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五百五十五章 会议

重铸刚明 第五百五十五章 会议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时间渐渐来到了崇祯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

这一天大明一众重臣们在用过早饭后带上早已经准备厚厚的奏折向皇宫缓缓走去。

大明皇帝朱由检这一天也是早早起床,结束例行的半个时辰练功后用过早饭,也早早就来到皇极殿旁边的小房间,等待着巳时的到来。

有时候朱由检就不得不感叹,他练了近八年时间的这种养生功夫真的不错,他每天都感觉精力极为充沛,身材也是极佳,现在的他仅仅是坐在这里都给人一种极强的威严之感。

辰时五刻之后,就开始渐渐有官员来到了皇极殿,按照皇上要求,此次所有人到来之后可以直接进入皇极殿入座。

每个到来的官员见到大殿内的场景都颇为惊讶,今日诺大的皇极殿内在左右两侧摆放着六列的桌椅。

桌子是绵延的长桌,从丹陛下直到皇极殿大门,桌上摆放着全套的笔墨纸砚、茶水,还摆放着诸位官员的名字。

众人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不过众人皆非常人,面色不变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将手中的纸张放在桌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来的人越来越多,众人才发现,这一次来的人比之前的小朝会人数要多上不少。

文官有内阁的三位大学士,八位尚书,十六位侍郎,大理寺卿、少卿,都察院督察御史、副督察御史,太仆寺卿、鸿胪寺卿、通政使共计三十四人!

归属五军都督府的武官有三位国公、孙承宗、袁可立、朱燮元、卢象升、满桂、秦良玉、孙传庭、黄得功、孙国祯、南居益共计十三人!

还有锦衣卫正副指挥使、东厂提督、司礼监秉笔太监、少府正副职,共六人。

仅仅是这些重臣已经是超过五十人,再加上在大殿两侧负责记录文书,随时准备听用的官员、太监,几乎达到了八十人。

见此情形,众人心中更是无比重视。

巳时(九点),朱由检从皇极殿正门处走进大殿,缓缓做上龙椅。

简单的行礼之后,众人纷纷落座。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六年来,在诸位爱卿与朕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从崇祯元年的漠南大战,到去年收复海州。

从移民库页岛,到移民吕宋。

从平定奢安之乱,到西南改土归流初见成效。

从大规模的官道修筑,到盐法变革。

从吏治整顿,到朝廷机构变革。

从废除卫所,到我大明军队所向披靡。

从六年赈灾,到百姓暂安。

……

可以说,大明现在的情形已经是焕然一新。

这也说明朕和诸位大臣这数年的努力是正确的,我等的所作所为是有效果的。”

“吾皇圣明!”,重臣高呼。

“但是我大明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朝廷仍然极为缺银子;地方上的灾害仍然持续不断;辽东敌我形势虽然发生转变,但是建奴犹在;

……

地方仍然有大量的百姓生活极度困难;

这仍然需要我等继续努力,不断的为大明出一份力!”

“臣等明白!”

“吾皇仁慈!”

“今日,我等聚集在这皇极殿,就是要对大明这六年来在各方面做的究竟如何,有利的我等要继续加强;有问题的我等要如何改进提高?

我大明现在还有那些问题?要如何去做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所有人听得此话心中一禀。

“那咱们就开始吧,首先先让各个部门介绍一下自己部门的情况,户部首先说吧。”

听得此话,户部尚书毕自严起身向一众同僚行礼,再次坐下,对着早已准备好的文章朗声说道:

“皇上,诸位同僚,自从皇上登基以来,我户部就兢兢业业。

崇祯元年,在皇上的指示下,前户部尚书郭大人的带领下,户部就对内部的各种贪官污吏、蛀虫们进行了彻彻底底的清理,之后可谓是焕然一新。

之后户部又按照朝廷的指导下,将户部下属机构深入到布政使司、各府、各县。

变革后的数年,户部对地方上属于我户部的责任履行的可谓是极佳,我户部诸多官员皆认为此次变革可谓是正确之至。

变革后,户部的命令地方上执行的更为顺利,效率大大增加,这一点儿在之后对地方上的赈灾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长达数年的赈灾中,大量的钱粮在户部流转,户部一众官员都表现的不错,从低阶官员到高阶官员皆是如此,贪赃枉法之事选远低于我们的预计,这里面户部深入的地方可谓是至关重要。

户部自从崇祯二年进行深刻变革,将收取税收的重任交还给税部,朝廷将所有属于朝廷的库房交给户部。

按照皇上的指示,我户部对之前的国库进行全面整顿,并开始兴建全新的国库体系。

经过五年时间的建设,现在户部已经在全国各布政司的省城兴建了能够储存一百万石粮食的库房。

特别是在南京、成都、武昌、洛阳、西安修建了能储存五百万石粮食的库房。

而在京城,已经达到了能够储存一千万石的的库房。

这样的库房体系也在赈灾、移民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到今年年底,全国各库房的粮食储存量加起来已经达到了五千万石粮食!

……

……

这就是近几年户部的成效,请皇上、诸位同僚指点。”

毕自严足足讲述了两刻钟。

接下来是吏部。

“……

这六年间,吏部将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吏治的大规模整顿,六年来一共进行了三次大规模针对官员的考评。

每次考评受处分的官员数量都在大量减少,受到奖励的官员数量越来越多,这都说明我大明吏治水平的提高可谓是肉眼可见的。

尤其是朝廷将吏部深入地方之后,就更是如此,吏部对地方官员的了解也更深了。

吏部这几年来提拔的各级官员超过八成都是忠良之才,这样的比例在之前完全不敢想,地方上吏治的水平在快速提高。

而在大量的士子担任十品官员后,之前绵延千年之久的吏治难题彻底解决,士子们有好好做事的动力。

第一批的士子中,通州的阎应元已经担任了五品官员,将来必是朝廷的肱骨之才!

大明百姓再也不用承受吏员们的横征暴敛,百姓们的生活有了肉眼可见的提高。

……。”

大殿中除了王永光的声音就是诸位官员刷刷刷的写字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