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唐不良人 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大唐逻娑道前总管苏大为,统步骑兵一万二千五百,其中骑兵六千,辎重无算,战马两万匹,甲兵四千五百。 这些甲兵中,弓弩并陌刀兵二千五百。 每人配弓一把、箭三十,背后交插有长柄陌刀一柄,长枪一条。 此外骑兵也各有弓一把,箭三十,枪一条,横刀一口。 另外此军中所配弩,有伏远弩射程三百步,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角弩射程二百步,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 “据信,此军中还配有一种新型车弩,传有十二石之强,以轴转车张弦开弓,弩臂上有七条矢道,居中的矢道搁一支巨箭,长三尺五寸,粗五寸,以铁叶为翎,左右各放三支略小的箭矢,诸箭一发齐射,所中无不披靡。” 夜幕下,一个含混不清的声音仿佛在呢喃。 薄薄的烟雾中透着寒气。 一身白衣的鹤郎君,立于黑雾中,向着远处一块巨石上的高大身形,一脸恭敬的鞠躬行礼。 “这支唐军,倒是装备严整。” 巨石上的黑影冷哼了一声。 他的身高近十尺,身披黑白条纹的大氅,头戴平天冠,双手拢在大袖中。 最令人瞩目的是他的脸。 那张脸上,扣着一副青铜鬼面,青面獠牙。 鬼面在月光下,绽放着冰冷的青光,令人惊惧。 “北斗星君,我们想吃长安血食,何必在意那支人马?” “你懂什么。” 巨石上的星君转过身来。 这时才发现,他胸口的大氅上,绣着北斗星辰。 “人道昌,则我族势弱,只有不断削弱他们的力量,我们才能壮大。唐人强,就强在他们的铁骑,若想吃血食,这些人,最好永远消失。” “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安排族人……” “等等。” 北斗星君大袖一挥,冷声道:“不需要我们直接出手,让他们和吐蕃斗,待两败俱伤,再一鼓荡平。” “星君高见!”鹤郎君发出古怪的笑音。 黑烟滚滚,天地被黑暗遮蔽。 混沌无边。 …… “路线倒是还有几条,但都不如走大非川,攻伏俟城的收益大,若能攻下吐谷浑王都,就可以宣布吐谷浑复国,从其它路线可就达不到这个效果了。” 王玄策有些奇怪的看向苏大为:“苏总管是觉得这条路线不好?” “唔……” 该怎么和你解释,这条行军路线,堪称唐军军史上的“天坑”。 历史上,薛仁贵和郭待封率五万唐军翻跃大非川攻吐蕃,结果郭待封的一个失误被吐蕃名将论钦领抓住,唐军粮草辎重和后备人员损失殆尽。 薛仁贵当时率着一万多骑兵已经过了大非川,在草原上将吐蕃人的马场给打掉了,听说郭待封大败,大惊失色,立即回转。 但在巨大的人数劣势下,薛仁贵只能率领残兵退回大非川,依山设立城寨,与数十万吐蕃军对峙。 最后的结果,是薛仁贵和郭待封和论钦领约和,才能率领唐军残部返回长安。 正是这一场唐军大败,将唐军不败的神话打破。 从大非川以后,大唐花了数十年时间去平定四方叛乱,重新稳固被吐蕃撕得七零八落的防线。 “总管,这条路线收益极大,若是我们打下伏俟城,那助吐谷浑复国就不成问题,可以说此战的目标,完成了一半。” “总管不认可这条进兵路线吗?” 李辩和程务挺均好奇的问。 他们都是老于军事的,苏大为若要说服这些将领,至少也要拿出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咳,我们知道伏俟城的重要,那吐蕃人肯定也知道,如果我们就这么进兵,只怕会落入吐蕃人的算计中。” “此事不难,只要我们多派斥候,多设疑兵,到时实则虚之,令吐蕃人以为我们是虚张声势,趁敌不能专精,我们可再据具体情况,化虚为实,攻其必救。 甚至可以以伏俟城为诱饵,以骑兵决战,大量消灭吐蕃人。” 李辩双目光芒凌厉如鹰,说出这番话时,自信满满。 他属于唐军里的少壮派,也就是所谓的鹰派,主动出击**强烈。 程务挺则比他低调务实一些:“就算吐蕃人知道我军会走这条路线,但是不可能知道我们具体的用兵时间,还有人兵力安排,可以诈作攻击伏俟城,再在路口设伏。 只要吐蕃人来救,到时伏兵四合,将其围歼。 此围魏救赵之计。” 两个人说法虽然不一样,但大概意思都相同。 