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出发欧洲

重铸刚明 第六百二十七章 出发欧洲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待众人离开,此次商税细则也立刻在京城众官员、勋贵中传播开来,在他们中间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波折。

其实说到底,利益受损的并不是他们。

京城中的商贾确实颇为慌张,此次透漏出来的消息实在是让人极为慌张。

其实最近几年大明的商人们对当今圣上还是有相当感激的。

经过这十年,大明的大多数商贾们都认为当今圣上并不是那么反对商贾之事,皇上本身也大规模经商,而且这经商远远不是之前所谓的皇店能够比拟的。

虽然皇上对于违法之商贾打击力度却是远远超过了历代大明皇帝。

但是他们也发现只要他们不违法老老实实经营那是一点儿事情都没有,更有朝廷整治后的官吏对商贾的剥削大大减弱。他们的经商之事比之前不知道方便了多少倍。

因此现在大明各地几乎所有的大商人都在京城驻扎有人员,随时传递朝中的消息。

但是现在朝廷征收的商税税率竟然如此高,要知道太祖皇帝定下的组训可是三十税一啊!现在可是增加了数倍之多。

谁也不愿意啊。

按照现在的消息,年收入在一万两以下的,税率都是十税一,之后缓慢增加,往上三十万两以上,五税一。

得到这个详细的税率后,大多数的商贾还是松了一口气的,他们一年哪里能赚到三十万两啊,能赚个十万两都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成多的税率罢了,这个缴纳的银子还比不上他们日常上供给诸多位高权重、底层小官小吏的银子多。

对于这些他们其实也还可以接受。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在官场有影响力的大商人来说就难以接受了,直接拿走两成的收入,这简直就是抢劫。

收到消息的商号纷纷行动起来,想要使朝廷收回这乱政。

然而当他们派出人手之时,朝廷已经将此次《商税征收细则》完全刊登在六月底的邸报之上,并迅速向全国发行,并传遍天下。

同时朝廷开始向官道收取过路费一事也传播开来。

此事更是令商贾们在愤怒之余也松了一口气,作为商贾他们太清楚这新式官道花费了多少金钱才建成,当初他们还在怀疑这些银子都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他们才知道,这些银子竟然是从皇帝的钱庄贷款的,从这邸报上说朝廷的借贷也是有利息的,如此他们存在钱庄中的银子也不用去取出来了。

之前数年他们的马车行走在官道之上时他们这些商人经过商议都认为这官道绝对不会让他们长久免费行走,就想那大运河不也是有七道钞关吗?

现在朝廷要收取这过路费完全在他们的预料之内。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商贾已经心动了,二十年的过路费,这必然一个好买卖啊。

只要是在那些繁华地带投资官道修建,那绝对就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天下间这种稳赚不赔的买卖可实在是太少了,完全是可遇不可求的。

更重要的是他安全啊,几乎没有一点儿危险,除了大明朝完蛋了,但这就微乎其微了,十年前或许有不少人认为大明朝到时候了。

现在看来当今这位圣上绝对是大明的中兴之君,这几年大明朝可是百战百胜,那祸害大明近三十年的建奴也是屡战屡败,现在也被困在辽东弹丸之地,几乎是动弹不得,明眼人都知道,建奴长不了多久了。

就连那漠南、漠北之地,大明也已经占领,这更是大明太祖成祖皇帝都是没有做到的啊,更是收复了安史之乱后丢失至今的西域之地。

现在又在到处清丈田地、修建新式官道,大明至少还有百年。

百年时间足够他们赚取好几倍的利润了。

对于他们来说,高利润并不太重要,安全稳定最为重要,那所谓利润数倍的海贸很多商贾完全看不上,它实在是太危险了。

于是就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商贾确定先拿出一部分银子去投资一些官道,不管如何,这绝对是一个好买卖。

…………

不久那些大商人都收到了自家好友的回信,皆是劝他们,此事朝廷决心已下,劝他们老老实实接受此事,不要再做无畏之举。

收到消息的众商贾也忧心忡忡的聚集在一起,商议该如此应对。

然而在商议中,众人确实多数不敢去直接反抗,他们只要一想到皇帝的种种手段就感觉心里发慌。

在地方盘踞了两百余年的宗藩、勋贵现在不都是老老实实的人。

皇帝对他们完全就是予所欲求,完全是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就这还龙子龙孙,简直是连鸡都不如,现在让他们出手,他们自然是不愿意的。

即便是缴纳了这样的税,比之前给各位官员缴纳的税也没有多多少,再加上这修路生意,他们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于是众人在得知税部已经开始挨家挨户通知他们这些在地方上闻名已久的大商人之时,所有人都怂了,于是众人不欢而散。

而愚蠢之人则再次相聚在一起开始了密谋。

…………

而此时的大明京城,朱由检正要准备离开京城,前往大明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天津港。

八月二十,热闹的中秋节刚刚过去,朱由检就带着羽林军一万人,以及随行的数十名官员离开的北京城,沿着宽阔的京天大道,向天津而去。

两日后,天津港,港口上十艘大明最新型的两千五百料的战船都停在这里,鸿胪寺的官员、崇祯八年朝廷官员大考中挑选的一百五十名极有潜质的优秀人才、大明水师的人员、羽林卫五百人都已经准备好了。

随着朱由检的一声令下,十艘战船悬挂着大明日月旗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天津港。

他们将一路南下,在镇南(马尼拉)港做补给,最终在淡马锡岛汇合英国人的船队,一路向西前往欧巴罗地区。

此去人员数量众多,十艘战船**有人员一千两百余人!

朱由检站在天津港口的一座小山上,通过千里镜看着渐渐消失的船帆。

朱由检心中不由得回荡起刚刚他在众人面前的话,“你们将是大明第一批抵达欧洲之人,你们是大明的功臣,逼将铭记史册!待功成回国,朕给你们封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