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684章:因畏惧而不臣

大隋主沉浮 第684章:因畏惧而不臣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杨家子弟在杨素作古之际,无理取闹,利用杨素的尸体和舆论向皇帝索要高官和大权,后来被皇帝派去的杨集和高颎申饬了一番,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此人心惶惶、后怕不己,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他们一直担心皇帝秋后算账,没过一天安心的日子。

杨玄感作为家主,并没有具备因势而变、应对危机的才智和经验,他认为古往今来的皇帝对于身怀从龙之功的人物都是大势封赏,对于曾经反抗他的人物杀鸡儆猴,绝不手软。而杨广是一个极为隐忍的人,也极为精明,当初杨广把仁寿宫变定义为左右卫内讧、放过了协助杨勇发动夺权政变的关陇贵族,从而成功的稳住了局势。

也正是因为杨广忍这一手,导致失败了的关陇贵族人心各异,各个家族和各个派系在“要不要继续铤而走险”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巨大分歧,最后一哄而散,使得杨广有喘息之机。要是杨广当时血腥清算,关陇贵族势必在关中起兵响应杨谅,其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现在呢?杨广对关陇贵族步步紧逼,通过军改、清除散官等方式,一步步的夺走了关陇贵族手中的大权。正是有鉴于此,杨玄感、杨玄纵、杨玄奖、杨万项、杨民行兄弟几个,就像得了臆症一般,时时刻刻担心杨广要洗清他们、要拿他们开刀。

尤其是杨约被罢免内史令、以及杨玄感时不时被皇帝敲打以后,家族上下更是惶恐不安、越想越怕、越怕越想……整个家族就像神经质了一般的,开始神神叨叨的。

全家上下之所以如此神神叨叨:一是他们德不配位,杨家除了杨文思、杨约之外,几乎每个人的爵位、勋官、文武散官都是杨素打拼出来的,本身并没有多少应对危机的能力,比如说杨玄感作为长子,直接继承父亲楚国公之爵,杨玄感的弟弟们的爵位,则是因为杨素封无可封,于是杨坚和杨广把杨素之功册封给了他的儿子;与这些人有没有能力、能力强大与否毫无关系。

杨素在世之时,杨家子弟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亲打拼出来的一切尊荣、荣耀;当杨素去世以后,他们认为别人必须、也只能像以前那样尊敬他们、皇帝也必须像以前那样重视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能力。当大变到来之时,没有应对的能力和心里素质。

二是那些认为他们德不配位的精明的人,早已瞅上了民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要职,为了把杨家搞下去,便在暗中推波助澜。

三是他们站得太高、下不来了,自以为每个人都欠他们,整体就像是杨昭杨集所说那般:杨家上下全都认为自己没错、杨家每个人都没错,错的是这个世道,错的是这个世道的每一个人。至于达官贵人因何纷纷疏远他们,他们也没有想过,只是一味的认为对方嫌贫爱富、功利心重,觉得所有人都没有良心、觉得所有人都背叛他们杨家。

四是如之前所言,杨家已经钻进了牛角尖。

多种因素叠加起来,使他们就像是得知自己患了绝症的患者一般,因为害怕家破人亡,从而失去了所有理智、失去了所有辨别是非的眼光。

当然了,像杨素生前十分欣赏的杨玄挺、杨积善也不是没有反思过。然而他们的观点在这个重嫡庶的家族之中,并没有取得丝毫作用。

杨玄感虽然作为家主、作为这个大家族的舵手,但是他之前被杨素保护得太好,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当他被郑氏姑侄“绑架和挟持”以后,非但没有认可弟弟们的观点,反而觉得弟弟不怀好意,认为他们之所以这么“标新立异”,目的是夺取自己的权力。

杨玄挺是杨约的嗣子,早已搬离楚国公府;回到楚国公府这里,他就是一个外人、一个“客人”。

今天来这,主要是因为她的娘子和郑氏也从张掖郡回来了,因为她们打着去张掖“游玩”的旗号,所以杨集夫妇客客气气的任由她们游玩,但是杨家女卷因为郑氏的愚蠢,实在没脸在张掖杨府“借宿”,于是又企图搭上杨昭队伍,希望太子的侍卫在路上庇护她们,于是在杨昭出发不久,就跟上去了。然而杨昭都提醒杨集不要与杨家走近了,他本人又岂能与这些人扯上关系?同样来了个视若未见。

杨家女卷危险肯定没遇上,但她们终究是一支以女人为主的队伍,速度远不如杨昭和杨集合理,今天才回到西京。杨玄挺听到自家娘子说郑氏在张掖的言行举止,顿时又惊又怒。

杨家都已经到了达官贵人畏若蛇蝎的地步了,可那愚蠢的女人,竟然还像以前那么狂妄自大,威胁起了卫王妃,是不是非要把杨家弄死才甘心?

