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三十六章 汉反击匈奴之战

赵匈联军打不赢,就选择向西跑,来到一个地方:离石。

离石,位于黄河以东,大山以西。是晋阳西边门户,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地处吕梁山腹地,地势东部高而宽,西部低而窄。一旦,离石丢了,晋阳很不安全。

赵匈联军在晋阳惨败,选择往西跑,来到离石。他们的败退,不是慌不择路,而是战略部署。

晋阳以北,还在匈奴和反刘势力掌控之中。汉军北上,就会被离石叛军拦腰切断。

离石这个战略位置,新赵政权考虑到了,刘邦也考虑到了。

于是,汉匈第三次战役拉开了序幕:离石之战。

此战,汉军大获全胜。

匈奴沿着大河往北跑,来到楼烦势力范围。

现在,来讲解一下,楼烦的历史。

西周时,北方诞生了一个部落,它就是楼烦。及至春秋,楼烦人建立国家形态,还占据一块广大的疆域,生活在赵氏晋阳以北,以及阴山山脉南北地区。

及至战国,中原诸侯称王,楼烦也称王,被称为楼烦王。楼烦有个特点,善骑射。因此,会骑射的人,也被称为楼烦勇士。

楼烦东边与东胡接壤,西边与林胡接壤,南边与赵国接壤。楼烦、东胡、林胡盘踞在赵国北方,严重威胁到赵氏政权。

赵氏出了一位雄主,他叫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打破世俗,在国内推行胡服骑射,以楼烦人为骑射教官,以胡赵结合的方式,锤炼出第一支万人骑兵。赵武灵王为了肃清边患,开疆拓土。他做了前人想做,却又没做成的事情:北击三胡。

此战,赵国大获全胜。

林胡献马、楼烦臣服、东胡远遁。

赵武灵王也是第一位用武力击败北胡,并把中原人的足迹,踏入胡疆。为了更好的管理胡疆,赵武灵王将楼烦生活的区域,设为雁门郡。将林胡生活的疆域,设为云中郡、九原郡。

为了预防北方还有更强大的草原民族,赵武灵王开创先河在胡疆沿着阴山山脉修了两道内外长城。

赵武灵王时代,证明了谁说中原农耕民族,不如草原民族。也证明了中原农耕民族的骑射,不弱草原民族。

赵武灵王个人事迹,流传开来,胡服骑射成为中原诸侯男儿的典范。

后来,有燕昭王击东胡,秦始皇击匈奴。

楼烦被赵武灵王击败,臣服赵氏,再也没有发言权。但,楼烦人一直在历史舞台活跃。

赵氏覆灭、大秦覆灭,北方草原民族诞生了一位雄主冒顿。

冒顿单于南下,兼并了楼烦,控制了河套地区。

此时,楼烦加入匈奴,是草原民族的一支。

匈奴和新赵政权晋阳战败,往西跑,来到离石。

离石再败,往北跑,来到楼烦。

结果,楼烦再败。

其中周勃、灌婴表现最优秀。

来看一下,他们的战绩。

灌婴:

降服楼烦以北六县。

这也是汉匈骑兵正面交锋。

周勃:

攻楼烦的三座城。

刘邦率军北上,打了四仗。

铜鞮大战与韩王信开战,大胜,斩杀其部将王喜。

晋阳大战与新赵政权和匈奴联军开战,再胜。

离石追击战,大破匈奴军。

攻入楼烦,以骑兵对战骑兵,汉军大胜。

四仗全胜,更加助长了刘邦等人的信心。此次,平定韩王信之乱相当顺利。太原郡大部分疆域,掌控在汉军手中。

然,谁也没想到,汉军大获全胜,却迎来了第一次大危机。这场危机,差点葬送了刘邦的性命,大汉王朝也差点北埋葬。

这就是流传很广的一个故事:刘邦险象环生,白登山之围。

话说,刘邦亲自率军平叛。在铜鞮、晋阳、离石、楼烦这四个地方,展开大战。无论是韩王信,还是赵王利,或者是匈奴左右贤王,都被汉军击败。

用几个字形容:汉军威武。

但,匈奴冒顿单于,仍然没有露面。

匈奴率军南下,标志着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有一场旷日大战。

刘邦四仗皆胜,也不敢大意。毕竟,他对北方草原民族匈奴,没有足够的了解。

刘邦做了两手准备,一边率军在晋阳休整。另一边派出大量使者前去刺探匈奴情况。

刘邦的意思很简单,能打就打,彻底解决边患。赵武灵王、秦始皇能做的事情,他,刘邦也要去做。

只有做好这件事,刘邦就能得到天下人认可,他就是天命之子。

为了摸清匈奴的底细,刘邦前后派出了十几波人去了解情况。

以出使名义,去了解他国情况,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观察者要根据个人的知识水平,人情世故,自身见解,以及观察能力,对所见所闻进行分析。

