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六百零六章 大明军械司!(求订阅)

重铸刚明 第六百零六章 大明军械司!(求订阅)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现在在全国各地建造的学校数量已经能够满足朱由检的要求。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学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学生数量较少。

例如遍布全国的万余社学,平均一所社学的学生人数不到一百人,而需要上学的孩童数目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的。

不过这些的改进只能依靠时间了,慢慢推进。

按朱由检的计划很快这一批挑选出来的两千余在物理、化学、生物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人就会被派往各地的学校中。

两千余人差不多可以覆盖大明所有的州、府学,差不多一所州、府学可以安置三到四人,足够第一批次的推广了。

同时有了这个杀手锏,也能够极大地遏制私人书院的发展。

想到这里,朱由检手中拿着新印刷出来的书籍,脸上漏出笑容,“来人,咱们先不回宫,直接去军械司,高起潜,你去统治卢象升、王加川、孙承宗、张维贤,让他们也去一趟军械司。”

已经进入城池浩浩荡荡的队伍转了个方向,去了早已经搬迁到京城西南外城内侧的角落里的军械司。

在去军械司的路上,朱由检不由想起现在这个大明军械司的现状况。

现在整个大明军队的军械皆是由军械司提供,可以说是关乎整个大明的安危也不为过,朱由检对军械司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崇祯九年的军械司想比天启六年面积相比之前扩大了足足五倍,尤其是其中的火器局更是扩大了十倍有余。

很快朱由检就抵达军械司门口,早已经得到消息的毕懋康等人在此等候已久,还有朱由检特意从五军都督府叫过来的卢象升、孙承宗、王加川、张维贤四人也已经抵达,众人简单行礼后,朱由检在毕懋康、卢象升等人的陪同下走进军械司。

众人首先进入的就是军械司的火器司,顾名思义,现在的大明所有的火器都在这里生产。

“毕爱卿,现在整个大明的火器可都是你这里生产的,尤其是火器本身的质量,必须要保证火器的质量,一旦质量出了问题,到了战场上伤害的就是我大明的将士了。

这事关整个大明的安危,可是一点问题都不能出现啊。”

“请皇上放心,军械司不会辜负皇上的期望,之前的九年已经证明了军械司火器的质量。”

“好,很有信心,朕确实是没有听到什么质量问题,你们继续保持就好。

正好现在五军都督府的这几位可都在,他们可是要用你们生产出的武器,现在借着这个机会,给我们介绍介绍你这军械司。”

“臣明白,皇上,几位大人,往这边走,臣边走边说。”

“哈哈,好,看来我们的毕大人准备很充足啊。”,卢象升等人在旁连忙陪笑。

“皇上,现在这边是军械司的火器局,从天启七年建立到崇祯九年已经快十年了,仅仅是火器局就拥有各级工匠足足八千人。

尤其是其中以赵桂顺为代表的五位一级工匠大师,这几位已经代表了大明火器生产的最高水平了,可以说是大明的国宝,皇上更实在崇祯五年册封这五人为大明男爵。”

“毕爱卿,你这一番话可忘了一件事啊。”,朱由检一脸笑意,半开玩笑的说道。

“啊!臣确实没有发现,请皇上恕罪。”,说着毕懋康就要下跪行礼,朱由检连忙将诚惶诚恐的毕懋康扶起,显然这毕懋康并不知道朕在开玩笑,朱由检心中愉悦也减少了一些。

“毕爱卿不用如此,朕的意思是,这军械司最重要人才不正是爱卿你自己吗?你怎么把你自己给忘了?这可不应该啊。”

原本诚惶诚恐的毕懋康心中一松,他毕懋康是真的害怕,他可是很清楚,现在的大明朝廷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盼望着自己倒台,自己掌握着整个大明军队的军械。

要知道大明朝廷在崇祯八年在军械司花费了四百五十万两白银,这个数据在大明的诸多部司中绝对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

