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1879 > 第一章 光绪选妃

穿越1879 第一章 光绪选妃

作者:狼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17:14 来源:笔趣阁

光绪十二年,数九寒冬,雪花纷飞,北京城一片银装素裹。在厚重的白雪衬托下,紫禁城的飞檐,显得更加圣洁庄严。年轻的光绪皇帝身穿海獭皮皮袍,外套金黄衮龙袍,站在紫禁城翊坤宫后的体和殿,殿里一盆炭火烧得正旺,浅蓝色的火苗,被殿外溜进的调皮的风,戏弄得左右晃动。大殿里还站了一二十位宫女和太监,光绪皇帝内心有一些紧张,感觉到冷,身体发抖,因为慈禧太后坐在大殿的椅子上。

光绪皇帝站在慈禧身后,一动也不敢动,寒颤都不敢打。不过,此时的光绪皇帝,身体发育成熟,个头长到一米六以上,他额头很高,脸色苍白,褐色的大眼睛,像半熟的“杏子”,眼睑低垂,大口薄唇,下唇微微前突,与众不同的是,他没留胡子。光绪皇帝头上的龙帽,对他瘦而尖的脑袋来说,过大过沉了,帽子中间立了九龙镂空得金圆顶,共七层,镶十九颗闪亮的大东明珠,上扎赤色缨,外环檐镶黑貂熊皮毛,檐下为明黄缎搂海带,如此拉风的帽子,却挡不住年轻的光绪皇帝忧郁的眼神!

这一天,对郁郁寡欢的光绪皇帝来说,其实是大喜的日子!他要给自己选一位皇后和两位妃子,然后,大婚,再然后,就是光绪皇帝梦寐以求的亲政了!

就在几个月前,年近五十的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朝臣们纷纷上折子暗示光绪皇帝长大了!慈禧太后也拖不住了,便发布懿旨,昭告天下,她将在光绪十三年二月归政。满清钦天监的官员们,拿着乌龟壳算了一卦,二月初三是黄道吉日,慈禧和包括光绪他亲爸醇亲王奕譞在内的群臣一起商议,太后在这一天结束训政,让光绪皇帝举行亲政大典,君临天下!

这一次,慈禧太后不是开玩笑的,至少,表面上不是。所以今天的选秀,光绪皇帝有一点紧张,又有一点急不可耐,面对五名穿旗袍的妙龄少女,他紧握拳头,手心渗出汗珠!光绪皇帝不能表现得太高兴,以免显得轻浮,他一直绷着忧郁寡欢的脸,生怕一步走错,慈禧太后就又让他再等十年。

这十三年来,四千多个日日夜夜,光绪皇帝都不知道自己如何熬过来的!从四岁那年进入紫禁城,光绪皇帝就感受到“神一样的孤独”,他的孤独感,比十九岁就死去的同治皇帝更强烈。光绪皇帝从小体弱多病,胆小,每逢雨天电闪雷鸣就特别害怕,蜷缩在书房的角落不敢出门。而且,光绪皇帝比同治皇帝更像一个木偶,宫里约束他这傀儡皇帝的规矩多如牛毛,每一步要走多远,一碗饭应该吃几口,上个厕所多长时间,每天跟慈禧太后跪安几次,都有严格的规定。他没有童年,每天学习两个时辰的《四书》、《五经》,背诵“之乎者也”,还要学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进行击剑、骑马、射箭、摔跤等训练。

光绪皇帝唯一的乐趣,就是西洋玩具。宫里有一些太监和宫女为了讨好光绪皇帝,给他买了很多西洋玩具,比如音乐盒、音乐车、汽车、轮船模型,有头脑的丹麦玩具商,还给年幼的光绪皇帝专门设计各种好玩的玩具,高价卖给中国。光绪皇帝长大后,还听说了电报这玩意,可以把字像闪电一样传到千里之外,就找人弄来一台,藏在宫里像玩具一样摆弄。随着光绪皇帝一天天长大,他对西洋东西的兴趣日增。他的老师翁同龢在中法战争后,也意识到西学的重要性,给光绪皇帝增设中外历史和地理和早期资本主义改良的课程。

从懂事时开始,光绪皇帝的理想一直很丰满:那就是当太祖康熙大帝那样的一代圣主,振兴大清国。因此,光绪皇帝读书特别勤奋,每天黎明前就进了书房读书,天天如此,连春节也不休息,堪称史上最勤奋读书的皇帝!他在亲政前,读了中外改革书籍九十余种,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君临天下了!但现实很骨感:在君临天下之前,光绪皇帝要自个选一位旗女做皇后,证明自己已是男人而不是男孩了!

这一天的体和殿,也格外热闹,五名穿旗袍的妙龄少女站成一排,神情严肃地立在殿内,等候光绪皇帝挑选。这五位少女分别是都统桂祥之女,年近二十的静芬,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十五岁的德睿、十四岁的德蕙,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十五岁的婉玉和十三岁的婉珍。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前方,有一张长桌子,桌面上放置一柄精致的镶玉如意,两对红色绣花荷包。荣寿公主站在光绪皇帝身旁,让五位秀女走上前来,抬起头来,让光绪皇帝好好看看。

李莲英献上参茶,慈禧太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指着桌上的玉如意和绣花荷包对光绪皇帝说:“皇上,按祖上的老规矩,你自己挑吧,眼前的五位姑娘,相中了谁当皇后,就把玉如意塞到她手里,相中了谁当妃子,就把绣花荷包给她。”