就是不能放弃大非川这条进兵路线。 因为这条线,属于“攻敌必救”。 吐蕃人必然重兵防备,而唐军本就是要寻吐蕃人去决战的,反而可以利用此事,大作文章。 要论玩兵法谋略,吐蕃人只能算是唐人的弟弟。 大唐上下,均对吐蕃人都十分轻视。 苏大为沉吟着,看向一旁的安文生。 虽然不解苏大为为何对这条传统进兵线路不满意,但熟悉他的安文生还是立刻道:“翻跃大非川,进兵伏俟城的收益极大,但风险也同样大,可暂做备选。 大家可以多想一些可能性,比较优劣,再做定论。” 出兵时,李治和兵部给苏大为主要的任务是虚张声势,拖住和迟滞吐蕃消化吐谷浑的土地。 却并没有要求苏大为具体如何用兵。 唐朝的军事机制,一般都是如此,给个清晰的目标,然后前方的将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王玄策留意着苏大为的表情,手抚着自己浓密的胡须道:“传统上,去吐蕃走武威,过大非川,距离最短,最节省粮草。 其次便是经过河西走廊,按我们去天竺的路线,途经西域诸国……” 经过王玄策一番解释,苏大为终于对吐蕃和吐谷浑的地形有了比较直观的了解。 首先,大唐的地图类似后似的“雄鸡”但是鸡背多出一大块,是后世的外蒙古。 大唐时原为突厥统御的草原诸部。 如今这些都是大唐的土地。 其次是鸡屁股部份,大唐的领土一直延伸到中亚。 包括吐火罗的部份和大食接壤,甚至快要到呼罗珊。 如果不考虑多出来的这两大块土地,大唐长安,基本处在“雄鸡”的中心位置。 从地图上,去吐蕃有三条线路。 向上,是走河西走廊,在雄鸡屁股那里划一条抛物线。 要从后世甘肃到新疆,绕过广袤草原,途经西域诸国,才能进入吐蕃。 那片土地,有大唐的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但,衙署虽然都设立了,实际情况,面对广袤的土地,大唐在当地的力量远远不足。 都护府常备也就几千兵马。 真有事,还得征召草原诸部胡人做仆从兵。 而且这一条路线最远,真要从这里去吐蕃,只怕一年时间要在路上了。 第二条路线,即从长安直线出发,向武威,翻跃大非川,进入青海湖,直插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 至于第三条路线,同样从长安出发,但要抛一个下弧线。 经由蜀中,翻跃莽莽崇山峻岭。 咦吁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真要走这条路,大唐的骑兵基本就自废武功了。 等翻山跃岭走到地方,不提战马折损,只怕路上的时间,会耗费的比第二条路更久。 翻过群山后,才能从成都平原继续前进,经过后世的西宁,达到青海。 也即是吐谷浑的地界。 “所以苏总管你看,虽然看似广袤,但很多地方猿猴难渡,鸟雀难飞。 实在难以供大军行走,要综合考虑后勤补给,水源,还有战马行动,路途长短,瘴疠,还有气候寒暑。” 王玄策看向苏大为,眼神露出征询之色。 “嗯,多亏有王大夫在,有你熟知那边的地形地脉,能帮我多多参谋。” 苏大为点头道:“先按原计划继续进兵吧。” 按计划,这支先锋军会先到武威。 到时究竟是直接军事行动,还是先见裴行俭和苏定方,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照理来说,应该先去拜会一下苏定方,毕竟苏定方是逻娑道大总管。 而且苏庆节也颇为牵挂苏定方的病情。 不过也要看到时的局势。 若有战机,苏大为也不会顾忌许多,必然先抓住战机,狠狠给吐蕃人身上划一道伤口。 有便宜要上,没便宜,创造便宜也要上。 务求给敌人多放血,直到将敌人彻底消灭。 …… 胡天八月即飞雪。 苏大为率领的人马,才走到一小半路程,气候已经大寒。 纵是苏大为和苏庆节这些异人无惧。 下面的兵卒也受不了。 每天都有人因为冻伤和疾病而减员。 到了麟德元年底,苏大为不得不在地方暂时驻扎,一来准备冬衣,御寒之物。 二来,他在等更多的情报。 此次出长安,他请了李治的旨意,允许都察寺向他提供情报支持。 只不过都察寺现在三位少卿手中,已经远不如他在位时灵便。 好在苏大为自己手里,也有一支人马,当初是从都察寺拉出一些人,以私人部曲的形式继续保留。 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