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长生天启 > 第六十四章 明倭开战

大明:长生天启 第六十四章 明倭开战

作者:伸伸懒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3:28 来源:笔趣阁

松平信纲眉头紧皱望着徐光启,说道:“所谓谈判,自然是有来有往,哪有这种连商量的余地都丝毫不给的,这未免也太不讲情理了吧?”

徐光启听了这话,却是微微一笑,说道:“此事从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其实若是其他条目你们存在异议的话,说不定还可以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但是唯独这一项,恐怕是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至于原因,不用我说,你应该也是清楚的吧?”

松平信纲听了这话,顿时也是无言以对。

其实大明要求倭国取消“天皇”称号的要求也确实并不过分,毕竟大明皇帝号称天子,乃是天下共主,而倭国的天皇也号称是天神后裔,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倭国既然要成为大明的藩属,便只能是“王”,连“皇”都不能称,更不要说“天皇”了。

当然,若是倭国不做大明的藩属国,两国不相来往,各过各的,那倭国愿意叫什么就叫什么,大明自然也就管不着了。

松平信纲知道此事八成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了,只好尽快赶回了倭国去,大明既然发了话,要在十日之后开战,那可不是说着玩儿的,无论如何也得尽快把消息带回去,让倭国提前有些防备。

不过对于此时的倭国来说,想要提前防备明军的进攻,已然是有些晚了,尤其是等松平信纲赶回江户去,路上再耗费几天时间,可能就没有什么时间准备了。

而大明对于倭国的作战准备却是十分充分的,不仅是济州岛上的明军水师,还有苦兀岛上的辽军。

朱天启已经提前给奴儿干都司下令,调集兵马船只于苦兀岛上,随时准备渡海攻打虾夷(北海道)。

此时的虾夷岛还没有完全被倭国占领,岛上还生活着很多土著(阿伊奴人),这些土著完全是未开化的蛮夷人,不事农耕,靠渔猎为生,对于最先来到北海道拓殖的松前藩,也偶尔前来劫掠一番。

在倭国人眼里,虾夷人是不折不扣的蛮夷,自认为是高贵民族的倭国人自然是看不起虾夷人的,所以随着倭国人在虾夷岛上的势力范围逐步扩张,倭国人与虾夷土著直接的冲突也日益激烈起来。

虾夷岛本是倭国人印象中的苦寒之地,冬季气温低至零下四十度,但是通过在岛上探索后发现,这是一座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的岛屿,而且面积还很大,所以自然吸引了很多倭国人前来抢占地盘。

朱天启倒是看不上这么一块儿小地方,单从岛屿面积上来看的话,这点儿领土对朱天启是不具备什么吸引力的。

但是虾夷岛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却是让他感觉这虾夷岛还是算得上一块儿宝地的,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虾夷岛上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煤矿资源,煤矿资源更是占到倭国全国的一半儿。

所以对于朱天启来说,从苦兀岛南下攻占虾夷岛,不仅仅是战略上的需要,也是资源上的需要。

济州岛上的李邦华很快便接到了朝廷发来的军令,命其率领大明水师继续进攻倭国,首先北上攻占对马岛和壹歧岛,随后进攻佐贺和福冈,目前占领长崎的明军继续向倭国内陆进军,攻占熊本。

因为明军中有郑芝龙部作为前锋,郑芝龙对倭国的地理情况和各令制国的兵力情况都很清楚,所以明军完全可以做到知己知彼,哪怕是身处异国,也不至于是摸着黑打仗。

事到如今,郑芝龙已经看出来了,大明已经下定决心要征伐倭国,倭国怕是保不住了,好在他在长崎和平户的产业得以保全,至于倭国的死活,他已经无暇顾及了。

如今明军兵分三路,分别攻打对马藩、壹歧藩和肥前藩。

对马藩既是对马岛,岛上只有一座府中城,兵马很少,明军靠着坚船利炮没有费多少功夫便将其攻陷。

壹歧藩便是对马藩东南方向的壹歧岛,岛上连座像样的城池都没有,更是无力抵抗明军的进攻。

而肥前藩则相对要更大一些,包含五岛列岛和十数个郡,更有平户、大村、唐津、佐贺、岛原五座城池,聚集的兵马也比较多,明军进军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幕府之中此时已经乱做了一团,虽然松平信纲已经带回来了消息,告知幕府大明即将发兵继续攻打倭国,但是似乎是幕府的君臣对于残酷的现实还难以接受,或者说下意识地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所以表现得十分迟钝。

而现在,明军真的打了过来,不再仅仅是攻打外面的小岛,而是开始向倭国的本土上面进军,幕府这才意识到,不拿出全力来与明军作战,则可能面临亡国的危机。

德川家光马上下令,让全国各藩领主率兵前来江户会师,准备反击明军。

虽然想要战胜大明,德川家光是没有信心的,毕竟两国之国力相差过于悬殊,但是击溃目前大明派来的这支水师,德川家光认为还是有一定胜算的。

毕竟倭国全国的兵力加在一起也有几十万,若是全民皆兵,把全国的青壮都召集起来,凑出百万大军来也是可以的,而大明此次派出的水师总数也不足十万,从人数上来看是完全处于劣势的。

如果能够击败大明的水师,说不定大明便会改变主意,同意与倭国罢兵和谈了。

在德川家光看来,大明不会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与倭国的战争上,大国比起小国来说拥有更辽阔的国土,更多的人口,但同样也背负着更大的负担,长期的战争对于大明来说也是具备很大的压力的。

