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六十三章 新区划

大明:长生天启 第六十三章 新区划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罗斯国刚刚得到消息,波兰国王西格蒙德三世去世,波兰举国发丧,这对于罗斯国来说是个攻打波兰王国的好机会,菲拉列特自然是不肯放过,便再也顾不上理会乌拉尔山的明军,而将罗斯的军队全部召回了莫斯科,准备发兵攻打波兰王国。

罗斯国与波兰王国的恩怨由来已久,在之前罗斯国受金帐汗国压迫压迫之时,作为邻国的波兰王国便趁火打劫,入侵罗斯国,蚕食侵占罗斯国的土地。

而后还多次派出代理人到罗斯国继承皇位,企图控制罗斯国的政权,罗斯国自然是不会把权力拱手让给波兰,两国随后便大打出手,大小战争不断。

加之罗曼诺夫王朝成立之初,菲拉列特还曾被波兰王国囚禁,国仇私恨加在一起,菲拉列特把对付波兰王国作为首要之事也就不奇怪了。

再者说,罗斯大军与明军在乌拉尔山脉对峙数月也确实没有占到一点儿便宜,反倒是徒费钱粮,让本就不富裕的罗曼诺夫王朝更是雪上加霜,一个冬天过去,明军都挺过来了,那么开春之后,天气渐暖,罗斯国就更拿明军没有办法了。

既然罗斯国暂时无法驱逐明军,夺回西伯利亚,那么菲拉列特也只能从长计议,暂且找个台阶先把罗斯大军给撤回来了,大军在外的消耗不是罗斯国能供应得起的。

加之如今波兰王国生变,菲拉列特已经顾不上多想其他,便是要把罗斯国的老本儿全部压上,也要将波兰王国击败。

随后,罗斯国便于波兰王国开战了,双方打得不可开交,罗斯国的大军虽然打不过明军,但是与波兰王国的军队战斗还是很占优势的,尤其是国仇家恨在心,罗斯大军同仇敌忾,士兵作战积极性很高,士气很足,罗斯军一路势如破竹,连下数城。

但是罗斯大军的攻势很快便被斯摩棱斯克城给阻挡住了,波兰王子弗拉迪斯拉夫继位之后,马上率军驰援斯摩棱斯克,罗斯大军瞬间陷入了苦战,不仅斯摩棱斯克城久攻不下,在波兰军队的誓死抵抗下,罗斯大军的伤亡也十分惨重。

最终罗斯大军的军粮耗尽,只能无功而返。

满桂是不知道罗斯国为什么突然把大军都给调走了,也不知道罗斯国的大军离开了乌拉尔山脉之后去了哪里,他占领了山下的棱堡之后,派人在周边四下探查,都没有发现罗斯大军的踪迹之后,便放下了心来,安心继续建设和加固起乌拉尔山脉的防线起来。

同时满桂也开始派出兵马扫荡西伯利亚中部的罗斯军队,把那些之前便入侵到西伯利亚地区,至今没有撤回罗斯国的罗斯军队都给逐一找到,或歼灭,或俘虏,消除大明未来统治西伯利亚地区的隐患。

东边的袁崇焕部队也已经进入到了东西伯利亚地区,开始逐步向北推进,占领东西伯利亚,但是因为东西伯利亚和中西伯利亚地区多山脉高原,所以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

朱天启通过查阅史籍,知道罗斯国突然撤军是去攻打波兰王国去了,所以他并不担心罗斯国大军撤离乌拉尔山脉是有什么阴谋或者某种战术,他只是感觉罗斯国也有点儿太不把大明放在眼里了,与明军的战斗还没有结束,双方之间也没有个确切地说法,竟然丢下明军转头去打波兰了。

