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战略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二十一章 四三年的战略

作者:风雪云中路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45:51 来源:笔趣阁

军委参谋长这次东北之行,对东北的军工建设可谓是相当的满意。UU小说,uu234而那位史迪威中将,在杨震坚决的反对之下,自然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这位老兄的东北之行,杨震是热烈招待,但是就是不点头。

而华盛顿此时也并不赞同抗联出兵印度,认为抗联最好还是留在东北作战。毕竟中国战场上连关东军带中国派遣军,占据了整个日本陆军一半的兵员,无论被调往那个方向,都不是美国人愿意见到的。

华盛顿也不想这近二百万脱离了牵绊的日本陆军,最终变成一根大棒子,砸到自己脑袋顶上。甚至华盛顿就连中国东北,再一次沦陷在日军手中都不可能接受,更何况还让日军抽出兵力来对付自己?更何况在朝鲜半岛,还有不断在扩编建制的朝鲜军。

美国方面的明确态度,让这位想借着中国自己内部局面,为实现自己野心寻找一些机会的这位美国陆军中将,最终还是失望两手空空的离开了中国东北。而华盛顿反对的态度,杨震到是在意料之中。

在日军已经杀入澳大利亚本土的情况之下,美国人是不会傻到让东北这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关东军。哪怕一刻喘息之机能够腾出手来的,转而将重兵转向其他方向。对于美国人来说,中国人在战场上拖住的日军越多,他们就越有利。

尤其是现在依旧还是日军最大战略集团的关东军,美国人更是希望不从中国东北调一兵一卒去其他的战线,换了谁都希望棒子砸别人脑袋,别砸到自己脑袋上。所以美国人虽然在四三年初便再三催促抗联发起攻势,但是却拒绝了史迪威想让抗联出兵印度的要求。

白宫对于这位老兄不请示华盛顿,便擅自跑到东北的做法很是不满。而且重庆的抗议,也让美国人很是恼火。美国人不会容忍中国人内部,在这个时候有任何的会干扰到对日作战,整体战局的事情出现。

在给予这位草率的中将一场严厉训斥之后,让其立即返回重庆,做好他自己该做的事情,不要在试图与延安或是哈尔滨有任何的私下联系。接到美国陆军参谋长的电报,这位老兄只能怏怏不乐的返回重庆。

但在这位老兄返回重庆的不久,美国陆军航空兵却组成了一个庞大的考察团来到了东北。这个美军考察团的目的,与史迪威中将却是两码回事。他们来东北的目的,是与抗联商议美国陆军航空兵,进驻东北参与对日空袭的事情。

只是这个时候接待他们的,却已经不是杨震。在史迪威返回重庆半个月之后,也就是军委参谋长将杨震的意思,向中央做了一个详细的汇报后。杨震也接到了中央的电报,将工作暂时移交给了李延平主持,自己立即返回延安,对四三年战略目标进行研究。

原本接到中央的电报之后,杨震是想自己去汇报,但是几经考虑最终还是带上了郭炳勋。至于杨继财的婚事,已经是他现在顾及不到的了。就连原来说好的去父母那里吃饭的事情,都始终未能兑现,只能放了鸽子。

等杨震与郭炳勋抵达延安之后,杨震才发现华北几大战略区的统帅,基本上已经全部到位。就连苏北的新四军主要指挥员,除了留一名副军长和参谋长在苏北留守之外,其余的高级干部也全部抵达延安。

原本想要中央在华北敌后局面打开之后,想要召开一次会议,因为日伪封锁基本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在四二年的会战结束之后,整个晋绥与晋察冀、晋冀鲁豫之间,日军的封锁力度已经远远不如从前。

再加上华北各个根据地,包括苏北的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都按照中央的要求,建立了可供轻型飞机起降的机场。直接与东北根据地接壤的晋绥与晋察冀,干脆建立了一个可供运输机起降的机场。

而抗联在延安除了派驻了部分战斗机与轻型轰炸机之外,还派出了c四七运输机与轻型运输机各一个中队。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得到驻在热河与察哈尔的抗联航空兵的支持。此次会议由抗联派出飞机,将各路诸侯全部接到延安,大大的缩短了来回的时间。

原来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的路程,现在缩短到了几个小时。中间虽说风险大了一些,但是速度却大大加快。不过除了新四军来东北,需要在敌占区上空飞行时间长一些,山东、晋冀鲁豫其实在敌占区上空飞行的时间并不多,危险性也并不高。

这些坐镇一方的诸侯之中,大部分杨震已经见过。只有山东军区和太岳军区的几位领导,杨震还是第一次见面。尤其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军政双全的元帅,杨震还是第一次见面。至于来延安的新四军几位高级指挥员,基本上都是他在皖南的老部下,反倒是熟悉了很多。

