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六百零四章 西域布政使司和大明科学院

在占领叶尔羌城以及大明和叶尔羌之间定下的边界后,满桂的报捷战报快马加鞭的向京城送去。

此次大明一战向西拓土两千里,西汉之时所谓的西域都护府除了大宛国以外已经全归大明所有。

看完手中的奏折朱由检心中激荡不已,此次确实是一场慷慨淋漓的大胜,只有他知道现在可以说另一个历史上的新疆大部已经掌握在大明手中了,天山北部那一部分在那早已经是苟延残喘的亦力把里手里了。

“两位爱卿也看看吧,此战确实是精妙绝伦,满桂的做法甚合朕意。”朱由检满脸轻松的对早已经是翘首以盼的两人说道,同时将手中的战报递了过去。

朱由检真的是极为高兴,此次满桂出征西域可以说是是朱由检一力推动的,虽然现在朝堂中那些文官在改革这一方面是支持朱由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完全听从朱由检这个大明皇帝了。

就像此次攻打西域,朝中的文官可以说是全员反对,就连五军都督府中的武将对朱由检的想法也不是太赞成,在文官们看来,现在最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各项变革,大明的西北一直都是颇为和平,何必要劳师远征,完全没有意义。

在武官们看来,大明首先面对的战争是辽东的建奴,而不是不断的节外生枝。

虽然在朱由检的坚持下,他们也不得不支持西征,现在西域之战极为顺利地结束了,超额完成了朱由检对西征大军的目标。

尤其是满桂很理解朝廷现在的状况,和那阿不杜拉大汗达成协议,和平收复西域大部。朝廷的花费也只有之前预备的一半,朱由检非常满意,也能堵住这些人的嘴。

“臣等恭喜皇上,天佑大明!

汉家王朝从天宝十五年失去对西域的控制到重新收复西域已经有八百五十年之久了,如此大功,臣认为当进行太庙献俘!”孙承宗连忙出声表示祝贺,虽然他们之前反对皇帝的意图,但现在大明取得了如此大胜,确实是大大长了大明的士气。

此次满桂确实是立下了大功,在花费不大的情况下,收复西域,更是体谅了朝廷的难处。

朱由检对此有些心动,八百五十年,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啊,西域早就是沧海桑田了,太进行庙献俘绝对是够资格了。

“算了,此次征西将军满桂已经和叶尔羌人达成协议,允许他们赎回俘虏,就不必再行太庙献俘之事了。

等到军中详细的报功奏折送到京城,五军都督府尽快确定对西征将士的封赏,尤其是对阵亡将士的抚恤,受伤将士的安置,都必须安置妥当。”

“臣明白,定不会让任何一名将士的功劳出现疏漏。”

“很好!”

很快,大明仅用八个月就彻底收复西域的消息在大明中高层官员中传开,这时候,朱由检在武英殿召开会议,讨论新附西域的治理问题。

对于西域大家也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很快就达成一致,朝廷将会设立西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设立在疏勒,改哈实哈儿为疏勒,暂时由征西将军满桂全权负责西域军政事务,设立喀什大营,暂定兵力三万人。

户部尽快确定西域府县,西域各城原名全部改为汉名,以汉时西域诸国国名为益。

以内阁大学士周应秋为主,诸步、诸地方官员全力协助,从中原诸省迁移百万百姓到西域,西域土地极为肥沃,但也路途遥远,朝廷自然会给每名移民发放更多的土地。

待事情基本定下时,朱由检略微组织一番语言“自朕登基已有九年,全国多地皆是年年有灾祸,大明北方数省更是有持续数年的旱灾,南方数省同样是旱涝、冰雹皆有,数千万百姓受灾。

幸而朝廷赈灾及时,又大力移民,九年以来,朝廷累计向北、西、南三个方向的移民数量已经超过八百万之巨。

但是朝廷现在迁移的百姓都是那些灾民。

中原陕西、河南、山东仍然有大量百姓没有土地,生活极为困顿,现在朝廷费心费力开疆拓土,收获了大量耕地,而这更需要我大明百姓去耕种。

崇祯八年,大明的灾情得到了缓解,朝廷的移民速度大大降低,这样是万万不行的。

按照钦天监的观察,接下来的几年灾害还有并不会比八年之前少,朝廷必须做好准备。

朕意,借助此次收复西域的时机,加大移民力度,凡我大明移民,无论男女,无论年龄大小,即便是那些肥沃的土地,每人分配的土地数量也不低于五亩,上限由各个接受移民的地方政府自己确定,所有移民免除五年的赋税。

