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二十六章 鞑靼来袭

大明:长生天启 第二十六章 鞑靼来袭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学习的都是小学知识,对于成年人来说,即便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也是可以轻易学会的。

更何况《国学》这一门课主要考的还是经史子集,虽然改变了考试方式,不再像八股文那样只考做文章了,但是对于这些学官来说,文化基础的底子还是很深厚的,一些诗词歌赋、历史典故之类的东西都烂熟于心,自然可以轻松及格。

所以他们其实主要就是要学习《数学》这一门课程而已,而且还只需要学习明朝还没有的那些数学知识和概念,一些简单的运算他们也都是早就掌握了的,无需从头学起。

因而不过短短一个月之后,便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通过了县考课程的考试,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而这些通过考核的县学教谕们,便可以带着朝廷拨发的,用于修缮县学的经费,以及上百套教材课本回到自己的任上开展工作去了。

若是州学的学正和府学的教授,则需要继续往后学习府考和省考的内容。

随着第一批县学教谕们踏上了归程,朱天启也正是在朝会上宣布了朝廷要改革科举的事宜,百官们的反应自然不用说,那是群情激奋,纷纷站出来劝谏和反对。

其实当朱天启把这些地方学官们都召集到京城的时候,朝中百官们便已经开始有所察觉了,也派人去暗中打探过皇上把这些地方学官们都召集过来要做什么。

当然,朱天启也没有特意叮嘱徐光启要对给地方学官们进行新科举内容教育培训的事情进行保密,所以百官们不难打探到这些事情,只不过他们还没想到皇上不光是要发展“西学”,竟然还有改革科举!

在百官们看来,这些“新鲜”学科都是“西学”,反正是大明包括前朝都未曾有过的,而且他们对于一切“西学”也都是不屑一顾的。

正是因为他们普遍是这样的思想和态度,所以他们是万难接受朝廷要改革科举,改考这些新学科的!

在百官们看来,徐光启是喜欢“西学”的,那么受徐光启影响,皇上可能也是毕竟崇尚“西学”的,若是皇上因此只是让徐光启号召全国各地学官们去推广西学,迫于皇上和徐光启这个内阁首辅的权势,他们还是可以妥协接受的。

但若是说连科举都要改革,以后不考八股文,而改成考试这些科目的内容,他们则是万难接受的。

可是事到如今,朱天启还在乎他们能不能接受的问题吗?朱天启不在乎了,因为这些人从来都没有忠心地站在自己这边儿过,而是一直拉帮结派地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朱天启也恰恰就是为了给朝廷官员进行换血才要急着改革科举的。

新的科举制度一旦开始推广,那么朝廷很快便会注入一波真正的新鲜血液,他们不再是朝中各大党派的成员和子弟,也不再是朝中文官集体的门生和同乡,他们将是大明朝真正的能臣干吏,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因此这一次,朱天启没有再跟朝中百官兜任何圈子,而是直接把具体的改革方案让徐光启公布了下去,并且让百官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上疏,由内阁对朝中百官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集中讨论和商议,做出最后的表决来。

事情一旦推到了内阁,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如今内阁里能够为文官集团发声的也就只有钱龙锡和刘鸿训二人了,除此之外都是站在皇上这边的人。

来宗道和周道登二人虽然在严格意义上不算是皇上的“死忠粉”,但是这俩人一向是比较佛系的,而且也善于迎合圣意,每次都是跟着徐光启投票,再加上如今新入阁的孙元化,内阁已经完全被朱天启所掌控了。

奏疏递上来了不下百封,结果朱天启一封也没有看,全都扔给内阁了,内阁里也没有什么好商议讨论的,反正不管钱龙锡和刘鸿训再怎么跳脚,仅凭他们两个人,也是拧不过徐光启他们四个的。

而就在朝野内外都在为科举改革的事情吵得不可开交,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一封六百里加急的军报从大同卫发来,钱龙锡当即将其呈来面圣。

