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 第一百五十九章 韩王信、代王陈豨、淮南王英布告别历史舞台

刘邦回到长安,敲打萧何,迎来了三个好消息,叛乱的异性诸侯王先后被杀:韩王信被诛、代王陈豨被杀、淮南王英布身亡。

先来看一下韩王信。

韩王信、代王陈豨、赵王利联合反叛,云中郡、雁门郡、代郡、晋阳郡、恒山郡等皆落入叛军手中。

随后,三人分工合作。

代王陈豨坐镇代,统筹兼顾,指挥南下。

赵王利坐镇东垣,率军南下,夺取赵国。

韩王信开战敌后战场,复夺马邑,染指晋阳,减轻正面军事压力。

刘邦两路出击,一路亲自出征,攻打赵王利固守的东垣,一战而破。

另一路交给周勃,从晋阳北上,收复失地。

周勃表现也不错,在马邑县屠城。韩王信战败,逃亡。

随后,周勃又分兵两路。

周勃攻打陈豨,攻打韩王信的任务,交给了柴武。

先来看一下,柴武的个人信息。

诸侯反秦时,他做了三件事。

1.以魏国的名义,举起反秦大旗。

2.参加东阿之战,击败章邯。

3.栗县加入刘邦阵营,攻昌邑,西进亡秦。

楚汉争霸时,他有三次露脸机会。

1.跟随汉大将军韩信东征。

2.历下破齐,击败田既,因公封侯(棘蒲侯)。

3.垓下之战,围杀项羽。(韩信五军阵一员,位居刘邦后面)

大汉王朝建立,刘邦分封功臣。柴武是汉初十八功侯之一,排名十三。

他再次露脸,登上历史舞台,是汉十一年。

韩王信投靠匈奴,铜鞮之战被击败。

联合陈豨再战,马邑被屠。

韩王信不甘心失败,联合匈奴进攻参合城。

前去迎战的汉将,就是棘蒲侯柴武。

据史料记载,柴武在参合与韩王信对战前,做了一件事:写信劝韩王信降。

这封信的内容被记录下来:

先表达了一个观点:刘邦仁爱宽厚。对于反叛在归顺的诸侯,恢复爵位,不诛杀。

随后,同情韩王信为什么走上反叛的道路:因为战败才逃亡匈奴。

最后,说明中心思想:及早归顺。

韩王信先说了一句话:知遇之恩。

韩王信能够从平民到南面称王,是刘邦的功劳。

韩王信列举了为什么不能归顺的三条罪状。

1.荥阳保卫战,没学周苛等人战死,选择诈降项羽。

2.匈奴攻马邑,韩王信没有死战,献城投降。

3.联合匈奴与柴武对战参合。

随后,韩王信列举了历史上几个人物:文种、范蠡、伍子胥。

文种、范蠡助越王勾践复国,一个逃亡,另一个被杀。

伍子胥助吴,西破强楚,东亡越,却被赐死。

通过这三个人物,表达了一个观点:君王爱诛杀功臣。

韩王信又说,自己目前的现状: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贷蛮夷。

又表达了想要归汉,做了两个很形象的比喻:瘫痪的人,想要站起来行走;盲人想要看见光明。

韩王信话锋一转:形势如此,汉,他回不去了。

韩信、彭越是怎么死的,韩王信岂能不知。一旦,踏上了反汉的道路,就要将反汉进行到底。

柴武做不通韩王信归顺的思想工作,只能以武力决胜负。

柴武不仅击败了韩王信与匈奴联军,还斩杀了韩王信。

随后,柴武做了一件事:屠参合城。

韩王信以战死的方式,离开了历史舞台。

韩王信和刘邦的故事告一段落,但,两人子孙的故事,还在继续。

汉孝文帝十四年(前166),其子韩颓当和其孙韩婴率领部下投归汉朝。

汉朝封韩颓当为弓高侯,韩婴为襄城侯。

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弓高侯的军功超过其它将领。

当然,这是后面的故事。

参合,是个地名,因为韩王信,留名后世。

五百年后,后燕(十六国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进攻北魏,在参合坡折戟沉沙,帝国荣光不在。

后燕最有作为的皇帝慕容垂亲征来到参合坡,见到战死的将士尸骨,一病不起,呕血而死,十年后后燕被北魏灭亡。

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为慕容家创造了一套武功绝学:参合指。

其中,南慕容北乔峰,慕容复想要复兴燕国,就是其后代子孙。

再来看代王陈豨。

东垣一战,赵王利惨败。

马邑一战,韩王信惨败。

再加上,刘邦采用攻心为上,陈豨内部诸多将领降汉。

东垣之战后,刘邦将平定陈豨叛乱的任务交给了周勃。

周勃表现很优秀,连战连捷,来看一下他取得的战果:收复雁门郡、云中郡、代郡。

雁门之战:俘获陈豨的部将宋最和雁门郡守圂。

云中之战:俘获了雁门郡守、丞相箕肆和将军勋。

灵丘之战:斩杀陈豨,俘获陈豨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

周勃凭借一己之力,平定雁门郡十七个县,云中郡十二个县,平定代郡九个县。

这场由陈豨引发的叛乱,是汉初一次大规模叛乱。

陈豨叛乱不仅持续长,从汉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到汉十二(公元前195)年冬,历经三年动乱。