户部的移民司尽快行动起来,并允许各地自行在内地诸省招纳移民。

西域事关重大,现在西域地广人稀,朕意,十年之内,西域布政司移民必须达到两百万人。

那里的百姓早就不知我汉家文化为何物,如此才能算是将西域彻底归于大明治下,唯有大力移民百万人以上,那里才能彻底成为我大明牢不可分的一部分。”

“臣明白,臣回去后就全力支持移民司的移民事务,万万不会懈怠。”户部尚书毕自严连声保证。

毕自严心中也在疑惑,这位雄才皇帝怎会如此重视移民,不到十年,朝廷已经向漠南、黑河、大员、吕宋、青海、哈密移民千万百姓了,花费了数千万两白银。

千万百姓,大约三百万户,真的不少了,已经是大明五千余万百姓的将近两成了,皇帝怎还如此折腾?

或许自古以来的明君圣主皆是如此吧。

不过,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他还是会认真完成皇帝的计划,这可是他在崇祯朝的立身之本,万万不可懈怠。

“徐尚书。”

徐光启连忙起身,“臣在!”

“朕听说西域之地极为适合棉花的种植,现在大明冬天一天比一天冷,亿万大明百姓都需要大量的棉花,希望徐爱卿能去一趟西域,若真是如此,当在西域大力推广棉花种植,我大明百姓太需要暖和的棉花了。”

听到皇帝在农事上说出此话,在座不少人都极为疑惑,皇上连农事都如此懂?

徐光启等第一批跟着朱由检的大臣则是深信不疑,毕竟现在早已经在大明推广开来的番薯就是当今皇帝首先提出并大力支持的。

“臣明白,不日臣就去一趟西域。”

“善!”

…………

待众人纷纷离开,大明朝半年时间收复西域的消息通过抵报传遍天下。

明军这骇人听闻的战斗力实在是让人心惊,仅仅是六万明军就差一点儿灭掉一个距离大明京城近万里的国家啊,而这样的军队大明还有六十万人!

这之后黄立极敏锐的发现各省的土地、人口清查又顺利了不少,暗地里的抵抗再次降低了不少,若是按这个速度,到崇祯十年年底,此事就当完成!

将事情交代下去的朱由检来到了位于北京城北的一处占地面积巨大的庄园中,早已经收到消息的宋应星在外迎接,此处正是大明正式官方机构大明科学院,原本它只是少府下面名不见经传的百工院。

朱由检在崇祯五年借助百工院发明水泥之法和新式钢铁的大功劳将其改名为大明科学院,在朱由检的心中这是和大明翰林院相同等级的机构。

现在经过八年时间的发展,现在的大明科学院已经非同小可,谁不知道,现在大明最重要选官考试中的算学试题就是这科学院出的题目?

随着皇帝对国子监的重新重视,国子监的监生已经恢复到五千人,而这国子监中教习一半都出自这科学院,堂堂国子监的祭酒竟然是由大明科学院的宋应星担任。

同时现在由翰林院学士担任的职务都有一半被科学院抢走。现在每年想要进入科学院的更是数不胜数,大家可是趋之若鹜。

现在的翰林院学士都是从地方有能力的官员中挑选的,选中之人可以说是简在帝心。

只有这大明科学院每年还是有所谓的招生考试,只是极为困难,考试的科目都是什么物理、化学什么的。每年通过的也不到百人,但是一旦通过,就授予同七品待遇。

经过八年时间的发展,大明科学院已经有教授、学士近五千人。

在科学院中转了一圈,尤其是详细看了自己最为重视的几个研究进展,朱由检不由得感叹一声,即便自己来未来,也不是无所不能。

就像他眼前的这蒸汽机在自己的支持下已经研究了八年之久,已经是科学院中最重要的项目了,到现在也已经出了一些成果。

现在已经运用在京城西山的煤矿开采中,用来提取煤矿中的渗水,受到了西山拥有煤矿的少府和众勋贵的称赞,可惜还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

