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纨绔公子 > 169.朝议高昌

大唐纨绔公子 169.朝议高昌

作者:小卓翔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3:18 来源:笔趣阁

颀长的身材,古铜色的清瘦脸膛,颌下三缕黑须,疏朗有致。李世民看到的正是官拜吏部尚书,进位光禄大夫的侯君集。侯君集很早就成为秦王府的幕府,多次随军出征,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的策划者之一,立有大功。

站在首排的李承乾见父亲将目光望向了侯君集,他心中便是大喜。这侯君集乃是贺兰楚石的外父,也是他正可以结交的权臣之一。若是能让他去攻下高昌,建立功勋,那么对于自己在朝廷上的势力也是有增无减。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走出来上奏道:“陛下,儿臣认为侯君集将军在对吐谷浑一战中立下赫赫显功,可当此次出伐高昌的重任。侯阁老不仅侠肝义胆,而且倜傥有智谋,机警过人,足堪独当大任。”

李承乾虽然平日里好喜欢和宵小奸佞混在一起,到也不是个笨蛋。他这样主动上奏,不但可以顺水推舟,迎合上意;更能让侯君集记住他这一推荐之功。

侯君集本来就已经热血沸腾,见太子这般为自己推荐,他也就走出来,向皇帝行礼说道:“太子言重,君集愧当此赞誉。然而高昌国如此无礼,屡次扰我大唐子民,君集愿为我大唐效劳,率兵前去征讨逆贼!”

李世民望着侯君集点了点头,对于这个一直追随在自己左右的大将他还是比较满意的。侯君集的确是一个勇武之人,然而他却是有些刚愎自大,性格骄妄,因此一直以来李世民都不敢将出战大任托付于他。

长孙凛此时也是置身度外,浑然与自己无关。毕竟家中妻子还在受痛苦、病魔折腾,所以他也没有想过要随军去征战高昌,尽管他知道此次前去必然是胜券在手,成竹在胸。

然而魏王府的人却是见不得李承乾的人得逞,李泰虽然人站在百官之列。但他也不便于出来说话,便使了个眼色。位于后列的中书侍郎田沥则是站出来说话了。

“陛下,归德郎将长孙少卿在讨伐突厥之日立下大功,且其人治军有方,有勇有谋,是个世间难得的年轻少将。臣认为长孙卿也可肩负其讨伐之重任。”

田沥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了在场官员的纷纷议论。要知道侯君集是何人,他可是秦王府上的旧臣,跟随皇帝东征西战。皇上即位后,侯君集一直握有很大地兵权。他还被封为陈国公且食邑一千户。而长孙凛虽然也是少年新贵,但只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拿一个初生牛犊与一个封爵老臣相提并论。可见魏王府所依仗的朝廷势力实在是太薄弱。然而李泰也有他自己的思考,他之所以让田沥上前推荐长孙凛。只是想让长孙凛也能够分到高昌这一杯羹。自从前些日子长孙凛接受了他的礼物后,李泰便将他当做魏王府的人。

过不了几年,侯君集这些老牛迟早要有退下来的那一天,而届时长孙凛也能积累了无数战功,在朝廷能说得上话,再加上舅父长孙无忌,到时他魏王想要夺得大宝也有自己的势力。

李世民实则也有自己的思考,侯君集此人虽然在战事上有勇有谋。但他性格上有缺陷。而且是个不甚识字的大老粗。若是将此重任交予他,还真是有些不放心,唯恐他在战事过程中出些什么偏差。

因此他也在考虑着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时田沥地举荐恰好甚得其心。在李世民看来,长孙凛就可以代表自己,毕竟他的身份相当特殊,不仅是已逝皇后的侄儿。更是嫡长公主地未婚驸马。让他随军前往。就算是没有任何威信,其身份也能让一些人忌惮而不敢随意放肆。更何况长孙凛下面不仅拥有唐军唯一的火炮营,而且长孙营地士兵也是骁勇善战出了名的。

当下,李世民也不管李承乾再走出来反对,当即颁旨,即命交河行军大总管、吏部尚书侯君集,和副总管兼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均等,统率大军远征高昌。而长孙凛也任葱山道副总管,率领他自己的长孙营和火炮营前往高昌。