每年经手这么多银子的自己在大明朝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军械司司使得位置也是惹人眼馋啊。

若是连皇上都不支持自己,那这个位置自己也坐不稳了。

心中放松下来的毕懋康语气都轻快了不少,“皇上说笑了,臣这算不了什么,臣只是尽心尽力为皇上做事而已。”

“哈哈,原来毕爱卿也这么会说话啊,即便不提爱卿你在火器上的造诣,现在军械司能有这个样子,你也是居功甚伟,这份肯定是值得的。”

见毕懋康还准备说,朱由检再次开口,“好了,不提这个了,接着介绍吧,大家都等着呢。”

“遵命,火器局在崇祯八年一共生产制造新式火枪五万支,新式虎蹲炮两千门,新红夷大炮五百门。”

“不错,这几年你们军械司火器局确实是提高很多,不仅是产量,朕已经从大明的诸位将军哪里知道,大明的将士们对你们生产的火枪火炮很是满意啊。

尤其是去年安西伯满桂将军在西域交战时,我大明的火枪火炮可是立下大功啊,崇祯以前经常出现的炸膛现象大大降低,尤其是射速提高很多,过不了多久,朝廷对军械司的奖赏就下来了。”

“臣谢皇上隆恩。”

“卢将军,现在我大明的军队中火器的普及程度如何了。”朱由检又转身向跟在自己身后的卢象升问道。

“这九年来,幸有皇上您对火器的大力支持,即便是朝廷再困难,军队的银子从来就没有少过,九年时间大明军队中的火器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

现在大明四十九万野战陆军中已经有二十万军队全面使用新式火枪,一共装备了六千门新式虎蹲炮。

新式红夷大炮已经生产了超过两千门,其中八百门完全装备给了大明十万水师,其余有六百门作为大明数十座重要坚城的防守力量,只有剩下的六百门分布在陆军手中。

大明还有二十九万精锐军队和地方十九万守卫部队还全部使用冷兵器。但接下来我大明军队的换装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仔细听完,朱由检对现在火器司和大明军队的火器化情况相当满意了,现在的火器局已经进入良性的发展轨迹,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要不了五年,大明八成的军队都能够更换火器了。

“好,虽然现在军队中的火器数量极多,但是军队对于火器的使用、战术还需要加强研究,必须要重视,不能再使用冷兵器的战术来使用火器,尤其要重视如何对付骑兵,这次满桂在西域就吃了不小的亏,这方面必须要抓紧。”

“请皇上放心,臣回去之后就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哎,现在西方人的军队已经完全做到火器化了,这一点你们可都清楚吧,大明可是和他们打了几场小仗了,西方人可不好对付啊,将来必是我大明的大敌。

就连西域的叶尔羌人手里也有几百支枪,以后整个世界军队的火器化不然是大势所趋,我大明可不能落后。”

“臣明白!臣定然不会懈怠。”

“嗯,你们做好准备,大明军队大规模装备火器已经近十年,今年年底前你们五军都督府要拿出一套战术出来,明年就由京城的羽林军三万和京城大营十万进行演练,朕和朝廷的诸位重臣到时都会观看。”

王加川、卢象升心中大惊,连忙出声做出保证。

“另外,朕今年正准备派一批人去一趟那些西方人的国家,去看一看,你们也从军队中挑选十几人,到时一同出发。”

交谈了一阵,众人继续向前走,旁边的毕懋康心中确实有些犹豫,显然是思考一阵这才开口道:“启禀皇上,现在火器局的产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要想要继续扩大生产仅仅依靠我们军械司是无法完成了,请皇上恕罪。”

“奥,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朕给你解决。”朱由检有些好奇,现在的军械司应该是既不确认又不缺钱,扩大产能还能有什么问题?

