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代周 > 第一百六十章

代周 第一百六十章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1:27 来源:笔趣阁

所谓图穷匕现,有些事只能知道当不知道,那么双方都可以有转圆的机会,但一旦窗户纸捅破,那就必有一方要身败名裂、死于非命了。

所以,王朴接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但皇上的旨意无法违背,于是,王朴开始了彻查,由此周国朝廷开始了动荡。

赵匡胤也非常后悔,早知柴荣真会将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之职交于自己,自己就不必搞出这出昏招了。

其实赵匡胤并不想嫁祸于张永德,反而赵匡胤一直以来与张永德私交都不错,张永德人虽鲁莽,但为人忠诚可靠,甚至可以用老实来形容。

赵匡胤只是不放心,他怕柴荣不是真正地原谅他当日与陈抟合谋煽起流言,更怕柴荣到了开封之后秋后算帐,所以,一时心血来潮,搞出了这么一记昏招。

原本是想借此事试探一下柴荣心中究竟是怎么想的,还是不是真将自己当兄弟,结果没想到一到开封,柴荣就罢去张永德的职务,让自己接替。

赵匡胤心中既感动又后悔,但此时赵匡胤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向柴荣坦白此事的,有句话叫“无地无银三百两”,赵匡胤现在就是处在如此尴尬的境地。

赵匡胤不笨,事后他就明白这事只要柴荣深查,就会水露石出,在数万禁军的行军路上能将东西递至皇上面前的人不多,也就禁军中数十个中层以上将领才能办到,而这些将领中与自己有瓜葛者占了一半。

其实王朴对柴荣说的没错。此事完全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说禁军还在柴荣手里。就算禁军不在柴荣手里,真要让禁军反叛柴荣,周国还没有这样实力的人。

将此事搁置,不但能令周国朝廷不陷入动荡,还能显示出柴荣的宽广胸襟,何乐而不为。

可惜,原本豁达的柴荣经这两年多的战争。尤其是亲自策划的灵州会战失利,加上被明国完胜一比较,心境骤然郁结。如果换作正常时,柴荣完全可能顺从王朴的谏议搁置此事。

王朴这边一开始动作,赵匡胤便感觉到了压力。

赵匡胤为了自保,只能开始联络他的义社兄弟。这时的赵匡胤掌控周国所有禁军。加上多年执掌禁军的经历,在禁军中声望已经仅次于柴荣,甚至在原来的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张永德之上。

山风欲来风满楼,周国朝廷开始阴云密布,在王朴的调查下,上层官员人人自危,纷纷暗中串联以求自保,局势开始变得混乱。

……。

而明国却在百里无忌的一道道旨意下。迅速转入恢复阶段,虽然几个军械坊还在不停地生产出大量军火。但政令已经向内政倾斜。

当徐守仁奉旨回到金陵府述职,百里无忌正式将徐世铭手中的军情署交给了徐守仁,若不是这几年战争,这个位置早应该属于徐守仁了,徐世铭擅长内政,却对于情报不甚熟稔,这么多年,一直将军情署停留在普通的斥候功用上,在百里无忌的构想中,军情署应该囊括所有军队无法完成的事项,做到如臂使指的地步。

而徐守仁自小跟随在自己身边,耳闻目染之下,对百里无忌的心思自然揣摩得比徐世铭透彻,加上年轻,接受能力强,百里无忌对其抱有信心。最主要的是,徐守仁的性格适合领导这一上机构。

自此起,徐守仁就如他所希望的,真正地成为了百里无忌身后的影子,无时无刻地跟随在百里无忌左右。

这一天,云扬率第一军回师金陵,被百里无忌立即召见。

同时百里无忌传召徐世铭、孙光宪、冯道三人,并让徐守仁列席,对明**队进行重组。

百里无忌借助此次战争各军都有损失,进行彻底重组,一方面提升明军战力,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北伐阻卜奠定基础。

新军已经将陈延正的驻燕云军消化,剩下云扬的第一军、特战军,百里无忌要将它们整编成新军,并将三支军队全部打散,进行重编。

百里无忌决定明**队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新军,负责对外战事;二是驻防军,负责国内各府各州守土安民;三是京都御林军。

按明**制,中央军队与地方军队数量等同的原则,结合明国实际需要,经君臣讨论之后,决定明国驻防军分为六个区域:以成都府为中心组建西南边防军为第一军;以潭州府为中心组建华中驻防军为第二军;以兴王府为中心组建南海驻防军为第三军;以长乐府、杭州府为中心组建东南驻防军为第四军;以大定府为中心组建东北驻防军为第五军;以甘州为中心组建河西边防军为第六军。

第一军以马骥云部为主体进行改编;第二军以溪州靖边指挥使王逵部为主体进行扩编;第三军以原第六军王定保部为主体进行改编;第四军以熊纪本部为主体进行改编;第五军以于存忠部为主体进行改编;第六军以杨业部为主体进行改编。

因六军所处局势不同,成都府第一军、潭州府第二军、大定府第五军、甘州的第六军这四军兵力暂定为各六万人,第三、第四军兵力各为三万人。共计三十万驻防军。

由此,对应出明国朝廷直辖新军同样为三十万人。

百里无忌下旨将新军扩编为三军,每军十万人,第一军由百里义部直接改编;第二军由云扬第一军为主体扩编;第三军由丁思觐的特战军扩编。

因云扬部只有三万多人、丁思觐部不足三万人,缺少大量兵员,故百里无忌下旨在明国征召十四万人由云扬、丁思觐二人自行遴选,并从金陵、潭州征召四千名兵科生员充实两军基层指挥员。

同时,向两军开放江都的训练营,对新征士兵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最后,百里无忌特地对金陵府的御林军的入伍条件进行强硬规定,即日起金陵、潭州学府兵科生员每年除了向新军补充之外,余者皆归入御林军。(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