朱天启本来是没有打算让明军继续西进,攻打罗斯国本土的,只是想要与罗斯国在乌拉尔山脉划线,占据西伯利亚地区,但是现在看来,不打好像也不是很合适。

一来为了大明的国家颜面,罗斯国既然已经向大明放出狠话,向大明宣战了,那么大明自然不能不给他们点儿厉害瞧瞧,此战不分出个胜负来,是不能这样草草收场的。

二来现在也确实是个进攻罗斯国的好机会,罗斯国举倾国之力去征讨波兰王国,而且朱天启也已经通过史料记载,知道罗斯国此战必将无功而返,而且还会因此损失惨重,大伤元气,所以这对于明军来说,是个西进欧洲的好机会。

朱天启因此便给满桂下令,让他派出军队,逐步开始向西方进军,蚕食罗斯国。

至今为止,整个辽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已经被大明收入囊中,对于这么一大块儿辽阔而富饶的土地,还是要尽早对其开发利用起来的。

朱天启为此专门召集内阁进行了御前会议,把西伯利亚地区划分为十个新的行政区划,辽东地区分为三个新的行政区划,总共十三个新的行政区划。

首先是辽东地区,以往自山海关至铁岭以北的安乐州一线是属于山东布政使司的,是为辽东都司,现在将去向北再延伸至长春,吉林一线,向东一直延伸至南海,新设为辽东布政使司。

然后以此一线向北至瑷珲,抚远一线,西至车臣汗部,东至鲸海(鞑靼海峡),新设为建州布政使司。

然后再往北直至外兴安岭一线,西至不里牙惕部,东包括苦兀岛,至鄂霍次克海,新设为奴儿干布政使司。

新设的辽东三大布政使司因为是刚刚收复的领土,所以依然采用军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各布政使司的布政使依然由之前刚刚收复辽东时所设都指挥使兼任。

即最北方的奴儿干布政使司由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祖大寿兼任布政使,中间的建州布政使司由之前的辽东总兵赵率教担任布政使和都指挥使,最南边的辽东布政使司则由锦州伯袁崇焕兼任指挥使和都指挥使,同时袁崇焕还被封为了辽东总督,统管东北三大布政使司。

同时,朝廷也派遣了成套的文官班子过去辅助处理政务,与各布政使协理政事,这不仅是因为赵率教和祖大寿他们这样的武官没有管理地方的经验和能力,也是因为此时的他们确实没有管理地方行政的精力。

此时的赵率教和祖大寿还正在袁崇焕的率领下在北方征讨东西伯利亚呢,即便他们已经一路向北打到了东西伯利亚海,向东打到了白令海峡,向西也与满桂派出去中西伯利亚地区扫荡的明军碰头,但是至今还没有撤回辽东去。然后便是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划分,因为这里还没有出现过大的国家,没有形成过具体的行政区划,而且此地人烟稀少,大多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所以划分起来可以相对简单粗暴一些。

朱天启直接用网格将其划分成了十等份,以天干命名,北边挨着北冰洋的五省,自东向西分别是甲、乙、丙、丁、戊五个大区,南边挨着漠北的内陆五省分别是己、庚、辛、壬、癸五个大区。

虽然西伯利亚地区幅员辽阔,但是地广人稀,目前来说不太需要设立完整的行政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西伯利亚地区的重点工作也不是对地方进行行政管理,而是开荒。

所以在西伯利亚地区新设的十个布政使司则更像是十个新特区,明军在每个大区内修筑一城,即作为行政管理所在地,也作为明军驻军之地,负责对整个区域的管理。

说完了新的行政区划安排之后,接下来要说的便是对西伯利亚地区开荒工作的安排了,朱天启计划要引入大量百姓到西伯利亚从事开荒和建设工作,但引入的方式不是强制形式的,而是自愿报名前往。

因为最近的年头儿不好,大明的多地都有灾情,虽然依靠朝廷连年的赈灾协调工作,各地的灾情得到了有效缓解,但是灾区的百姓们还是挣扎在温饱线上,严重的地方,灾民们只是维持在饿不死的程度上,吃饱穿暖的目标还是无法达到的。

因此这些百姓完全可以前往西伯利亚地区碰碰运气,虽然西伯利亚地区是极寒之地,大多数作物也是无法种植的,但是依靠打渔和打猎为生还是没有问题的,可能对于大多数灾民而言,去了西伯利亚,可能会比留在灾区靠朝廷救济活着,生活质量能提高很多。

