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代周 > 第一百六十一章

代周 第一百六十一章

作者:八无和尚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41:27 来源:笔趣阁

百里无忌将御林军的兵员额度划出了明国两个军种之外,完全独立出来,归入自己的直辖之下,并规定御林军的兵员数为浮动,从四万一直到十万不定。

这是为了今后明国两个学府出来的兵科生员一定能进入合适的位置,从而激励天下学子能无后顾之忧地进入兵科学习,为明军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

同时,百里无忌强硬规定了明军三个军种的退役年龄。校尉以下士兵退役年龄为:边防军为三十二岁;新军为三十岁;御林军为二十六岁。校尉以上军官退役年龄为:边防军四十二岁;新军四十岁;御林军为三十六岁;都指挥使级以上统一为五十岁。

如此,明军士兵的年龄段始终保持在三十岁以下,对于明军战斗力起到一个重要保证。

而经过学府系统学习和有着实战经验的基层指挥军官的退役,也为百里无忌一直想要组建的军机参谋提供了大量的人选,更重要的是,这批基层军官、士兵的退役,为明国积累起强大的预备役实力。

真到了需要的时候,这些登记在册的将士只要一道征召令,就能重新组建起来,并迅速地形成战斗力,无须象新兵那样需要重新训练。

御林军一般是不可能上战场的,做为培养明军军官的摇篮,所以退役年龄设定的比较早,这也为学府中不断的新鲜血液涌入创造人员额度上的条件。

做完这些,百里无忌开始策划向高丽、东瀛、吐蕃、辽国倾销明国大量手工品、铁制品。尤其以奢侈品为最。

明国这几年战争下来,每年的生铁产量已经翻了几番,去年时就已经超过三千万斤。

铁产量一高。一系列的铁制农具都被生产出来,不但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也提高了产量。

从而使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中起身,走入了各种手工坊,单明国的丝绸产量也已经翻了两番,这导致国内供过于求,大量的商品被积压起来。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

于是,为明国商品找到倾销的区域,就成了非常迫切的事情。而这几年明国的战争打为倾销打开了通往各国的大门。

高丽、东瀛早已是明国藩属,自然无法拒绝明国的倾销,但两国的接受力在这几年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这就使得商品的受欢迎程度下降。由此价格利润开始下滑。

但吐蕃与辽国不同。这几年的战争,让明国完全没有与两国通商的可能,这两国相当于未开垦的chu女地。如今辽国已经与明国签订和约,自由通商就是其中一条,吐蕃经成都府以西的惨败,早已失去了向东侵犯的意愿,这几年中也派了使者前来沟通洽谈,虽然使者级别不高。但也流露了和解的意愿。

于是,百里无忌特意下旨成立了明国商务署。专门从事组织明国各地商品,向各国出口和向各国进口各种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事宜,为保证其安全,百里无忌为其配备了一万人的护卫队,命名为“贸易警卫队”,不属于明军编制,而受明国朝廷中收省直接统辖,并且其人员俸禄不是官府承担,而是由商务署从被保护商队中以总价一成抽取,进行发放。

自此之后,凡是明国商队来往于各国贸易之间,甚少听说遭遇劫掠之事,明国商人因此渐渐尝到了甜头,总价一成对于跨国贸易利润来说,真得是可以忽略不计。由此结出的果实是明国商贸的快速发展,商务署甚至将分署开到了各府各州,而贸易警卫队人数一度达到了四万人,这让百里无忌感觉“温度太高”,特意下旨限定贸易警卫队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二万人。

就在明国国力开始进入快速恢复状态时,周国朝廷却在为那块“木板”纠结着。

王朴在提审了大批禁军将士之后,已经掌握足够的证据,这证据指向的只有一人——赵匡胤。而张永德却是真正受了冤枉。

王朴心中万分不愿意直接将此结果捅到柴荣那里,他与赵匡胤的私交也很好,同时王朴也自认为了解赵匡胤,他认为赵匡胤不可能真的有谋乱之心。但王朴终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私自去见赵匡胤,以钦差身份私下串联谋反嫌疑犯,这罪名可诛杀王朴了。

王朴于是只能采取拖,以情况未明、证据不足等等原因拖延着,直到无法再拖时,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上旬。

柴荣箭伤已经痊愈,但身体并未因此而恢复强壮,相反身体状况出现问题,有时拿个杯子,都会出现剧烈地颤抖而拿不稳。

这使得柴荣脾气变得格外暴躁,柴荣想起义你郭威临终前的一年,也有类似情况出现,但郭威死时已经五十岁,自己今年才三十八岁,难道也会早逝?

柴荣因此非常害怕,自己三十年的豪言壮语犹在耳边回响,大志未成,难道就要洒手而去?柴荣不甘心,他一面害怕死去,一面更害怕自己死去后周国江山社稷的未来。

为了尽快地出兵北伐,他给王朴下了最后期限,必须在年底前对此案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半个月时限一转眼就到了。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周国京都开封府,臣民都已经准备过年,周国官员皆已经不再上朝。

这些日子以来,柴荣的身体时好时坏,朝会已经改成两天或者三天一次。

春节将至,本应该喜气洋洋的官员们,已经没有指望过个太平年了,他们唯一的期望就是这场因一块“木板”引起的动荡早日过去。

周国的四位宰相范质、李谷、王溥、魏仁浦曾前几日一起上折恳求柴荣将此事搁置,却被柴荣拒绝,四人无奈之下,只好逼迫王朴早日结案。

王朴就如同被架在了火上,不停地炙烤。

王朴不能也不敢私下去找赵匡胤,又不想将实情如实禀报柴荣而引起大乱,王朴还是希望柴荣身体恢复之后,能重新回到曾经胸襟开阔的时候,将此事不了了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