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 第101章 末都与春酒

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101章 末都与春酒

作者:观书二十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9 20:00:25 来源:笔趣阁

拥有后世灵魂的吴咏自然不会被何莲这种小手段糊弄,但他也知道何莲这是好意开解自己,便笑着问道:“阿母何时动手做的新衣?我这几天怎么一点都没发现。”

何莲轻笑道:“你这一天天忙的不着家,哪里能看到阿母做针线活。”

说话间,她的目光又落在了吴咏似笑非笑的脸上,不由俏脸一红。

这时成昭也插话道:“衣服是阿母跟我们一起做的,鞋子却是莲姐姐一个做的。”

吴咏顿时惊讶不已,他没想到何莲比他大不了几岁,却能缝衣做鞋了。于是哈哈一笑说:“既是阿姐做的,那我以后可要时常穿着。”

何莲面色有些微红,娇嗔道:“就会说好听的话,你以后若是能时常记挂家里,也不枉费阿母和我辛苦一场。”

吴咏拍着胸脯做出保证,“阿姐放心,小弟以后一定会乖乖听话。”

成昭突然语气有些失落地小声说道:“我感觉自己好笨,什么都不会做,这些年来,一直做饭,还没咏弟做的好吃,现在连针线活也不会做,真不知道以后能为咏弟做什么。”

吴咏急忙安慰道:“有我在呢,小昭姐姐不需要做什么啊,何况我也离不开你啊!”

何莲也在旁边劝道:“你已经做的很好了,我像你这么大时,也是什么都不会做,也就是最近一两年才学的呢。”

成昭这才开心起来,笑道:“虽然我现在不会做,不过我会学的。以后一定也像莲姐姐一样,心灵手巧。”

吴咏夸赞她一句,又跟两女忙乎一会,这才将几颗柳树修剪好,三人这才带着几捆柳枝回到家里。

刚进门,吴咏就看到母亲郭氏在摆弄煮好的黄豆,于是便将手上的柳枝放到一旁,走上前,好奇问道:“阿母这是在做什么?难道今天晚食要吃黄豆饭吗?”

郭氏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天天就知道吃,这是晒干以后做酱用的。”

说完,又小心翼翼挑选起破碎的黄豆来。

吴咏一怔,郭氏的话成功勾起了他前世小时候在农村的经历。

那时各家各户都是自己做酱,黄豆煮好,裹上面粉,发酵几天,等长出绿毛,就可以加入西瓜,一起放入坛子中,做成西瓜酱,真是百吃不厌。在那个年代,能吃上这个酱豆,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不过后来进入城中,时代变了,生活节奏变快了,时间成本变得更高,人也变得懒惰起来,制作传统的酱油和豆酱,也变得奢侈起来。吃的酱都是加入各种添加剂,早没了原来的味道。

此时吴咏看着郭氏做酱,当真是回忆满满啊。

这时吴咏又发现郭氏用的黄豆竟然都是碎豆,有些惊讶问道:“怎么都是碎豆啊,咱家不是还有许多黄豆吗!”

郭氏将他赶到一边,不耐烦道:“去玩去,小孩子家的,懂什么,这是做末都的,用碎豆就行,好豆还要留着,等六七月份做其他酱用。”

她说完这句话,扭头一看,见到何莲跟成昭,就招呼她俩过来帮忙。

两女自然不敢违抗郭氏的命令,将手中的柳枝扔到地上,也不洗手,就开始挑选黄豆来。

吴咏给她们让出位置,站在一旁更加好奇了,现在还没出正月呢,这煮好的豆如何能储藏五六个月去做其他酱,越想越纠结,于是便围在郭氏面前撒娇道:“阿母给我说说如何做酱,好不好嘛,我也想学做酱。”

郭氏被他烦的没办法,只能停下手上的工作,没好气地开口道:“这是你想学就能学的吗!这个做酱可不是容易的事,先是炒豆,然后煮豆,还要将煮好的豆,在其半干不干的时候用石臼捣碎,再重新将其揉捏成大团,放在日光下发酵,还不能晒的太过,只需要将表面晒的干燥就可。”

说着,郭氏很是骄傲地说道:“别小看这做酱,这一切都要凭经验,一般人没做上几次,根本弄不清其中的道理,只会白白糟蹋了黄豆。”

说到这里,顿了顿,忽然抬起头来,看着吴咏道:“你没事可别给我瞎折腾啊,家里就这么点黄豆,我都有用处的。”

吴咏笑道:“又你这么里面阿母,我干嘛要费那工夫,阿母既能上得厅堂,又能入得厨房,家务做的也是一流,谁人不羡慕。”

郭氏被自己儿子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伸手捋了捋头发,道:“行了,我自己几斤几两,还是心里清楚的。”

吴咏嘿嘿一笑,接着又问道:“这碎豆做的末都又是怎么回事?”

