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大唐不良人 > 第八十七章 似是故人来

大唐不良人 第八十七章 似是故人来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16:20:43 来源:笔趣阁

“大唐者,我君之国称。昔未袭位,谓之秦王。今已继统,称曰天子。前代运终,群生无主。兵戈乱起,残害生灵。秦王天纵含弘,心怀慈愍,威风鼓扇,群凶殄灭,八方静谧,万国朝贡。”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五》

唐军征西大军主力,在苏大为的率领下,沿唐蕃故道,一路向东。

数月后,大军行至蜀中。

此时已是乾封二年的初秋。

征吐蕃一战,从大唐麟德年间,到此时,历时三年,跨入第四个年头。

去的时候一万余人,苏大为走了近十个月。

回来时率着大军,道阻且长,行军更加艰难迟缓。

一场秋雨突降。

浇得正在扎营的唐军士卒怨声载道。

哗啦啦~

雨色淅沥,如泣如诉。

苏大为站在营帐前,目光投向雨幕,沉默不语。

安文生头顶着一件雨披,从外面快步走过来。

胖大的身形,一个闪身,以不可思议的灵巧钻入帐内,摘下挡雨的披风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子,挂在帐帘旁的衣勾上。

回头看了一眼苏大为,好奇问:“阿弥,你在看什么?”

“我在想这场雨,什么时候能停。”

“这雨来得快,想必不会太久。”

“蜀地多雨。”

苏大为叹了口气,回身走到帐中的火盆前,捡起一根木棍在铜盆的火堆中拨了拨:“蜀道难行,光要走出这片大山,还不知需要多久,现在又碰到雨季,道路泥泞。”

他说着,随手用手里木棍在地上画了几道:“过巴山,还要翻过令人生畏的秦岭,才能到平坦的汉中,然后去往关中只有三条道,荔枝道、金牛道和米仓道,无论哪一条,都是上负千仞绝望,下临激游深渊,这路,不好走。”

自南郑而南,循山岭达到四川保宁府之巴州为米仓道,全长二百四十多公里,遍布危峰峻壑,猿径鸟道,留下无数抛妻别子,马革裹尸的绝唱。

若按苏大为所知的那个历史,若干年后,章怀太子李贤因被贬,将从此道过往巴州。

苏大为上一世,还曾经来此旅游怀古,见到这一路的木门寺、太子岩、望王山、书台山等。

不过,这一世因为他用力扇动着翅膀,想必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也不是啊,至少从这里看,如果不下雨的话,或许就能看到大巴山了,还有继续往前,秦岭气势雄阔,也颇值得一观。”

安文生在火盆旁坐下,一边伸手烤火一边道。

见苏大为没回答,他抬头看了一眼道:“返回长安的行军路线,那是朝廷定下的,大军所过之处,需要各地州府提供粮草后勤,近年来听说天灾颇多,各州疲弊,分兵也是应有之意。”

此时距离李治泰山封禅已经过去两个年头。

期待中的各地祥瑞没见到,相反倒是各地旱涝灾害频频,这令原本因征服吐蕃而龙心大悦的李治,心中甚为不快。

而大唐的天空,似乎也笼上了一丝阴霾之色。

苏大为率着主力从吐蕃自巴颜喀拉山脉,大非川,过鄯州,到达武威没多久,便收到了新的军情。

王玄策、苏庆节与王方翼等在阿克塞钦山口分兵后,王方翼这一路回转安西都护府,巩固西域防务。

而王玄策带着苏庆节,顺着当年征服东突厥的路线,直扑天竺。

首战告捷,杀得吐蕃及天竺兵,大溃数十里。

当然,这已经是四个月前的消息了。

如今战事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军报传回,但应该不会太差。

论钦陵带着芒松芒赞,在一帮诡异的护送下,虽然逃入天竺,但手下损兵折将,吐蕃精锐已经不太多,光靠天竺那帮阿三,不可能是唐军对手。

在武威时,苏大为重新整顿了军务,将驻守威武与酒泉的镇兵,与自己带的征西援兵做了一番交割。

有的在河西落地生根,世代为大唐戎守。

有的是府兵出来戎边,也需要轮值回大唐休整。

又耽搁了两个月,等动身时,却收到朝廷的军令,令其分兵回长安。

一条从河西走廊走,一条走唐蕃故道。

而且明令苏大为带的人,走第二条路线。

虽然摸不着头脑,但朝廷的命令只能遵行。

“从河西走的那一路,带着苏大总管的灵柩,想必此时已经到关中了。”

帘帐一掀,却是李博走了进来。

“在外面听多久了?”

