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 第九百四十三章 赵桓乞降

刘延庆等将率数万之众出逃,却没有摆脱金军的追杀。

完颜宗翰得知有宋军突围后,立即命令完颜希尹率骑兵追击宋军。

完颜希尹对刘延庆军紧追不舍,在京城西边百里外的龟儿寺追上了刘延庆。

两军展开一场大战,在金军骑兵的冲击下,刘延庆军大败,刘延庆、刘光国父子都战死沙场。

完颜希尹砍下刘延庆父子的脑袋,带回了城南青城金军大营之中。

王宗濋等将也未能幸运逃脱,都被追击的金军将领斩杀。

景王赵杞,大臣谢克家和李若水三人此时正奉旨出使金军大营,向金军主帅完颜宗翰求和。

完颜希尹等将回到大帐复命,献上刘延庆父子等人的人头后,完颜宗翰指着这些宋将人头对景王赵杞说道:“亲王殿下回去,替我转告贵国皇帝陛下,不要再起逃走的心思。这汴京城周边五百里内皆是我大金军的天下,贵国皇帝陛下是插翅难飞!”

景王赵杞吓得面如土色,急忙答复说朝廷是诚心议和,问完颜宗翰元帅退兵的条件。

完颜宗翰提出,要求宋朝割让河东、河北、河中之地,并交付犒军金银,金军方可退兵。

景王赵杞问得金军的和谈条件后,拜辞了完颜宗翰,与谢克家和李若水二人一起出了青城完颜宗翰军大营,回城复命。

皇帝赵桓得知城中数万宋军弃城逃走,其后又从景王赵杞口中得知刘延庆等将都死于金军之手后,悲痛欲绝,再不敢有突围的心思,也失去了最后一丝抵抗的意志,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满足金军的条件,让金军尽快退军。

于是,皇帝赵桓亲自书写《求哀书》和《求再造书》,当日派遣宰相何?、济王赵栩和中书侍郎陈过庭再次去往金军大营,求哀恳告,切冀金军收兵,不要伤害京城百姓,保安赵宋宗社。

宰相何?、济王赵栩和中书侍郎陈过庭三人出使金军大营后,当日未归,金军也未对宋朝的求哀恳告予以答复。

赵桓君臣惶惶不可终日,不知宰相何?三人是生是死,金军是否还会对内城发动攻击。

于是,润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帝赵桓再次书写《求哀请命书》,派遣御史中丞秦桧,徽奠阁学士、朝奉郎李若水和武翼大夫王履三人出使金营,求哀请命。

此时担任御史中丞的秦桧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可惜时事比人强,他也不得不奉旨求和,再一次出现在宋金交涉的舞台。

秦桧等人出使后,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对于宋朝君臣只会虚言求饶,却没有甚么实质行动大为不满,终于回复了一封《元帅与宋主书》,向宋朝皇帝赵桓提出了三点要求。

其一是因为宋朝曾经承诺割让三镇又撕毁协议,金军不相信宋朝的信誉。此番为了顺利交割河东、河北、河中之地,必须让太上皇赵佶与诸皇子出城当人质,避免宋朝再毁约。

其二是前期宋朝派出的大臣未能完成土地交割的任务,金军要求另外派遣皇帝身边的重臣官员前去交割已画定的州府军县。

其三,因为河东、河北各地州府军县有抗拒朝廷旨意,拒不割让土地,甚至杀死了朝廷大臣聂昌的行为,为了保证各地官员能够听命,金军要求宋朝用河北、河东、河中各州府长官的血属为人质,每州各一名,同交割官一起前去说谕,让地方官员交割土地。

金军大营中,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对宰相何?说道:“自古以来,有南就有北,两者不可缺。只要贵国答应割地,两国之间就可以议和。不过,必须请太上皇亲自前来商议。”