分析对了,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方案。

分析错了,就会被误导,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

刘邦派出的十几波使者出使匈奴,回来后,都给出一个答案:可以进攻。

然,这波出使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认为不能打,他就是刘敬。

那么,这个刘敬是谁?他看到了什么,认为不能打匈奴。

现在,来回顾一下,刘敬的个人信息。

刘敬,他真实姓名叫娄敬,是齐国人,职业戍边。他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

他说了为什么要定都关中,还列举了很多案例。这个提议,得到了张良的支持。因为献策刘邦定都关中,被封为郎中,号奉春君。他也是靠口舌,改变自己命运,从戍边人,位列高官。

刘邦不仅给了他赏赐,还赐姓给他。

就这样,娄敬,变成了刘敬。

他第二次登上历史舞台,就是出使匈奴。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为什么刘敬能够出使匈奴。但,他也是刘邦摸探匈奴底细的人员之一。

刘敬出使匈奴,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比如匈奴人,老弱病残幼。

又比如匈奴战马羸弱,弓不精良,武器也十分落后。

刘敬根据这些现象认为有诈,不能进攻匈奴。

太史公留下了刘敬与楼邦这样一段对话:

两国交兵,该炫耀自己的长处。

我去匈奴,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

得出一个结论:匈奴不能打。

刘敬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把自己见到的事物,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按理说,刘敬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但,刘邦不仅没有听他的,还骂了他一句:

齐国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

刘邦骂了刘敬,还做了一件事: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

刘邦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1.刘邦和诸将都想打。

尤其是铜鞮、晋阳、离石、楼烦,四战皆胜,助长了汉军上下战胜匈奴的信心。

2.出使匈奴十几波人都说可以打。

一些人想打,大多数人说能打。刘邦本人也想打,最主要的是汉军二十万大军,越过勾注山。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刘敬说不能打,就扫了能打人的兴致。

所以,刘邦采纳了多数人的意见,训斥刘敬,主张打。

刘邦采纳民主集中制原则,少数人服从多数。刘邦不仅骂了他,还把他关起来,放出狠话,若打赢了,看他有何话说。

此时,汉军上下士气高昂。

会赢吗?

会。

前几仗,说明匈奴好打。

会输吗?

在刘邦眼中,不会有这个字。

于是,二十多万汉军越过勾注山,北上草原,寻找匈奴主力。

这时,分布在北方草原民族的斥候给刘邦送来一个消息:他们不仅找到了匈奴的主力,还找到了匈奴的单于。

也找到了他们活动的地点:代谷。

刘邦翻越勾注山,抵达一个地点。

它的名字叫平城。

平城,它就是今天,山西大同。

它是晋阳郡北部边塞重镇。它属于云中郡管辖。这座城,在秦末汉初很重要。

后来,它还迎来了一个人,他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因为北魏孝文帝的到来,这座城成为了北魏进入中原的国都。

话题扯远了,言归正传。

刘邦拿下晋阳还不够,他要把匈奴赶出中原腹地,就要拿下平城。

汉军北上在马邑、平城等地,与叛军势力,展开小规模战斗。汉军连连获胜,更加助长了刘邦战胜匈奴的信心。

刘邦不知道,这是冒顿常用的计策:示弱。

冒顿是首位统一北方草原民族的人物。他用这个计策,先后灭了草原上的其他部落。其中,有两个部落很强大。

一个是东胡,另一个是月氏。

刘邦和匈奴打了这么久,都没有见到冒顿。对于刘邦来说,对匈奴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的对手是一个怎样的人。

对冒顿来说,他了解自己的对手。前有韩王信投匈奴,后有新赵政权重要成员加入匈奴。

刘邦抵达平城,站在城头,看着塞北风光,意气风发。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刘邦登平城墙头,有没有高歌一曲,写下荡气回肠的诗歌。但,他站在墙头,只有一个想法:守卫汉家天下,击败匈奴。

赵武灵王能够北击三胡,他也能击胡。

秦始皇能够北击匈奴,他也可以。

刘邦是大汉皇帝,就要肩负起守卫疆土,击败匈奴。

这一刻,刘邦脑海有了大风歌的前奏。

他击败匈奴,不仅可以守卫汉家天下,还能与秦始皇比肩,名扬天下。

来吧!匈奴。

我,刘邦,要战胜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