一怒之下,杨玄挺便“杀”上了楚国公府。

到后堂见过生母,耐心陈说厉害关系,希望母亲能够顾全大局,出面制止大嫂,别让她这么愚昧、这么偏向荥阳郑氏,否则杨家必然四分五裂。然而一度明智的生母,在这个问题上,非但没有听他的,反而把他喷了个狗血淋头,这令杨玄挺气得差点吐血。他忍着怒火听母亲骂了很久,便怒火冲天的来到书房坐等杨玄感下朝。

他倒是想问问兄长:他们楚国府上下究竟是怎么想的?是不是非要把杨家折腾得家破人亡才甘心。

在楚国公府书房等了大半天时间,心中的怒火终是慢慢平静下来。

喝了一口凉了的茶,杨玄挺叹息一声: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话用到没有什么大敌的寒门和普通人家倒是没错,但放到杨家这种官宦之家却不适合。只因杨家竖敌太多,现在人人都巴望杨家出错,一旦杨家出大错,这些敌人便会狠狠地咬过来。然而可悲可叹的是,杨家上下都没有重视,要是再这么下去,仅是他们这一代,杨家就坚持不住了,哪里用得着三代啊?

这时,外面的院子传来脚步声,紧接着是兄长杨玄感声音,“是玄挺来了吗?”

“兄长,是小弟来了!”闻言,杨玄挺连忙起身开门;照面之时,见兄长脸色异常难看,杨玄挺便隐隐猜到兄长又被皇帝收拾了,低声问道:“兄长这是怎么了?”

“坐下说!”杨玄感虎着脸走进书房坐下,将发生在安仁殿的事情说一遍,然后“砰”的一拳砸在了桌上,眼中迸射无比怨毒的光芒,牙缝里迸出一句话:“你说,他究竟想怎样?是不是非要把我们逼上绝路才甘心?”

“他就是打算打算把我们带回上绝路。”门口传来了一个咬牙切齿的声音。房间内的兄弟俩一回头,只见杨玄纵和杨玄奖、杨积善走了进来。

杨积善关上房门,上前坐下,向杨玄感说道:“兄长,皇帝打压我们杨家,并不是因为忌惮父亲。毕竟父亲去世这么久了,朝中军中故旧见皇帝对我家这等冷澹,其他人岂敢向我杨家靠近?可他为何还要打压我们?你们不觉得不合情理吗?”

杨玄感皱眉道:“那你说是为何?”

“就是逼我们反!”杨积善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什么?”此言一出,令书房四人惊呆了。

看了看四位兄长,杨积善压低声音:“自先帝以来,两朝皇帝便将关陇贵族视为心腹大患;今天的大隋天下,繁荣昌盛,皇帝的位子稳如泰山,皇帝便着手要对付关陇贵族了。”

“这与我们杨家何干?”杨玄挺听得没头没脑的,便皱眉问道。

“关陇贵族也不是蠢货,一旦皇帝着手对付他们,他们一定抱团取暖,令天下大乱。”杨积善说道:“然父亲生前带过的将领,又有哪一个不是关陇贵族子弟?又有哪一个不是关陇贵族中坚之力?若是我们造反或是被扣上谋逆之名,皇帝就能以各种名目,把这些关陇贵族中坚之力一一剪除,要是这些人被冠上通敌之名,其家族也罪责难逃。”

杨玄感、杨玄挺等人闻言默然。杨谅造反的时候,关陇贵族就是被杨广这么搞了一次,接着又在军改、清除散官过程中,拔除了近万名关陇贵族子弟,使其身败名裂、被家族清理出族籍。

杨广的目的虽然是达到了,却也他和关陇贵族形同水火、无法调和。但如今的关陇贵族实力仍然雄厚无比,杨广却已经清无可清了,如果他没有任何理由就下手,便失去了大义了。所以用迂回方式来逼反人见人恶和实力大跌的杨家、再借机清除关陇贵族中坚之力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梳理至此,杨玄感长长吁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问道:“依你之见,我们应当如何是好?”