波及整个北方,汉初的八位异姓王被牵扯进去五位。

陈豨被诛,这场动乱画上了一个句号。

最后一位:淮南王英布被杀。

话说,淮南王英布与刘邦在蕲县决战,战败逃亡。

英布逃亡方向选择并不多,只能向南。

刘邦将追杀英布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别将。

英布逃到淮河,停下来打了几仗,败。

英布在洮水北、南打了两仗,再败,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力量。

英布打不赢,为了活命,继续南逃,抵达长江以南,身边只有一百多人。

英布逃亡路线与项羽如出一辙,渡淮河,过长江,进入江东。

项羽运气不好,抵达乌江只剩下二十八骑,选择战死,留下了一个悲壮的故事:乌江自刎。

历史没有重演,英布运气好点,渡过长江,身边还有一百多人。

然,英布运气也不好,躲过了汉军将士的追杀,却躲不过来自长沙王吴臣的暗算。

那么,长沙王吴臣为什么要斩杀英布。

先来看一下,长沙国的历史。

长沙国第一任君王叫吴芮。

诸侯反秦时,吴芮是第一个秦史参加起义反秦。

吴芮手下有两个能人:一个是梅鋗,另一个是英布。

他有眼力劲,看人准确:将女儿嫁给骊山刑徒英布。

他有投资眼光,坚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派英布北上加入项氏阵营,正面反秦。

派梅鋗北上加入刘邦阵营,西进咸阳。

秦亡后,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

吴芮被封为衡山王,英布被封为九江王,梅鋗被封为万户侯。

楚汉争霸,英布叛楚投汉,龙且攻破九江,诛杀英布妻儿。

英布的妻子,是吴芮的女儿。

楚国与衡山国结怨。

在张良的劝说,吴芮做了一个决定:投靠刘邦。

项羽西楚霸王时代结束,吴芮拥立刘邦为称帝。

刘邦称帝后,改封吴芮为长沙王,并把南海、桂林、象三郡分封给他。

吴芮定都临湘,修筑长沙城。

吴芮在南称王,行事作风,相当低调。

就在异性诸侯王大张旗鼓改革,治理封地。

吴芮按照归隐后张良的劝说下,做了三件事:

1.划部分疆域给刘邦子女。

2.将部分精锐划给荆王刘贾。

3.与南越王赵佗友好相处。

据史料记载,吴芮有六个儿子。嫡长子吴臣,次子吴郢,三子吴浅,四子吴阳,五子吴元,六子吴质。

为了保存家族,他还做了一件事:安排第五子吴元带部份家眷回浮梁瑶里生活。

进而造就了吴氏家族,五人封王,九人封侯,汉初盛极一时。据说,四百零后东汉末年孙权攻破长沙,挖取吴芮棺椁,做为孙坚庙的材料,结果是吴芮十六世孙吴纲墓。

话题扯远了。

吴芮安排好身后世,为了表明自己无野心,开始享乐。

据史料记载,吴芮过生和同甘共苦的妻子毛氏,泛舟湘江。

吴芮远望青山,近看碧水,思念家乡瑶里,悲从中来。

她的妻子唱了一首爱情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吴芮听罢,感触良多,说了一句:我死后要归故里,看夕阳。

公元前202年,吴芮死后,其子吴臣继承长沙王爵位。

吴臣不仅继承了其父一切爵位、荣誉,同时也继承了其父与世不争的智慧。尤其是低调行事的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

刘邦陈县会盟诸侯,他去。

长乐宫建成,他也去祝贺。

刘邦擅自把曾经划给长沙国的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划给南越,承认赵佗合法存在。

吴臣没有任何意见。

英布叛乱,先破荆国,再败楚国。

长沙国与淮南国接壤,若没有任何表示,就会被认为是同盟。

就会有人多想,英布为什么不攻打长沙国。

或者,英布叛乱,得到了长沙国暗中支持。

英布战败,选择南逃,势单力薄,是向大汉表明忠心最佳时机。

长沙王吴臣看准时机,写了一封信给难逃的英布。

信中内容被记录下来,表明长沙王也想与英布一起叛乱。

英布势单力孤,被汉军追着到处跑。收到长沙王书信,没有多想,就前去投奔。

英布出现这种反应,有两种观点。

1.英布走投无路。

2.英布和长沙王吴臣的妹夫,关系亲近。

据史料记载,长沙哀王吴臣派人诱骗英布,谎称和英布一同逃亡,逃到南越。

英布相信他,就随他逃到番阳。

番阳人在兹乡百姓的民宅里杀死了英布。

就这样,这位骊山刑徒,两度裂土封王,被誉为汉初三将的英布,告别了历史舞台。

韩王信被杀、陈豨叛乱被平定、英布被杀,刘邦松了一口气。

那么,刘邦又会如何守卫汉家天下。

在平定陈豨叛乱,从降将哪里得知一个消息:燕王卢绾暗中支持陈豨叛乱。

那么,刘邦又会如何对待与他同年同日生的兄弟手足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