如此安排,到也能落得大家都满意。毕竟李承乾举荐的侯君集掌握了征伐高昌的军权,而李泰举荐的长孙凛也有份参予其中。然而其中却是有一个人不甚满意。

当朝中百官拜礼退朝后,长孙凛却没有和其他官员那样陛辞出朝的意思。李世民正感到纳闷,却见长孙凛上前说道:

“陛下,微臣尚有一事请奏。”

李世民笑道:“爱卿有何事,尽管说来。”

“臣因家中有事,此次不尚方便前往高昌行军,望陛下收回此前认命,另选其他良将当此重任。”虽然长孙凛很想看看自己一手打造的火炮营能有何等威力,但想到家中夫人尚在病榻,他也不愿为了一点功勋就在现在离开怜卿。

李世民却是以为长孙凛是因为窦凤地原因,才不愿离开京城。他哈哈大笑着说道:“三郎可是因为你娘亲地缘故?看来你娘在长孙府上可是威势了得,将你长孙父子四人看得死死的。只是大丈夫应该志在天下,真男儿应当四海为家。朕就给你一段时间,让你说服你娘,这次出征高昌,乃是我大唐之要事,你身为大唐男儿,可是有着不可推卸的重任。”

说完李世民还用莫测的眼神望了长孙凛一眼,长孙凛见推辞不得,他也只能悻悻退朝离开了太极殿。好在此次出征还有时日,他还有时间来照顾和安慰怜卿。正当他走出宫城,却见父亲长孙无忌的马车已经在外面等候,他便也钻入了马车里面。

“田沥与你不曾来往,此次为何要举荐你去征伐高昌?”长孙无忌在朝中为官多年,自然是嗅出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长孙凛今日才算是第一次上常朝,自然连那举荐自己的是什么名字,官居何位也不得而知。只是他刚刚收了李泰地赠礼,自然也能猜出一些东西。面对父亲他也不再隐瞒,将李泰到家来访之事一一说来。

“胡闹!你这孩子真是胡闹!如此一来,你就陷入了东宫夺位之争,怎可这般胡闹?!”长孙无忌闻言可是吓了一跳,他可没想到儿子竟敢收取魏王地礼物,而且还是上百斤的金元宝!想到此他便吹胡子瞪眼地训斥儿子起来。

“爹,你先听我说好了……”长孙凛先是安慰他爹平静下来,然后先将自己与李承乾这一太子党地冲突一一叙述,然后还说道:“爹,李承乾此人虽为太子,但已是不得人心,连皇上也对这个儿子不甚喜欢。敌人的敌人就可以做对付敌人的战友,既然魏王能够送上大礼,让我府中受益,为何不收取?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孩儿收取的,并非爹您拿的,爹只当没有这回事就好了。”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长孙凛这个前世资产阶级的心声。

“太子欲谋反之事,若是没有任何证据,切不可随意乱说,此乃宫中大忌。你与魏王交往,也要把持尺度,不可过于亲密。”

长孙无忌虽然还不确定太子是否有谋反之意,但由于李世民越来越不喜欢这个儿子,身为皇帝近臣的他自然也不看好。但是李泰这个外甥他也偏偏看不上,毕竟大唐的体制业已确立,政权已经巩固。

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所关心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子孙后代的幸福。在他们的心目中,理想的天子不再需要霸气,相反,要的是才气,举止文雅,心气平和,讲究礼仪。君则敬,臣则忠,长期维持朝廷上下的正常秩序。

像李泰这样野心勃勃的皇子,自然得不到长孙无忌的看好。而在他心目当中,那个文弱清秀,相貌像极母亲长孙皇后,或者说是像自己的小外甥李治,倒是很合他的心意。

尤其是自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治由于思念母亲,常日居住在母亲丽政殿里,如此孝心自然博得了长孙无忌的好感。长孙无忌怜他少年丧母,常常去看望这个外甥。甥舅二人常常在殿堂见面,品茗聊天,弹琴赋诗。二人趣味相投,相处融洽,感情愈来愈深。

长孙凛听到父亲如此嘱咐,他也点了点头。本来和李泰交往就是做表面文章,大家彼此利用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