不过按照朱由检的估计,在自己的提点下,最长不过五六年,蒸汽机想来也差不多了,虽然还是粗大笨重,但修建铁路恐怕也够了。

见朱由检脸色沉重,宋应星略一犹豫道“皇上,科学院已经把汤若望等人带来的书籍和崇祯七年朝廷特意从荷兰、英吉利购买的书籍完全掌握,我等已经融汇贯通。

这之后,科学院中对这蒸汽机已经有了不少想法,想来在年内,就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三年内这蒸汽机必然能够达到皇上您之前提到的要求。”

“好,好啊,希望你们能给朕一个好消息。

在科学这一方面,那西人确实走到了我们前面,但咱们也没有差太多,想来有了这批书籍,大明很快就会超过他们了。”

“臣等愧对皇上。”

“无碍,你们已经在尽力了,抓紧时间就是。”

其实朱由检对在短时间内研制这蒸汽机还是很有信心的,要知道他是机械专业出身,对于气缸、活塞、飞轮等结构还是知道的,只是当初他学的是汽油机。

不够有了这些正确的结构,已经足够大大加快大明研制蒸汽机的速度了。

现在看来看来,他们终于有了新的思路,三年后也不过是崇祯十二年,不晚,一点儿都不晚。

“今日恰逢皇上到来,科学院在炼钢铁中取得了成绩,正要向皇上报喜。”

“什么成绩,你可是知道朕一直都对这钢铁很是重视,若是有大用,朕不吝赏赐,就算是爵位也不成问题。”

“皇上,事情是这样的,我大明冶炼钢铁采用的燃料是焦炭,科学院一位叫叶钢教授发现了一种新的制作焦炭的方法,用来冶炼钢铁事半功倍,另外还有一位林向教授改进了高炉的结构,两相结合后,现在一个高炉的产量是已经是之前高炉的两倍之多。”

“好,非常好,王承恩,你取两千两银票带来,宋爱卿,带朕去看看这两位朝廷大才。”

在路上,“宋爱卿,你可知道一年我大明一年能够生产多少钢铁?”

“臣惭愧,臣不太清楚,想来有一千万斤以上的生铁。”

“宋爱卿,你这可是太小看我大明了,我大明有二百四十五个县产铁,正德年间为2000万斤,嘉靖年间大明一年就能生产4500万斤,到了本朝更是达到了8000万斤。

海外诸国购买我大明的商品最多的就是丝绸、瓷器和铁锅,铁锅不管是在南洋、倭国、西人、蒙古、西域皆是极为畅销,据朕所知,在倭国,一口铁锅一两银子,要知道我大明一两银子可是能卖400斤粮食啊。”

“竟然如此!”,自从当上这科学院祭酒后,宋应星感觉自己已经是波澜不惊了,现在这件事实在是不能让他震惊,在大明一口普通的大铁锅仅值数十文钱而已。

“现在,爱卿可知道朕为何如此重视钢铁了吧。”

“臣愚钝,吾皇圣明!”,宋应星对面前的皇帝是佩服之至,不愧为我大明的中兴之主。

待来到科学院中的冶铁院,朱由检当着所有人的面给这两人。

一番行礼后,,“两位爱卿为朕,为大明做出了大贡献,朕当进行赏赐,传朕旨意

科学院叶钢、林向发明出新式炼钢法,于国有大用,将两人的待遇由正七品提升至正四品待遇,册封两人为子爵,每人赏赐纹银一千两,以资鼓励!”

两人大喜,连忙跪地谢恩。

在科学院待了近两个时辰后,在向外走动时朱由检开口说道“宋爱卿,这几年实在是辛苦爱卿了,现在的科学院已经是今非昔比了。现在已经有五千人之多,足够朕开始之前咱们上商议的第一阶段计划了。”

“皇上圣明,臣已经准备好了。”宋应星心中极为激动。

“皇上,这是臣挑选出来的学士一千五百人,他们对于某一个方面颇为擅长,至少是教授学生们是没有问题。”

“很好,你这里一千五百人,再加上朕在国子监培养出有志于此的,可以凑够两千人,足够朕做一些事情了,你们做好准备,半年内就会有圣旨下达。”

朱由检这才带人离开了科学院,坐在回城的马车上,朱由检还在沉思。

“现在科学院的欧洲书籍差不多是这个时代欧洲最先进的书籍了,接下来想要进步只能靠大明自己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