们的国家购买了大量的粮食。虽然价格被大明压制的很低,但是它量大啊!这些国家都是赚了不少银子。

而且这是天朝上国的银子,和其他的银子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这一年的正旦大朝会上,这些国家的使者都带了相当多的礼品,比往年的惯例可是要多得多。这些使者可都是担当着重任,他们需要向大明表达自己国家的诚意,并想尽一切办法在崇祯二年获得更多的粮食订单。

他们的热情和礼单让大朝会上的大明一众官员很是开心,感觉很有面子,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毕恭毕敬的藩属国使者了,今年的情况实在是意外之喜。

果然我大明真的是中兴在望了!

礼部不少官员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此次这些藩属国如此的毕恭毕敬,可见他们对我大明的忠诚,对于这样的臣子,我大明自然是要表现自己的泱泱大国风范。之后一定要对这些国家厚赏,万万不可寒了他们的心,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喜气洋洋的正旦大朝会上,一位使者的朝鲜却是让大家都极为不满,他自然是朝鲜使者。

朝鲜使者直接在正旦大朝会上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丝毫不顾及这样的时间和场合,极为丢脸。

其他数十个藩属国的使者都将目光转向跪在地上的朝鲜使者,这些使者来到京城已经有段时间了,对于这段时间朝鲜发生的事情了解的很是清楚,包括大明京城内的争论他们也很是了解,甚至他们之中也有不少人参与到了其中。

原本以为这件事在大明朝廷下达圣旨后就已经尘埃落定了,没想到这还有后续,只是不知道这明国皇帝会怎么应对这样的事情。

听着这位朝鲜使者在哪里哭诉着朝鲜现在有多么多么凄惨,不断的请求大明出兵相助,大朝会上的大明一众官员此时却是极为愤怒。

反对出兵朝鲜的官员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支持出兵朝鲜的官员现在也对这位朝鲜使者的态度极为不满。

就算你们朝鲜希望我大明出兵拯救朝鲜,对我大明之前的决定不满意,那你们也应该提前和我们进行沟通吧,现在你在这正旦大朝会上嚎啕大哭?你不知道现在是在什么场合吗?这简直就是在打大明的脸。

甚至往严重方面说,你这是在胁迫大明出兵,其心可诛!

因此,不少脾气暴躁的官员直接打断了朝鲜使者的哭诉,对他大声进行了斥责,理由也是有理有据,说服力极强。

自古以来我大明和朝鲜的关系就是非同寻常,在我大明就更是如此,我大明对朝鲜已经仁至义尽了,能做的都已经做过了。

而且现在我大明已经决定出兵朝鲜了,就是为了保护你们朝鲜的大王,你完全可以放心,有我大明的保护,你们的大王和臣子必定安然无恙。

这已经是尽力了,现在我大明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

况且是你们自己不争气,现在的朝鲜国内可是有着数十万近百万的灾民,这种情况下朝鲜那里还能提供大军的后勤准备?这种情况下,大明要真是出兵恐怕要被你们给拖累死。

说到底还是你们自己不争气,连自己的子民都不管不顾了,走到这一步只能怪你们自己。

在数十人的言语围攻之下,很快朝鲜使者败下阵来,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高台上的朱由检自始至终都很是平静的看着这一切,可以说是波澜不惊,在朝鲜使者被驳斥的哑口无言后,朱由检才笑道:“诸位爱卿,百姓乃天下之本,我等万万要善待天下百姓。

……

现在的朝鲜君臣就是视天下百姓为无物,当建奴入侵朝鲜国土时,朝鲜大王竟然直接离开了京城,更为关键的是敌人还远远没有到他们的首都!

现在呢?那李倧离开汉城已经近一个月了,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建奴南下了吗?

没有!

建奴大军一直就待在平壤,动都没有动,就算如此李倧还是待在江华岛上,不愿意回到自己的京城。

一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被浪费了,本来这一个月他们能做很多事情,尤其是难民问题。

李倧凭借着建奴入侵的原因,对于数十万近百万的难民不管不顾,致使这些人不是被饿死就是去抢劫,有的甚至已经直接造反了。

于是,朝鲜汉城以南地区也彻彻底底的陷入了混乱,敌人还没有过来,你们自己就不攻自破了。”

朱由检一番长篇大论下来,众臣纷纷高呼:“吾皇圣明!”

“朝鲜大王李倧完全就没有将朕的子民放在眼中,对于这样的行为朝廷应当进行处罚。

现在朕要给李倧一份申饬的旨意,他还是要尽快改正自己的错误,尽快回到汉城,如此一来他才能够调动朝鲜的数十万大军,才能救助难民,赶走建奴。

朕派过去的水师会继续协助他的动作,希望朝鲜早日将建奴赶出朝鲜,换朝鲜千万黎民以平静的生活。”。朱由检一脸诚恳,说到这里语气非常的轻柔,完全就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吾皇仁慈!”,不少官员都被朱由检的“真情流露”格外兴奋,皇上真乃圣君!