宰相何?以为自己议和有功,金军退军有望,就高高兴兴地带着《元帅与宋主书》,回城去奏报给皇帝赵桓。

可是,太上皇赵佶对金国干了许多背信弃义之事,害怕金军报复,没有胆量出城。

皇帝赵桓受制于孝道,也不敢强迫太上皇赵佶出城,只能无奈地痛哭一场。

为了向金军有所交代,皇帝赵桓只好以太上皇受惊过度、痼疾缠身为由,又写了一封《乞上皇不出书》,于十一月二十八日派人送至金军大营。

完颜宗翰收到宋朝皇帝赵桓的亲笔书信后,拒绝了赵桓的请求,对宋朝使臣孙传等人说,要求宋朝必须送太上皇赵佶到金军大营中谈判。

完颜宗翰等人坚持要求宋朝太上皇赵佶出城,是因为宋徽宗赵佶与金国交往多年,在金国人的心目中,分量比初登皇位的小皇帝赵佶更重。

并且,金宋战争就是因为太上皇赵佶而起,在完颜宗翰等人看来,这赵佶就是宋朝的第一战犯。

所以,完颜宗翰等人坚持要太上皇赵佶出城乞降。

皇帝赵桓无可奈何,与宰相何?、孙傅等重臣商议后,决定由自己代替太上皇赵佶出城与金人和谈。

闰十一月二十九日,赵桓再写《欲亲诣军前书》,让御史中丞秦桧奔走于金军大营,向金军统帅说明自己代替父皇出城之意,与金军约定时间。

完颜宗翰收到秦桧送来的书信后,同意让皇帝赵桓代替太上皇赵佶出城议和。

闰十一月三十日黎明,皇帝赵桓按照约定,率大臣多人前往南薰门外青城金军大营议和。

来到金军大营外,金军就解除了皇帝赵桓二百侍卫的武装,只允许皇帝赵桓和身边的大臣入内。

可是皇帝赵桓和群臣进入到金营后,金军统帅完颜宗翰却不与他相见,而是派人直接向他索要降表。

赵桓不敢违背,慌忙令人写降表献上。

金人对赵桓写的降表不满意,命令须用四六对偶句写降表。

皇帝赵桓与大臣被软禁在金军大营里无法离开,迫于无奈,赵桓对群臣说事已至此,其它就不必计较了。

大臣孙觌反复斟酌,改易四遍,方才写成了令金人满意的降表。

降表全文如下:

臣桓言:“背恩致讨,远烦汗马之劳;请命求哀,敢废牵羊之礼。仰祈蠲贷,俯切凌兢,臣桓诚惶诚惧,顿首顿首。窃以契丹为邻,爰构百年之好;大金辟国,更图万世之欢。航使旌绝海峤之遥,求故地割燕、云之境,太祖大圣皇帝特垂大造,许复旧疆。未阅岁时,已渝信誓,方获版图于析木,遽连阴贼于平山。结构大臣,邀回户口,虽讳恩义,尚贷罪愆。但追索其人民,犹夸大其土地,致烦帅府远抵都畿,上皇引咎以播迁,微臣因时而受禅,惧孤城之失守,割三府以请和。屡致哀鸣,亟蒙矜许;官军才退,信誓又渝。密谕土人坚守不下,分遣兵将救援为名,复间谍于使人,见包藏之异意。遂劳再伐,并兴问罪之师;又议画河,实作疑兵之计。果难逃于英察,卒自取于交攻,尚复婴城,岂非拒命?怒极将士,齐登三里之城;祸延祖宗,将隳七庙之祀。已蠲衔璧之举,更叨授馆之恩,自知获罪之深,敢有求生之理?伏惟皇帝陛下诞膺骏命,绍履鸿图,不杀之仁既追踪于汤、武,好生之德终俪美于唐、虞,所望惠顾大圣肇造之恩,庶以保全弊宋不绝之绪,虽死犹幸。受赐亦多,道里阻修,莫致吁天之请;精诚祈格,徒深就日之思。谨

予叔燕王俣、越王偲、弟郓王楷、景王杞、祁王模、莘王植、徐王棣、沂王咢、和王式及宰相百僚、举国士民、僧道、耆寿、军人奉表出郊,望阙待罪以闻。臣诚惶诚惧,顿首顿首。

谨言。”

天会四年十二月二日,大宋皇帝臣赵桓上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