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八百九十七章 赶鸭子上架的张邦昌

李纲的军事冒险提议被否决后,大宋朝廷中主和派占据了上风,决定接收金军的条件,与金国签订和约,让金军尽快退军。

正月十四日,皇帝赵桓询问众亲王谁愿意出使金军,康王赵构说愿意代表大宋去金军营中作人质。

历史上日后登基称帝,建立了南宋的宋高宗赵构此时只有十九岁,与他的平庸兄弟们相比,还是有那么一股英武之气。不论如何,在此国难危急时刻,他这个养尊处优的亲王敢于第一个站出来承担责任,为兄长赵桓分忧。

皇帝赵桓对自己这个九弟大加赞赏,同意让他出使金军兵营。

出发前,赵构密奏皇兄赵桓,说如若找到合适时机攻打金军,请皇兄以国家社稷为重,立即派兵攻击,而不要因为考虑他这个人质的安危而错过战机。

皇帝赵桓深为感动,流泪应允了赵构的密奏。

因为金军还要求派一个宰相去做人质,皇帝赵桓又下旨,命少宰张邦昌与康王赵构一同出使,如此一来金军要求的亲王和宰相就都凑齐了。

不料胆小的张邦昌接到出使金军为质的圣旨后,吓得当场失声痛哭。

因为张邦昌知道,金宋两国是和是战还是一个未知数,自己入金军大营为质后,一旦朝廷变卦,与金军和谈破裂,或者是两军再次开战,自己可是很有可能被愤怒的金军杀死泄愤。

况且,朝廷会为了他这个宰相而有所顾忌么?完全不会。

张邦昌曾经是宋徽宗的宠臣宰相王黼一党的人,而王黼如今已然失势。

王黼得宠时,曾经在宋徽宗的面前进太子赵桓的谗言,企图动摇太子赵桓的地位,让宋徽宗最喜爱的三皇子赵楷取而代之。

当时若非宋徽宗的另一个宠臣梁师成站在太子赵桓的一边,为赵桓说了许多好话,也许早就被赵楷夺取太子之位,如今继承皇位的也就是赵楷了。

新皇帝赵桓登基后,第一个倒霉的当然是王黼。

得知新皇帝赵桓即位后,王黼惶恐地入宫庆贺,宫门官却说皇上不接受他的庆贺,将他拒之门外。

金兵逼近东京汴梁城时,王黼心中不安,他不等诏命来,就带着妻子儿女出城往东跑,企图追随太上皇的队伍。

皇帝赵桓下诏贬王黼为崇信军节度副使、籍没他家。

吴敏、李纲请求诛杀王黼,并将此事交给了开封尹聂昌。

聂昌原本与王黼感情很好,后来他随从宰相蔡京后,就被王黼中伤,被罢去德安知府之职,因此与王黼有宿怨。

聂昌接到密令后,就派武士追到雍丘南面的辅固村,杀了王黼全家。

皇帝赵桓因为刚即位,诛杀大臣有损仁政,就假托王黼是被强盗杀死的。

恰巧此时太上皇的船队也在雍丘东南的襄邑县遇到西门庆假扮的金军袭击,东京汴梁城外一片混乱,更好的帮赵桓等人掩饰了王黼的死因。

如今王黼被杀,张邦昌作为王黼的余党,虽然还没有遭到清洗,但显然在新皇帝赵桓那里也是失宠了。

张邦昌之所以还未被罢职,不过是因为皇帝赵桓才登基就遇上金军围城,军情紧急,还顾不上清算朝中的大臣。

金军索要一个宰相,为何圣上没有让李邦彦和白时中这两个宰相去冒险,却单单选上了张邦昌?

张邦昌心头明白,这绝非巧合。是以,张邦昌认为此次出使凶多吉少,皇帝和他身边的大臣们不会在乎他的死活,他焉能不怕?

康王赵构哪里知道张邦昌心里有这么多顾虑,他十分看不上张邦昌怕死的丑态,对他说这是大宋男儿的使命,张相公不要这样。

面对不怕死的赵构,张邦昌恢复了一些常态,咬牙与难兄难弟赵构一同出城赶往金军营帐。

正月十五日,金军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见到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知道宋朝肯接受全部议和条件后,大喜过望,命人好生招待二位贵客。

紧接着,完颜宗望立即命人给宋朝皇帝赵桓修书,说宋朝肯接受议和条件,让他和金国很满意,即日金军就会撤退返回北方。而且为表示金国诚意,愿意把和议中要求的宋朝每年岁币从两百万两减半至一百万两。

完颜宗望还承诺一旦谈判结束,将尽快放回康王赵构。

在双方都释放诚意的情况下,宋金议和达成了双方都接受的协议。

为了让金军尽快退军,宋朝开始筹集许诺的劳军物资。

这其中最困难的便是那五百万两黄金。因为宋徽宗挥霍无度,一直花费大量钱财在花石纲上,早已掏空了国库当中的黄金。

见存金数量远远不足,皇帝赵桓就下旨给东京汴梁城里的群臣,命凡是以前朝廷赐出的金带,必须原样主动上交回来,隐匿不交者处以重刑。

就这样,宋朝将城中收集的金银、绢绸等劳军物资不断地运往金军大营交割。

在康王赵构和少宰张邦昌进入金军营地后三日,东京汴梁城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城内外气温骤降。

由于城内外交通断绝,供应东京汴梁城的粮食与木炭都无法运入城内,导致城内百姓饿冻病死者无数。

皇帝赵桓得到奏报后,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只得命人再给金军主帅完颜宗望修书,并送上美酒奇珍等物,欲催促金军赶快撤军。

次日,皇帝赵桓又亲自到宣德门抚慰守城将士,鼓励大家同舟共济,坚持熬过这段内外交困的日子。

金军杀到东京汴梁城下不过十二日,城中许多百姓就断了炊,整座城市都陷入了困境。所以,如果城外没有足够强大的野战军团掩护内外通道,这种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反是最难长期坚守的。

李纲那些读书人不晓军事,哪里懂得这其中的道理。

就在皇帝赵桓及大臣们费尽心思应付金军东路军时,从河东路又传来了不少的消息。

太原府南边的晋州平阳府守将刘嗣初起兵造反,投靠了金国完颜宗翰军。金军西路军拿下平阳府后,也逼近黄河北岸了。

原来,完颜宗翰带领金军西路军围困太原城时,有太原城内宋将突围后南逃,路过了平阳府。

在平阳府驻扎有四千义胜军,由刘嗣初统帅。

突围宋将逃到平阳府后,刘嗣初询问太原府的情况及对义胜军的安排。

那将领吐露说朝廷为保太原府平安,有可能要把所有非汉人的军队士兵全部杀光。

消息传出后,义胜军群情激愤,刘嗣初找到平阳知州宇文时中询问消息虚实。

宇文时中大惊,连说绝无此事,又命人在城内张贴榜文辟谣。

但义胜军上下已经不再信任大宋朝廷,主将刘嗣初也决定造反,命义胜军在城外驻扎,积极备战,寻找合适时机起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