一件突如其来的风波就这样被平定,众人纷纷松了一口气。

……

临近中午,正旦大朝会终于告一段落。

当天晚上,整个大明的大约两万名文武官员、两万刚刚被提拔为十品官员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正是朱由检给他们的新年贺礼,东西很是齐全,有肉、酒、盐、糖、粮食等等,更多的还是银子,即便是品阶最低的从十品官员也收到大约一马车的礼物。

而官职越高,再过去的一年中做事越多,越辛苦的官员收获的礼物越多,更表示皇上对他们的器重。

这样的礼物是朱由检让少府统一安排的,为了这份礼物朱由检花费了近一百五十万两银子。

他们都是提前近两个月就开始准备了,就在崇祯二年的大年初一由遍布全国的信达商行送到官员的家里。

伴随着这些礼物的是朱由检的一封信,内容很简单,就是简单的问候、祝福,全国所有官员都拿到的都是统一的样式。

当官员们收到这么一份礼物时,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官员直接就是热泪盈眶,皇上原来如此的记挂臣等!

而且收到皇上送来的礼物这就是天大的福分,可以吹一辈子的,自古以来又有多少人获得过这样的殊荣呢?更何况臣还只是一个找找的十品官?

这些礼物对于那些十品官员来说绝对算的上是一笔价值不小的物品了,尤其是里面还有十两纹银。

要知道经历过去年几乎一年的整顿,能够留在这个位置上的吏员都是清廉的,那么家里的银子绝对是不多的,有了这些东西真的可以过个好年了。

所有官员皆跪地朝着京城方向跪地拜谢!

………

数日后,官员们的假期顺利结束,全部都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之中,这个时候最紧迫的事情还是礼部负责的大规模考试,数十万考生的考试即将拉开帷幕,现在距离二月一号的考试时间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考试试题也已经准备完善,各地的试卷已经在锦衣卫、东厂的监督之下带着试卷向地方而去,现在他们大多数还都在路上,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的这个新年基本上就是在路上度过的。

他们必须要提前到场,将试卷带往各个考场,若是真的耽搁了考试那就真的要出大问题的。

而在地方上,地方官员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考场,考场经过了相当大规模的扩建运动,现在的考场数量已经足够四十三万考生使用了,给报名的读书人通知的注意事项也已经全部通知到位。

负责考场记录的军队几位总督都已经派出专门的将领来负责此事,他们在卫所整顿的关键时刻还挤出了数量不小的军队投入其中,务必确保考试的公平公开公正。

而报名参加的考试的四十三万读书人这个时候正在进行着最后一个月的准备,大多读书人的弱点就是算学,很多读书人的算学基础相当的差,现在不得不抓紧最后的时间进行突击性的学习。

要知道,若想要获得最后的官职,这三方面的考核都必须要在乙等以上,不然只要有一门是乙等以下就没有授官的资格了,经义和策论大多数人都不担心,他们放心不下的还是算学。

在他们夜以继日的复习中,他们发现着算学还真的是难!即便是有着朝廷的信达书店中售卖着所谓的“算学考试秘籍”的帮助,他们却仍然是粗通皮毛。

于是,大明境内的那些账房先生突然炙手可热起来,地位大大提高。

……

不管如何,上至朝堂重臣,下到普通一童生,一账房先生、一普通士兵都在为着二十余天后的考试做着准备着。

若是有有足够能力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最近两个月天下的士子都格外的安静,基本上就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事情,朝廷的一些政策推动也是格外的顺利,以往还担忧着可能会引起读书人的强烈反对,但是现在一个个的都待在家中苦读,对朝廷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反应。

这或许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就像之前朝廷对于卫所得变革一样,天下的读书人就没有几个跳出来的,朝廷主要的压力还是那些卫所中的世袭军官。

他们的造反活动即便是经过两个月的发展却仍然是没有消停,大过年的造反也没有停止。

唯一的好消息是随着朝廷投入力量的逐渐增大,造反的频率和力度也越来越少,很多造反甚至还没有走出卫所就被镇压了。

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大力宣传,卫所中的普通军户们也全面了解了朝廷的政策,对于这项变革,他们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因此,当他们的长官鼓动他们造反时,他们就直接动手了,将一场造反消弥于无形。

这样的有心人朱由检绝对算的上一个,通过锦衣卫朱由检了解的还是相当清楚的,现在的锦衣卫和以前的锦衣卫大大不同了。

在过去的一年中,朱由检给锦衣卫提供了大量的白银支持,以及适当的发展方向。于是在田尔耕这位情报、政治人才的带领下,锦衣卫真的是取得了长久发展。

据田尔耕交上了的年度报告所说,现在锦衣卫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十万人,情报人员遍布多地,从北方的蒙古、建奴,西边的察哈台,南边的越南、吕宋、巨港,到东边的日本,可谓是兵强马壮。

仅仅是在大明国内的能力,据田尔耕所言现在锦衣卫基本上已经和洪武年间的巅峰锦衣卫相差不大了。

正是借助着这样的力量,朱由检才能够对全国进行有效的掌控,而不是被群臣欺瞒的聋子!

防采集,自动加载失败,点击手动加载,不支持阅读模式!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