苏大为扫了他一眼。

“没有,没有,刚过来,正好听到你们说行军的事。”

李博抖了抖身上的水珠子,将披在肩上的雨披解下,随手挂在门边衣勾上,先向苏大为行了一礼,这才踱步走来,到了苏大为近前,低声道:“总管,有人想见你。”

这话,说得颇有些没头脑。

若是军中将领,有军情相报,直接到帐外等亲兵通传就是。

“是谁?”

“此人言十余年前,曾与总管有一面之缘,是故人。”

“故人?”苏大为有些讶异,自己在这蜀中有什么故人,还是十多年前……

他心中一动开口道:“是不是女子?”

“总管果然料事如神。”

“请她进来。”

安文生转脸看了一眼苏大为,没有说话,但是满脸的疑惑都写在脸上了。

不可能是聂苏,将军在外作战,家眷必须留在长安,这是规矩。

据说苏大为出征后,皇后武氏待苏大为家人甚为亲善,常请聂苏入宫作客。

但聂苏似乎却并不领情,其间还闹过一次,想要出长安到吐蕃寻苏大为,结果被武皇后很是训斥了一番。

之后柳娘子也劝说聂苏,这才做罢。

这些消息,都是前几日随着长安来的信使,一齐交到苏大为手中。

安文生和李博做为苏大为的幕僚,往来信件都要经过他们的手,因此清楚其中内情。

所以,来的人是谁?

安文生细长的眸子张开,一双眼睛精光熠熠的盯在苏大为脸上。

连李博匆匆出帐都没移开眼睛。

苏大为被他古怪的目光盯得受不了:“看什么看?想问你就问。”

安文生捏着下巴,嘿嘿一笑,却不答话。

那神情,分明写着:原本以为你苏大为是个老实人,没想到,你背着小苏在外面……

“不要做这副表情,如果我没猜错,确实有一位故人在蜀中,十余年前,永徽几年来着,你应该还有印象,那时你我都为长安不良副帅,有一桩案子,你我……”

苏大为说到这里突然住口。

安文生听到此处越发狐疑,十几年前,当时自己在裴行俭手下任不良副帅。

哦,确实有这么桩事,也是在那个时候自己才结识苏大为。

不过,那个时候苏大为与来自蜀中的女人有交集吗?

我怎么不记得?

帐外脚步声响起,听到李博在外面道:“总管,人带来了。”

帘帐掀开,细密的雨丝挟着一股蜀中特有的潮湿,一齐涌进来。

首先进来的是李博。

随着他侧立于门旁,伸手示意,在他身后的一个纤瘦人影显露出来。

安文生只看了一眼,细长的眼眸猛地瞪大。

好家伙。

当真是好家伙。

只见站在帐门前的,赫然是一个面如敷粉,唇若涂朱的翩翩少年。

安文生有些愤然的用双眼瞪向李博:你方才说阿弥料事如神,阿弥说来的是个女人。

差点把老腰闪到了。

这特么要是女人,我今天就多吃两顿肉……

苏大为上下打量对方,有些迟疑道:“你是……”

“总管,我是王勃,王子安,前些年,我们在长安有过数面之缘。”

王勃年方十七,生得不似唐人中的胖大贵族,而是纤瘦文弱,站在那里有一种阴柔之美。

若是换副衣裙,说不准真可以冒充女子。

苏大为与心中的记忆对印上,失笑道:“原来是子安,你为何在此?”

当年在长安见到王勃时,他虽是神童,但年方十三,身子还没长开,看着还有些婴儿肥。

如今十七岁,个子跟拔苗一样长高了一大截,人却越发瘦弱,显得手无缚鸡之力。

因此苏大为一时没能想起来。

眼下听到对方自报家门,细看眉眼,果然是王勃。

一边伸手示意王勃过来说话,一边好奇:“你不在长安侍奉沛王吗?”

去岁长安传来消息,王勃在麟德元年秋,上书刘祥道,得刘祥道称赞“此真神童也”。

麟德二年,通过皇甫常伯向李治献《乾元殿颂》,以图仕进。

乾封元年,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

因《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

李治见此颂词也不由惊叹称:“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由此,王勃文名传遍天下,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名声一时瑜亮。

苏大为手里情报线甚多,除了当年在都察寺留下的暗桩由李博执掌。

都察寺清掉不少老吏和秘探,其中人手又被他吸纳,设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情报网,由高大龙和高大虎执掌。

所以长安的情报,源源不断。

他听说去岁王勃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的欢心。

沛王就是李贤,也就是历史闻名的“章怀太子”。

被苏大为问起来意,王勃的脸上明显露出尴尬之色。

一时间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是束手站在苏大为面前,垂首不语。

苏大为看了看他的脸色,心中一动,隐隐想到一个可能。

就在此时,帐外响起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人未至,声先到。

“苏总管,故来来访,万勿见怪。”

帐帘一掀,一袭红衣映入眼帘。

苏大为一眼瞧去,忍不住一脸讶异的起身:“九娘,真的是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