当然,朝廷也会提供相应的补助政策,比如到西伯利亚地区落户之后,若是没有办法通过打渔或打猎养活自己的,可以到朝廷的林场、猎场或矿场做工,由朝廷安排食宿,发给工钱,以后朝廷也会大举建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将开设大量的林场和矿场等产业。

朱天启简单介绍完了情况之后,便把自己提前拟定好的详细方案递给了徐光启,对他们说道:“你们先穿越一下这份方案,然后拿回去商议一下,若是有什么好的意见也可以提出来,等方案议定好了,便给各布政使司发下去,让全国的各省府州县都向百姓们发布告示,鼓励百姓们报名移民。”

徐光启接过了方案来,然后便带领内阁的阁臣们退下了,随后便回去一同就此事进行商议去了。

朱天启注意到,徐光启看起来已经比之前虚弱了许多,翻了翻自己笔记本上记载的徐光启的信息,这才发现,若是按照史料记载,徐光启明年便会病逝。

朱天启顿时有些忧伤了起来,这徐光启若是死了,自己无异于失去了一个左膀右臂,以后朝廷的政务也就失去了一个可以值得信赖和依仗的人去托付了。

再转念一想,朱天启也感觉到,自己是不是这段时间对徐光启用得太顺手了些,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徐光启去操劳,徐光启自被自己启用以来,虽然位极人臣,仕途顺畅,但是却完全失去了探究学习西学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每天都在为朝廷的大小事务忙碌。

徐光启和孙承宗的年龄相仿,甚至还年长孙承宗一岁,如今孙承宗都告老还乡,回家养老去了,自己也该“放过”徐光启,让他安度晚年去了。

因此朱天启打算,等徐光启忙完了与倭国的谈判和西伯利亚移民之事,便让他退休,如果他想留在京师做学问,可以给他安排一个大明顺天府大学名誉校长的名头,把他安排到大学里做学问去。

至于徐光启退休之后谁来接任内阁首辅的问题,那自然是交给孙元化了,这内阁首辅的位置必须得把持在自己信得过的人手里,绝对不能交给外人。

除了首辅的位置以外,还得再重新找一个人来接任礼部尚书一职,该选谁来接任也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朱天启感觉,自己如果让徐光启退休的话,之前早就喊着要告老还乡的来宗道和周道登估计也得再次上疏请辞,自己也不能再非要强留他们了,如此一来还得再找两个人来填补空额。

朱天启不禁挠头,他意识到,是时候重新培植一些亲信,选一批人才填充进来了。

经过近一个月的商议,倭国那边终于给出了大明答复,那就是除了取消“天皇”称号之外,大明所列举的所有条件,倭国都可以答应。

朱天启听到倭国的这个答复之后感觉十分疑惑,也感觉十分好笑,他并不是疑惑倭国为什么在此事上面这般执著,他疑惑的是,为什么倭国既然无法接受这一项条款,还特意派松平信纲不远万里地跑过来告诉自己。

难道之前谈判开始之前徐光启没有给他们说清楚吗?大明给倭国开出的条件没有商量的余地,要么全部答应,要么就接着打,既然他们无法答应大明开出的全部条件,那么就直接开打便是,还特意来说什么?

不过看在倭国这么讲规矩的份儿上,朱天启也没有直接不宣而战,而是让徐光启告诉松平信纲,让他尽快回国去给德川家光报信,就说既然倭国不能接受大明提出的全部谈判条款,那么便准备好开战吧,明军将在十日之后正式向倭国发起进攻。

松平信纲一听此话顿时头皮发麻,他用近乎乞求的语气对徐光启说道:“徐大人,此事难道就没有半点儿商量的余地吗?”

徐光启摇了摇头,说道:“谈判开始之前,我已经说明了皇上对于谈判之事的态度,要么你们答应我大明列出的这些条件,要么两国便继续开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