说完,慈禧太后放下茶杯,拿起桌上的玉如意,塞到光绪皇帝的手里。光绪皇帝自幼饱读圣贤书,性情孝顺,连忙推却道:“婚姻大事,当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作主。”

慈禧太后一听,训斥道:“皇上,你都长大了,快亲政了,怎么还这么没有主见?这怎么行?快自己选吧。”

光绪皇帝于是拿着玉如意,踱着步子就走到五位秀女面前。当时的中国女人,都还是长得比较自然的,这五位旗女长得都不怎么样。光绪皇帝先看了一眼站在最前面的都统桂祥之女静芬,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顿时傻眼了——此女的名字“静芬”不错,但人太丑了,皮肤灰黄,还有点驼背,廋骨嶙峋,他很不满意。于是,光绪皇帝踱着步子,上前走了两步,到了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身旁。

正所谓“经过了丑女,才知道什么叫美女”,一对比,光绪皇帝对这两位来自江南的姐妹德睿、德蕙越看越顺眼,尤其是妹妹德蕙,皮肤白皙,大眼睛里的秋波,似潘阳湖的春水,光绪皇帝砰然心动,心想这姐妹都归自己,还挺不错的,一晚上睡姐姐,下一个晚上睡妹妹,或者姐妹一起睡,应该别有一番滋味,于是,他打定主意,将手中的玉如意塞到德蕙的小手里!

德蕙看光绪皇帝选中了自己,心里也很高兴,低头一笑,心想自己有福了,脸上笑靥如花,伸手去接玉如意。

就在这时,大殿里响起了两声咳嗽。光绪皇帝身后的慈禧咳嗽了两声,不紧不慢叫了一声:“皇帝!”

慈禧太后这叫声,声音不大,却一下子镇住了场子。光绪皇帝如闻晴天霹雳,肝儿都吓颤了,两腿打颤,心想皇爸爸怎么这时喊我“皇帝”,难道我选的皇后,皇爸爸不满意?光绪皇帝犹豫不决,抓住就要送出手的玉如意送也不是,不送也不是!慈禧太后一看,给荣寿公主使了一个眼色,荣寿公主心领神会,拿起桌上的两对绣花荷包,塞到礼部左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婉玉、婉珍手里,然后,把桂祥之女静芬带到光绪皇帝的面前,

暗示今天的选秀到此结束!

光绪皇帝拿着玉如意,望着桂祥之女,明白了这丑女将是自己未来的皇后,欲哭无泪,顿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此就只剩下阴暗面了,但他没有勇气反抗皇爸爸慈禧,也无力去改变这个现实。就这样,桂祥之女被选为皇后;长叙的两个女儿,后来成了瑾妃、珍妃,光绪皇帝悲剧的婚姻生活,还有悲剧的亲政,迈出了悲剧的第一步!

那天,李经述在北洋舰队训练水师,收到李鸿章的家书,要他赶快回家。他便赶忙回到了李府,管家说李鸿章在大堂等他。

大堂的摆设依旧,中间摆了一个木炕,上面铺着虎皮褥子,中间摆一矮脚茶几,炕两边可坐两人,炕下摆了两排太师椅,李经述行完礼,李鸿章开口道:“你且‘升炕’。”

李经述此时已懂“升炕”的规矩,一般是平辈人才能升炕,推辞道:“我岂敢和家父平起平坐。”

李鸿章说:“今日且无外人,我眼花耳鸣,你靠得近些,上座无妨。”

李经述坐定,李鸿章开口道:“今日找你来,主要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好消息,一个是坏消息,你愿意先知晓哪一个?”

李经述说:“不妨先听听坏的吧。家父一直教导学生,做最坏的打算,才会有最好的结果。”

李鸿章说:“坏消息是翁同龢现在又受到了朝廷的重用。”

李经述说:“这消息在我的意料之中,毕竟皇上还年轻,快亲政了,还需要他辅政,不算太坏的消息。”

李鸿章摇头叹息说:“翁同龢现在一口气兼了协办大学士、总理大臣、户部尚书并会办军务,这是老夫万万没有想到的。”

李经述一听,这翁同龢一下兼任这么多要职,还涉足外交和军务,在朝廷上的地位都快超过李鸿章了,吃惊问道:“怎么会这样?”

李鸿章说:“醇亲王见皇上身边无可信任之重臣,便把这些要职悉数委任。今后我们办事,恐怕会诸多不便。”

李经述问:“他身兼如此多的要职,圣母皇太后同意吗?”

李鸿章说:“朝中如此大的动作,圣母皇太后不可能不知道。如今国家内忧外患,诸省封疆大吏各自为政,太后也想加强朝廷威权,仅靠老夫一人,恐力不能逮。你要有心理准备,以后我们办事恐怕不会太顺利了。”

“原来是这样,我来想办法对付翁同龢。那好消息呢?”李经述皱了一下眉头,道。他心想,光绪皇帝快亲政了,翁同龢还得到如此重用,恐怕朝中局势会更加复杂,北洋水师的经费以后恐怕都得靠自己筹集了。不行,得尽快想办法把翁同龢搞掉,不然后患无穷。

李鸿章说:“好消息是,张佩纶回来了。你去拉他入为父的幕僚吧。”

“谁?清流‘牛角’张佩纶?父亲要拉他入幕僚?”李经述大吃一惊,追问道。以前张佩纶在朝堂上老是攻击李鸿章的,李鸿章竟然有此心胸和魄力不计前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