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五十二章 科举热潮

大明:长生天启 第五十二章 科举热潮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如今科举改革已经推广了一年多了,不排除有些天才可以用这一年多的时间学完小初高所有的内容,尤其是那些举人们,他们都是可以直接参加省考的,朝廷也不能不开始省考和府考的报名,以作准备。

新科举采用的是提前报名登记,随后统一安排考试的制度,主要是方便朝廷提前统计好全国参加各级考试的考生数量,方便朱天启准备试卷。

报名信息报到礼部之后,徐光启把情况上奏给了朱天启,果然不出朱天启所料,报名参加今年省考的举人竟有三百多人,其中主要还是以江南士子为主,看来教育与经济还是不分家啊!

报名参加今年府考的人数就更多了,足有上万人,报名县考的人数更是达到了十几万。

事实上,新科举下,县考的难度大幅下调,想要通过县考,考上一个童生已经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了,别说对于成年人来说,就是对一些孩童来说,都没有太大难度。

毕竟县考所考的是小学的内容,而且通过的标准也仅仅是及格而已,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大明也因此掀起了一场参加科举县考的热潮,只要有条件学习,并参加考试的人都会争取去考个童生回来。

这童生虽然不算什么荣耀的名头,也没有什么身份特权,但是毕竟也算是个功名,以前那些一辈子都考不上童生,或者当了一辈子童生的人也大有人在,但即便只是个童生,也已经可以在小地方做个教书先生,受人尊敬了。

所以大明的百姓们不知不觉就都卷了起来,本来最开始是有一波爱凑热闹的人,抱着玩票的心思去参加县考,毕竟如今考试的成本很低,免费且快捷,无非就是浪费半天时间而已。

当大家发现县考竟然变得如此简单,考一个童生是很简单的事情之后,去县学里领书学习,报名参加县考的人就更多了。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考上了童生,那些之前无心参加县考的人,也都开始焦虑了起来,毕竟身边的人都是童生了,就自己不是,那还真有点儿低人一等的感觉。

科举改革之后,朝廷已经取消了所有的科考限制,只要是大明的百姓,不论是什么身份,都有权参加科举,因而便是个贩夫走卒,若是有时间和精力,也是想去考上一次,碰碰运气的。

因为不考不行啊,眼看着没个童生的名头,这日子便越来越难混了,像江南一带富庶之地,很多行业已经开始设立了“学历要求”,便是做个账房的小伙计,也得是个童生才行。

朱天启按照礼部报上来的人数,在氪命商店里定制了试卷,随后便派锦衣卫送完了各地,天启十一年的科举考试如期开始举办了。

对于今年的科举,朱天启最关心的还是那三百多个报名省考的考生,这些人中虽然有本身就是举人,有直接参加省考的特权,过来探路试水的,但是也肯定有天纵奇才,有真才实学的,能在科举改革的第二年便通过省考的,将来必定是大明的栋梁之材。

判卷工作开始进行,三百多张考卷中,分数达到及格线的,只有区区十几人,但是即便如此,也已经远远超出朱天启对判卷结果的预估了,便是几百年后的现代社会,又有几个人可以用一年多的时间掌握小初高三个阶段的知识?

对于没能通过省考的考生,朱天启也是有所关注的,尤其是那些接近录取线,没能通过省考的考生们,这些人也算得上是聪慧非凡了,只是时运不济,来年定能高中。

至于那些分数很低的考卷,朱天启就不感兴趣了,很明显那些人都是以前便考上举人的那些人,他们报名参加这次的省考,只是来探路试水的,学问还没做到家呢!

在查看这些考卷的时候,朱天启突然看到了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让他感到大为惊讶。

“朱由检?!”朱天启揉了揉眼,再次确认自己没有看错,随后便把王元宝给叫了过来,“你去礼部一趟,问一下这份考卷是谁的?”

王元宝当即拿着考卷跑出宫去,去确认这份考卷的主人的身份去了。

等王元宝离开之后,朱天启突然回过神来,貌似自己根本就没有必要再派王元宝去礼部确认此事,这普天之下恐怕没有人敢跟信王朱由检同名同姓的。

很快,王元宝便捧着考卷又回来了,“皇爷,奴婢已经跟礼部确认过了,这份考卷乃是信王殿下所做!”

朱天启点了点头,在等候王元宝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心情已经平复了不少,所以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倒也十分淡然。

朱天启在送朱由检去信阳就藩之时,曾经嘱咐过他,若是想要继续为大明效力,辅佐自己,可以通过科考的方式入仕,朱天启已经在科举改革中取消了藩王不得入仕的规定。

也就是说,藩王也是可以自由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入仕为官的,而且朱天启还给予了藩王们一定的特权,即与举人一样,可以不通过县考和府考,直接参加省考。

朱天启之所以这么做,除了为“削藩”做准备之外,也是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的。

纵观西方那些大科学家们的成名史,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家境殷实,才有条件,有时间去琢磨学问,做实验,搞发明。

所以朱天启也在想,如今大明的藩王无数,其中也并非都是庸庸碌碌之辈,朝廷每年花费大量的钱粮养着他们,还不如从中挑选一些有天赋之人,让他们投身科学事业呢!