“皇上,情况是这样的,在崇祯二年之前,朝廷生产军械都是从民间直接购买钢铁,崇祯二年之后,科学院发明了新式钢铁,各方面都比之前钢铁更好,在火枪、火炮上使用极为合适,于是新式红夷大炮直接取消了铜,完全使用钢铁。

为了军械司使用新式钢铁,皇上您还在永平府和顺天府交界处兴建了一座钢铁厂,皇上您还是赐名唐山钢铁厂,这之后军械司都使用来自唐山钢铁厂的钢铁。

随着军械司军械产量的快速增加,到了今年,钢铁厂现在的产量也只够军械司去年的产量。”

“朕听明白了,你不用担心,朕进入回去后就给钢铁厂拨一笔银子,产量先增加一倍,以后使用钢铁的地方还多着呢,再多也不够用。”

......

众人渐渐走出火器司,进入兵器局,经过朱由检的一系列变革,工匠的地位不断提高,工匠赚的银子也越来越多。

现在专门正产冷兵器的兵器局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在吸收了原九边私设兵工厂的优秀工匠后,兵器局工匠数量大大增加,已经达到了五千人,质量大大提高,产量更是翻了数倍。

毕竟之前大明军队的兵器质量实在是太差,这些兵器超过九成都要被废弃,这几年整个大明军队忙活着更换武器,对军械的需求更是极大,兵器局的生产任务甚至比火器局更着急,毕竟冷兵器实在是迫在眉睫。

一路上兜兜转转,将所有的地方都转了一圈,众人最终来到军械司最中央的小广场中,这个时候,军械司中三百余名四级以上的工匠齐聚在这里。

这一批人正是朱由检让毕懋康将这些人带到这里的。

其实在场的这些人朱由检这几年或多或少都见过几面,朱由检也是经常来军械司转转的,经常会和一些工匠见面。

现在将他们喊过来同样是为了让军械司、让大明的工匠们知道他们的皇帝和之前一样重视他们,让大明的众官员们、士绅们知道皇上不仅仅是之前重视工匠,现在未来同样是如此,甚至会更加重视。

这都是让做出来让其他人看的。

朱由检也没有犹豫,走上高台,对众位早已经惊喜又畏惧的众工匠表示一番鼓励,最后又表示朕对你们的信任,希望你们能够生产出更好的军械,为大明的安定出一份自己的力。

最后又宣布对军械司一万两千人每人给与一份儿奖励。

今日的军械司之行就宣告结束了。朱由检直接走出军械司坐上马车,向皇宫而去。

回到皇宫的朱由检直接来到乾清宫,感受着乾清宫那四面八方的热气,朱由检舒服的长松一口气,这都二月份了,京城还是这么冷。

给王承恩交代几句就缓缓靠在躺椅上,朱由检拿起今日从科学院取回的书,津津有味看了起来,还别说这由几百年前的明朝人编纂的科学启蒙书确实是挺有意思。

不知过了多久,少府监沈继尚被带到了乾清宫外,一直在乾清宫外等候的王承恩这才进屋通报。

很快,沈继尚就已经坐在了乾清宫中。

“沈爱卿,今日朕去了一趟军械司,据毕懋康所说,现在军械司已经唐山钢铁厂所有的产量都用上了?”

“此事属实,唐山钢铁厂高炉都是科学院的教授新设计出来的,虽然生产效率翻倍,钢铁质量提升近两成,可是在生产过程中一直会遇到各种问题,难以全力生产。

直到崇祯七年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后,崇祯八年顺利生产一年,今年我们正准备扩产。”,沈继尚连忙回复。

“好,沈爱卿确实做的很好,少府留的银子应该还有很多,加大对钢铁厂的投资,产量再翻几倍都没有问题,朝廷用钢铁的地方还有很多。

怎么样有困难吗?”

沈继尚连忙出生保证:“请皇上放心,臣一定能够完成任务,唐山一带不仅有铁矿,还有煤矿,炼钢、炼铁都很容易,少府现在也有足够的白银来支持扩建,没有其他的问题。”

“好,很好,朕很满意,抓紧时间去做就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