朱天启听闻是从大同发来的加急军报,也感觉有些意外,不知道这好好的,大同那边突然发生了什么事。

等他看完这封军报之后,这才明白了过来,竟然是鞑靼的林丹汗带兵突袭了大同卫,想来跟正旦节的时候自己拒绝了与他联合抗金,并让鞑靼使者给他带话,让他早日向大明臣服有关。

可是搞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之后的朱天启却反倒没有了一丝的紧张,而是仰头大笑了起来,这可让一脸凝重的钱龙锡惊呆了了。

本来钱龙锡还暗想,今日之事被自己不幸言中,鞑靼的林丹汗果然被皇上那些傲慢的话给激怒了,举兵来犯,皇上多少也应该会感到畏惧和后悔吧,却没想到皇上如今竟然还笑得出来。

其实不仅是钱龙锡,朝中很多文官大臣都是同样的心思,他们甚至还暗道这鞑靼来得好,来得正式时候呢!

当时皇上是少年得志,傲慢非凡,对待鞑靼使者也忒目中无人了一些,而且对于钱龙锡的劝告不仅不听,反倒还冷嘲热讽了一番,实在是太骄狂了。

如今鞑靼大军突然来袭,也正好给皇上上一课,让皇上吃个亏,以后也好收敛一些,经由此事,皇上要改革科举的事情,说不定也还会有转机。

然而朱天启却让他们失望了,他当即派人前去陕西布政使司的西北军工基地下旨,调集军械送完大同卫,同时调集榆林卫、宣府卫之兵,反攻鞑靼,不光要击退入侵的鞑靼军队,还要一路打到鞑靼的领地去,鞑靼不降,征讨不止。

榆林卫的情况朱天启不是很清楚,但是大同卫和宣府卫的情况他还是比较清楚的,大同总兵是满桂,是个领兵打仗的好手,宣府总兵侯世禄也还凑合。

之前自己已经把孙元化手底下的那五千新军分散派往了各个卫所去教授士卒们使用新式火器,相信经过这段时间的教授,大同卫和宣府卫的士兵们应该也已经能够熟练操纵新式火器了。只要西北军工基地的火器装备一运到,鞑靼便只剩下挨打的份儿了!

朱天启对于击败鞑靼有着十足的信心,毕竟在兵力方面,明军并不处于劣势,榆林卫、大同卫和宣府卫三大卫所加在一起足有三四十万的兵力,鞑靼的林丹汗全盛时期也才不过号称四十万兵力而已。

何况如今建奴攻伐察哈尔部,鞑靼内部各部又纷争不断,林丹汗是被打得西迁到了大同以北的土默特一带,兵力定然损失了不少,恐怕能够凑出来二十万人就顶天了。

再就是战斗力方面,明军可以打得过建奴,那么自然也可以打得过建奴的手下败将,即便这一次没有了关宁铁骑这样的强力部队,但是新式火器的威力对明军战斗力的加成效果将会是更加明显的!

所以现在看来,虽然这战报看起来情势危急,但是想来满桂也不过是吃了被鞑靼大军偷袭的亏了,真要说丢城失地还是没有的。

鞑靼以骑兵为主,不擅攻城,所以只要坚壁清野,就可以稳定局面,等到援军和军械抵达大同,便是鞑靼部队的末日了。

朱天启随后又派户部押运粮草军饷前往大同卫,并带去了一封鼓舞士气的“演讲稿”,吩咐负责的官员要在全军面前宣读,并替他劳军。

在朝中百官们看来,皇上专门发过去这样一封满是空话的诏书,简直是在搞形式主义,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然而实际却并非如此。

朱天启可不是光写了一堆空话,他是很认真地把它当做写给大明将士们的一封信来写的,不是上位者那种高高在上的训导和命令,而是充满了共情的鼓舞。

他首先在开头的部分赞赏了一番将士们在之前围剿建奴的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让将士们在得到认可的同时,也能够充满了信心。