见到已经分别两年的小政委,此次调回延安开会外加学习的军长,以及其他的几位高级干部除了个别人之外,大部分再一次见到带领自己突出险境的杨震都是喜出望外。尤其是军长,在与杨震又一次见面之后很是兴奋。

在杨震抵达延安的第一天夜里,便带着新四军来延安开会的几个军事干部,在杨震的住处直到谈了大半夜才回去休息。带着妻子一同返回延安的军长,还埋怨杨震结婚为什么不通知他们。

不过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杨震却是不得不考虑到现实。在见到分别不过几个月,已经回到各自根据地主持工作的原挺进军两位老帅之后,杨震也吓了一跳。在东北时候两位老帅好不容易养的结实一些身体,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又变得异常消瘦,明显都处在营养不良的状态。

在与几位老帅谈过之后,杨震才发现随着四二年大旱引发的后续影响出现,四三年情况依旧不乐观的影响,无论是晋察冀,还是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缺粮的情况,已经是相当的严重。本就贫瘠、物产不丰的太行山和五台山区,在灾荒时期日子更加的难过。

自去年入冬以来,在四二年大旱灾之中勉强还说的过去的晋东南地区,降雪量持续的大幅度减少。甚至有的地区,整个冬季滴水未下。在四二年逃过一劫的晋东南地区,今年的春旱已经初步暴露出来。冀南和冀鲁豫形势,更加的雪上加霜。

晋察冀军区四一年大扫荡带来的破坏,尚未完全恢复,四二年的旱灾虽说没有像河南那么严重,但是四二年的收成也相当的不乐观。而且冀西地区、平西地区,今年也出现了相当严重的春旱。

面对着华北根据地严峻的局面,杨震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他总算明白了为何中央要在这个时候,想要收复四一年日军大扫荡之后,已经被日军彻底占领的冀中区。失去了冀中这块粮食供应基地,华北各个根据地,尤其是晋察冀的日子很不好过。

中央又何尝不知道这一仗打下来,恐怕要伤筋动骨。但是华北各个根据地出现的局面,让中央也只能下定决心打这一仗,彻底的缓解华北各个根据地粮食问题。此次召集各大战略区负责人来延安开会,除了参与整风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动员各大战略区协同参战,争取彻底解决华北两大根据地粮荒的问题。

不过中央的意图还是暂时不想攻占平津,毕竟这种大城市攻坚战,对于军内来说经验还是为零。中央认为直接发起对平津的攻击,会牵制大量的部队在坚城之下,并不利于采取运动歼敌的战略。

主席的意思还是孤立平津、收复冀中,缓解华北敌后根据地出现的粮荒,以争取早日恢复元气。同时利用此战向国内某些方面表明一些态度。以缓解在共产国际解散之后,国内可能会出现的巨大政治压力。

在与主席几经商议,并与各大战略区的老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之后,杨震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按照中央的意图打这一战。但四三年上半年,这场战役已经来不及准备。而且还远未完成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抗联,此时也无法投入太多的兵力。

经过研究,中央还是决定此次华北作战以抗联为主,晋察冀、晋冀鲁豫以及山东军区配合作战。按照中央与抗联的分工,晋察冀军区在四三年上半年,负责派人返回冀中分散活动,发动群众并收集敌情,整训留守在冀中坚持的部队。

并调派得力干部,返回冀中区恢复情报系统,为下一步会战的展开做好准备工作。在这件事情上,以晋察冀军区为主。同时晋冀鲁豫军区则派出冀鲁豫军区、冀南军区部队,向津浦路、平汉路沿线展开。

山东军区则以鲁中军区、鲁南军区主力,沿津浦铁路南段展开,对津浦铁路山东段以及苏鲁交界处实施密切的监视。一旦战役打响,对津浦铁路实施大规模的破袭战。新四军各部,则对整个华中、华东日军实施密切的监视。

而抗联在四三年上半年,则负责向晋察冀平西、北岳区,秘密的囤积弹药和物资,并完成最后的整训工作。准备于四三年下半年秋收之后配合晋察冀军区,以及晋冀鲁豫军区的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一部,对冀中平原地区发起收复作战。

在战略方针方面计划制定的是相当的快,但是在具体战术运用上,却始终定不下来,开成了拉磨一样的态势。无他各方面的分歧意见,还是相当的大。尤其是在兵力和装备的投入上,以及诸多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

对于中央的下一步战略要求,杨震的态度很明确,为了减少伤亡以及加快战役的进程,为准备反击日军后续兵力争取时间。还是要尽可能多的调集坦克和重炮部队参战,以抢在日军援军抵达之前大致完成作战任务。

在会战研究阶段,杨震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抗联自东北南下入关的部队,在全面展开之前的保密问题。尤其是大量南下的装甲、重炮部队,以及大量的辎重安全以及保密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