“老实说,小弟也不知如何应对!不过皇帝仇敌满天下,天下世家莫不视之为大敌,我们不妨静下来观望,指不定哪天有变呢?”杨积善苦笑一声,既是安慰他人、也是自我安慰的说道:“于我们家来说,目前的形势还没到这种糟糕的地步,毕竟我们没有做错什么,皇帝凭什么针对我们?”

杨玄感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心中略微安定的颔首道:“只要我们没有出现差错,皇帝的确没理由针对我们……”

“兄长,别傻了,此举与坐以待毙何异?”旁边的杨玄纵不认同杨玄感这种得过且过的做法,打断了兄长之言后,摇头道:“皇帝要想对付杨集这种孤家寡人或许比较难,毕竟他是一个人,只要他自己不犯错,基本上是没有把柄可抓。可我们是一个子弟众多、枝繁叶茂的大家族,下面子弟所做的为非作歹之事还少吗?针对这些人,皇帝真心要查的话,一查就查得出来。”

“听二兄的意思,是打算起事了?”杨玄挺听得眉头都皱成一团,他忍不住分析了起来:“二兄,当下的大隋大王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人心思定,根本就不具备起事的条件,谁要是在此时起事,谁就是陈胜吴广和张角、谁就是下一个杨谅,除了自取灭亡之外,别人他路。就我们眼下这个一无所有、政敌众多的处境,拿什么对抗强大的朝廷,这不是以卵击石么?”

“我没有说要起事,也十分认同三弟这个说法。”杨玄纵十分肯定杨玄挺的分析,他将目光移到默不作声的杨玄感身上,说道:“兄长,我的意思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不能放任自流、无所作为;最起码要有一个万全之策,绝不能这么束手待毙。”

“暗中准备的话,我十分赞同二兄之言!”杨积善说道:“父亲生前就说关陇贵族实力雄厚、野心勃勃,其中一些大家族都因为先帝诸多不利他们的政令,有了不满和取代之心,而他们支持杨勇发动仁寿宫政变、杨谅谋反,就是最好的证明;当今皇帝比起先帝,手段更歹毒、更直接,现在的关陇贵族人人自危,一旦他们忍无可忍,必将推出下一个代周立隋的杨坚、下一个杨勇或杨谅。”

“要是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提前布局天下,就算以后成就不了帝王霸业,却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再不济,也可自保。”

杨玄感见到杨玄挺也没有出声反对,心知他也倾向于暗中蓄势的观点,犹豫半晌,便说道:“稍后,我写封书信给叔父,问问他的意见。”

说着,杨玄感又向三个弟弟叮嘱道:“此事关系到我们家生死存亡,半个字都不能透露出去、便是枕边人也不行,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杨玄挺和杨玄纵、杨玄奖、杨积善纷纷点头应是。

想到自己此行目的,杨玄挺向杨玄感拱手一礼,说道:“兄长,据我家娘子说,嫂嫂在张掖的时候,当着数十名妇人的面威胁卫王妃,并且说了很多很过分难听的话。为了家族好,兄长能否请阿娘和嫂嫂收敛一些?”

杨玄感脸上表情一僵,看了看目露期待之色的诸弟,苦笑着叹息一声:“阿耶在世之时,尚未压制不了,你们觉得我可以吗?”

“不可以!”杨玄挺和杨玄纵、杨玄奖、杨积善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杨玄感没好气的瞪了杨玄挺一眼,恼火道:“既然都知道,那你还说这些什么?”

“兄长,其实我是抱着万一之心来的。”杨玄挺道:“万一阿娘和嫂嫂好上那么一点,那就是举族之幸了。”

“你想都别想,以后也不要再有什么万一的期待。”杨玄感长叹一声,低声说道:“其实你们只要往好处去想,就会觉得她们这样也不是不好!最起码,能让外人觉得我们杨家还是那般无知无畏,这也算是她们为我们准备,所付出的贡献了。”

实际上,杨玄感现在也十分反感自己的母亲和妻子,只因杨家各房的矛盾都是她们拼命往娘家捞所致,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杨玄挺和杨积善相顾一眼,尽皆抱以苦笑,不约而同的问道:“兄长都是这么看的?”

“不然呢?”杨玄感反问了一句,接着说道:“我要是没有这样看、这么想,早就气死了,哪能活到现在?”

杨玄挺和杨玄纵、杨玄奖、杨积善:“……”

“都回去吧!”杨玄感挥了挥手,叮嘱道:“杨家江河日下,已经不是阿耶在世时的杨家了,你们回去以后,务必让各房子弟收敛起来,若是让我知晓谁敢违法乱矩、为非作歹,我饶不了他们。”

“喏!”四人行了一礼,告辞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