至于“削藩”一事,自然不同于之前那样,是为了防备藩王造反,而去削弱藩王的势力,而是要减少朝廷对藩王的供养支出,推动藩王们离开安乐窝,再就业,为社会做贡献。

如今大明的藩王无数,朝廷每年供养他们就不知道要耗费多少钱粮,也确实有些不堪重负了,所以不能再继续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了,以后必须限制此项开支,逐步更改朝廷对藩王的供养政策,让藩王们改掉不劳而获的恶习,自己去养活自己才行。

但是此事虽然朱天启一直想做,但是却始终都无从下手,因为他怕自己一旦减少了对藩王的供给,藩王们会因此不满,难免会窜出几个刺头来,说不定还会联合起来造反也不一定。

虽然朱天启是个外来穿越户,跟这些老朱家的王爷们没有什么感情可言,但是毕竟大家都姓朱,一旦窝里斗起来了,那影响实在就是太过恶劣了。

所以此事还应徐徐图之,信王朱由检参加科举之事,便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要知道,如今朱天启虽然改革了科举,放开了对藩王们不得参加科举,不得入朝为官的限制,但是各地藩王们在自己的封地里锦衣玉食惯了,对做官的事情早就不上心了,所以除了朱由检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参加科举的。

想要调动藩王们的积极性,就得让他们看到甜头,可以把朱由检树立成为藩王们中的一个榜样,要让他混得比其他藩王都要好,这样其他藩王们才会动心。

此事还应从长计议,所以朱天启随后便把朱由检的考卷又放回了那一堆考卷之中,对王元宝吩咐道:“通知礼部,既然已经完成了判卷,便放榜吧!”

今年的科举,通过县考,考上童生的人依然是数以万计的,几乎半数以上的考生都考上了。

而今年第一次开设的府考和省考,通过率则差强人意,通过府考的人不过一两千人而已,连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人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而通过省考的更是只有十几人。

如今大明的第一所大学已经修建完成,可以接收学员入内学习了,通过省考的十几个考生全都选择了入学继续进修,而没有一个选择直接等个官做的。

毕竟他们在参加省考之前就已经是举人身份了,等了这么些年也没有等到过什么合适的职位,大家也都知道以举人的身份去做官是没有什么前途的,所以要想做大官,还得进入大学里继续深造才行。

大明的大学虽然是由国子监改造而成,还比较简陋,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论是想要学习和研究哪一个学科,都能在大学里找到相应的课程和资料,以及一些简单的试验设备,这些都是朱天启提前在氪命商店里采购的。

在大明第一所大学开学的那天,朱天启亲自过来了一趟,并对首届入学的学生们发表了重要讲话。

“朕知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读书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你们参加科举,无非也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得个功名,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但是今天朕向告诉你们,读书不能只是为了做官,为了荣华富贵,而是要通过读书和学习来获得真才实学。

有了真才实学之后,你们便可一展胸中抱负,无论是拯救万民于水火,还是助力我大明繁荣富强,都是可以做到的,而我大明也将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栋梁之材,而更加繁荣富强!

所以你们不要为了做官而读书,不要为了发财而读书,要为了读书而读书,要沉下心来学习,认真做学问,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有用之才!”

一番演讲,算不上有多精彩,但却足以令这些读书人们耳目一新,总之,皇上的训示他们都已经牢记于心,况且想要做官,近几年也确实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倒不如沉下心来先做学问。

虽然大明这第一所大学的首届学生只有十几个人,但是这些人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当他们进入大学,了解清楚大学里的学习模式之后,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抱负选择了各自的学科。

有的选择了研究农学,认为农业技术的进步才能从根本上带动国家的富强;有的崇尚暴力,果断选择学习了研究火器;有的喜欢数学,很快便沉溺于数学的知识海洋中不能自拔;有的喜欢经商,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学知识……

一个月后,在大明大学一进门的影壁上,雕刻上了朱天启的御笔题字——“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们每每看到这一句话,便感觉心潮澎湃,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学习起来也愈加勤勉了。

时间很快进入了九月,罗曼诺夫王朝的使臣到达了京师,礼部按照外使来访的规矩,安排他们参加了朝会。

罗斯使者此次前来本就是替沙皇过来威吓大明,给大明下战书的,自然是表现得十分傲慢的,在早朝的朝会上,竟然对大明皇帝不行跪拜礼。

这下可瞬间激发了文武百官的强烈不满,反倒是高坐在皇极门廊下的朱天启,内心是毫无波澜的。

罗斯使者抬头望着朱天启,傲然道:“我奉沙皇之命前来,就是想要向你们明国讨个说法,为何要屠戮我罗斯人的部队,侵占我罗斯国的领土?

你们明国若是识相的话,便尽快把军队撤离西伯利亚,并赔偿我国之损失,否则的话,我罗斯国的十万大军必将倾巢而出,让你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听完了罗斯使者的话,朱天启没有生气,他反而笑了,宛若是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一般,笑得前仰后合。

而下面的文武百官也是一样,刚开始还都是忍俊不禁地憋着笑,后来见负责督查仪容仪表的礼部官员自己都笑了起来,也都终于忍不住地哈哈大笑了起来。

罗斯使者顿时懵了,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刚刚所说的话,到底有什么地方这么好笑的,而且大家还都在用看小丑般的目光在看着他大笑,这让他实在是更加窘迫。

终于,忍无可忍的罗斯使者恼羞成怒,怒喝道:“既然明国是这般态度,那么咱们就只好战场上见了!”说罢便转身快步朝午门外走了出去。

而朱天启却望着罗斯使者远去的背影,笑着说:“瞧见没有,渺小的威慑在强者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