郭氏一边忙着手上的活计,一边轻声说道:“这碎豆最是容易坏,要在蒸好之后,放在阴凉处,等长出绿毛,再淘洗干净,放入罐中,慢慢发酵,这样过上几天就可以吃了。”

吴咏又是一怔,这好像是酱油的做法。但转念一想,这末都的做法又跟后世的酱油不一样。就像做酱,很多人都觉得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要么太淡,要么发霉,要么太咸,味道不好。

吴咏又看了一会郭氏挑豆做酱的过程,便失去了兴趣。左右看了看,忽然想到还有新衣服等着穿呢,便跟郭氏说一声,喊着何莲跟成昭一起去西屋试穿衣服鞋子去了。

郭氏也烦着他一直问来问去,就让两女跟吴咏离开。

不久之后,何大妹带着何叶何草回来。两小看到吴咏的新衣服和新鞋子,聚在郭氏身边,吵嚷着也想要一套。

就这样一家人吵吵闹闹,吴家的小院内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这时李田典拎着一个坛子走进吴家,看到正与姐妹们玩耍的吴咏,不禁笑骂道:“乡亲们都忙的脚不沾地,你可倒好,在家逍遥自在。”

吴咏嘿嘿一笑,“叔父可真是错怪人了,侄儿也是忙了一天呢,这不刚得空闲,还要哄姐妹们开心,可忙死小子了。”

接着又问道:“叔父来此,所谓何事?”

李田典将坛子往吴咏面前一送,开口道:“今日酿春酒,正好要腾出一些酒缸,这起出来的酒糟就给你家送来一坛。”

吴咏闻了一下,确实是一股酒香味扑鼻。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酒,但却是很好闻。

这时郭氏走上前来,接过酒坛,笑着说道:“您让人来喊一声就行,怎么好意思麻烦您李田典亲自跑来一趟。”

李田典摆摆手,“些许小事,不足挂齿。”

接着叹道:“也就是起出的酒糟太少,不敢让假借他人传话,就是担心没有分到酒糟的乡亲们心里不痛快。”

吴咏楞了一下,这后世喂猪的酒糟竟然在汉代这么吃香,人人都争抢着要?再说了,就这装酒糟的坛子也不过七八斤,隔后世扔了都没人要!

郭氏听到这话,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急忙转移话题,问道:“今年的春酒怎么样?”

李田典叹口气道:“没敢多酿,去年天灾不断,不仅咱们收获的粮食有所减产,就是粮价也有所提高。现在宛城地界又闹起了流民,粮食更是供不应求,春酒的酿造只能这样了,来年再看看情况吧。”

李田典站着又说了会话,便起身告辞。

等他走后,郭氏打开酒坛,发现不仅有酒糟,还有半坛清酒,顿时有些喜出望外。

吴咏好奇问道:“阿母,这春酒是干嘛用?难道还有夏酒,秋酒和冬酒吗?”

“竟会胡扯,哪有这些乱七八糟的,酿造春酒是为了夏至和秋分祭祀用的。”

说完,郭氏又嘱托道:“以后在外面可不允许这样瞎说,会遭人耻笑的。”

闻着这么久的酒香,吴咏忍不住舔了舔嘴巴,笑着对郭氏说:“阿母,给我弄点尝尝,我还没喝过酒呢。”

“就你贪嘴!”郭氏虽然瞪了吴咏一眼,但还是给他倒出半碗来,并嘱托道:“少喝点,第一次喝酒的人,容易醉。”

“我酒量大着呢!”吴咏嬉笑着端起碗,轻轻抿了一小口。感觉有些甜甜的,跟后世喝的葡萄酒的度数差不多。

其实他在后世不经常喝酒,也没有什么酒瘾,因为他对白酒实在提不起兴趣来。现在只是单纯好奇这汉代的酒比之后世的酒如何。不过喝过之后,也没啥感觉。

但当他看到一众姊妹都咽着口水看着他,不禁好奇问道:“你们也想喝酒?”

见何大妹跟何叶何草三个小的猛点头,吴咏便将手中的碗递给她们,笑道:“只能喝一小口哦!”

三小喝过,吴咏又分别给何莲和成昭各喝了一口。

吴咏见她们喝完之后,不停咂摸着嘴,不禁好笑道:“真的有这么好喝吗?以后我们自己酿酒,让你们一次喝个够。”

郭氏朝着他后脑勺就是一巴掌,“莫要胡说,这酿酒是需要官府特许的,没有官府准许,私自酿酒可是违法的!”

“额”吴咏这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古代怎么动不动就违法,还让不让人活了。

三小吵着还要喝,但吴咏还是没让她们喝,虽然只是十几度的酒,喝起来跟饮料一样,可吴咏也不敢让她们多喝,毕竟她们年纪还小,喝酒容易伤身体。

就是他自己虽只是喝了几口,但他还是低估了自己此时身体的酒量,已是满脸通红,说话已然有了大舌头,“这酒好,好喝。我还还要喝”

郭氏见他这样,有些哭笑不得道:“嘱咐你喝一小口,谁让你贪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