因为皇上这是在提醒他们,他们可是刚刚击败了建奴的部队,如今他们所面对的不过是建奴的手下败将而已,他们有能力,也应该有信心去击败鞑靼。

而后朱天启又大肆渲染了一番家国情怀,激发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最后自然是“许以重利”,好好地给将士们画了一张大饼。

不过对于朱天启画的这张饼,明军将士们还真是都心甘情愿地接了过来,而且他们也完全相信皇上不是在说空话,毕竟上次围剿建奴得胜归来的时候,皇上发的犒赏银子,他们至今都还没有用完呢,皇上可是一向对大家十分体恤,也是十分慷慨的!

也正是因为朱天启在之前的战争中,给大明的将士们树立起了非常光辉伟岸的形象,也使得他在大明军中具备着极高的威望,深受明军将士们的爱戴和景仰。

所以,他这一封诏书发过来,一点儿都不会尬,反而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奇效,明军瞬间士气大振,都摩拳擦掌,想要好好表现一番,以挽回在之前围剿建奴之战中,被建奴按着打的“弱鸡”形象。

西北军工基地的位置在榆林卫的东南方向,本就挨着陕西布政使司和山西布政使司的两省边界,距离大同卫共计不到一千里的路程,用马车运送火器军械只需两三日的行程而已。

而且此次是紧急调拨,自然是昼夜赶路,又加之此次的敌人是以骑兵为主的鞑靼部队,不需要重型火炮,只需要机动性较强的轻型火炮——新式虎蹲炮,和新式燧发火铳,所以运输方面并没有耽误太多时间。

基本上在满桂刚刚把局面稳定住,军械便已经从陕西布政使司的西北军工基地送到了大同卫,榆林卫和宣府卫的援军也几乎是同时赶到了大同。

对于榆林卫和宣府卫的援军,满桂倒是没有表现的太过激动,毕竟他手中拥兵十万有余,兵力方面不是他所担忧的问题,而且对付鞑靼的骑兵大军,也不是靠兵员数量就能取得优势的。

而当满桂看到从西北军工基地送来的上万门火炮和上万杆火铳的时候,他那紧皱的眉头却是瞬间舒展开来,脸上也挂满了笑容,这些玩意儿的威力,他可是在之前围剿建奴的时候见识过了,说是刷新了他对火器威力的认知也不为过。

当时孙元化可是仅仅以几千人构建的火炮阵地便打得建奴主力部队毫无还手之力的,大安口前的火炮据点也是让建奴死伤无数,在这次战争中,先进的火器绝对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而如今,他的手中拥有了比之当时对付建奴八旗兵时更多的火炮和火铳,这段时间以来,朝廷派来的新军将士们也帮他好好操练出来一批炮兵和火铳兵,也是时候大展拳脚了!

想到自己的部队将要大展神威,碾压鞑靼大军,满桂竟然还有些激动了起来,他甚至已经迫不及待要对鞑靼发动反攻了。

此次袭击大同的鞑靼的部队正是由林丹汗亲自率领的,林丹汗在听到鞑靼使者传达的大明皇帝的回复之后,顿时大发雷霆。

虽然大明皇帝刚刚击败了建奴,此事让他大为震撼,但此事毕竟太过匪夷所思了,所以他已经震惊到了难以置信的地步,他实在无法接受以当前明军的战斗力,竟然击败了建奴的八旗兵这种事,所以他更愿意相信,如今的结果不过是明军的侥幸,是建奴的失误所造成的。

但是无论如何,建奴大军被明军打得全军覆没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论是对于明军还是自己来说,都是乘胜追击,收复失地的好机会,所以他才会派出使者,邀请明军与自己合力攻击建奴。

然而令林丹汗没有想到的是,大明皇帝竟然如此傲慢无礼,不仅拒绝了与自己联合对抗建奴,竟然还对自己放出狂言,要自己率领部众向大明臣服,这令他哪里能够忍受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