而且德川家光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倭国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大明耗费兵马钱粮攻打倭国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大明之所以派兵前来攻伐,并非为了抢占领土,掠夺资源,而是为了争一口气。如果只是为了争一口气的话,倭国既然已经认怂了,那么这仗再继续打下去就更没有任何意义了,说不定只是大明皇帝一时冲动的决定罢了,大明未必会把这场仗一直打下去,尤其是如果明军遭受挫败,蒙受损失的情况下。

出于这样的想法和考虑,德川家光决定,首先要收缩战线,集结兵力,给予明军主力迎头痛击,只要挫败了明军的锐气,大明朝廷方面的态度,定然会有所改观。

然而明军并没有像德川家光预料的那样,只为了争一口气,向倭国泄愤,而盲目地在倭国境内横冲直撞,明军的各路兵马都是十分有秩序地在逐步向倭国的中心地点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每占领一片区域,便在当地按照朝廷下发的《占领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

首先是接管当地城池、府邸、仓库,清点物资,而后是建立战俘营,集中处置当地官员军民。

战俘营一般情况下是直接借用当地的大型建筑,如农场、牧场之类的场所,进行改建而成,或者直接用栅栏围起一个村落,来作为战俘安置地。

所谓战俘,包括当地官员、投降的倭国士兵和当地居民百姓,简单来说就是,活人都算。

对于战俘的处置是要视其身份而定的,按照《占领区处置方案》中的规定,有地位的官员属于人质型俘虏,可以留下来作为与倭国幕府进行交易的筹码;

投降的倭国将领和士兵属于具备潜在威胁的,要着重处置,对于那些对大明存在明显反抗情绪和敌视行为的,一律处死。

对于愿意为明军效力,提供情报或其他帮助的,可编成“明协军”(伪军),让其在军前效力。

而对于那些即不反抗,也不愿为明军效力的,则一律用大船运离倭国,远送西伯利亚去做苦力去,那边有的是活干,而且正是缺人手的时候,不是说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在西伯利亚种土豆吗?

至于倭国百姓也是一样,虽然朱天启不至于残忍到因为心中痛恨倭国,就要搞什么集中营和种族灭绝,但是也绝不会就此放过他们,毕竟对于倭国人,不能以常理而度之,他们是一个很奇怪的民族,不会轻易向人臣服,反而喜欢恩将仇报,而且他们还过分迷信天皇。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给他们讲人道主义,战争不波及平民百姓,把他们都放过,那么很可能回过头来这些百姓就会扛起武器来在你的背后捅刀子。

所以对于倭国百姓也是一律按照《处置方案》就行分流处置,凡是男的,一律运去西伯利亚开荒,女的留下,而且这种分流处置的政策是长期执行的,也就是说,以后若是这些倭国女子生下孩子之后,凡是男孩,长大之后便要送完西伯利亚,女孩则可留在本土。

当然,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朱天启特别加了一条,若是倭国的平民百姓,被送完西伯利亚之后,其地位和人权要稍高于倭国士兵,但肯定是无法得到与明人同等的地位的。

至于说把倭国的男人都运走了,剩下的这些女人还怎么会有后代,那就要问问在倭国作战的明军将士们了,这事儿朱天启也说不清楚。

当然,如果有明军,或者以后来倭国的明人真的想要娶某个倭国女子为妻,那么也是可以让这个倭国女子脱离贱籍,随夫获得合法地位和相应人权权益的,其后代也将是大明的合法公民。

甚至有明人想要留下他与某个倭国女人所生的孩子,但是并不打算将倭国女人带回大明,也是可以的,这个孩子得到明人的认领之后,自然也就不必再按照《处置方案》的政策进行处置,而是随父亲获得明人身份。

凡此种种吧,总之不论是什么情况,都要以维护明人的权益为首,而这些倭国女人以后的地位可以参照大明的教坊司。

因为每到一地,必有很多的善后工作要做,所以明军的进军速度可以说是相当缓慢的,加之倭国主要都是山地和高原,不利于大规模作战,因而明军现在也都是小股部队野战进军。

好在之前为了对付建奴,把戚家军所用的,适用于山林野战的虎蹲炮进行了改进,并大量制造作为迫击炮和轻型野战火炮给明军配发,所以现在明军携带着这些新型虎蹲炮,在倭国作战那是相当顺手。

倭**队虽然也有火炮和火铳,但是火炮主要还是较为落后的铜炮、铁炮,火铳也主要是鸟铳,还是火绳枪,面对全面配备燧发枪的明军,根本就没有还击之力。

攻打对马藩和壹歧藩的两路明军在占领对马岛和壹歧岛之后便何为一股,转过头来攻打倭国九州岛的筑前藩,筑前藩虽然也有十多个郡组成,但是只有福冈和秋月两座城池,明军登陆之后首先攻打的便是更靠近海岸的,西边的福冈城。

而此时在肥前藩作战的明军,在攻陷了平户、唐津、大村、岛原和佐贺五座城池,以及小城、莲池和鹿岛三处阵屋之后,在肥前藩的东北角聚集,准备与筑前藩的一路明军汇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肥前藩和筑前藩已经完全被明军占领。

朝廷派来的大船足有上百艘,每艘都能运载数百人,一趟就可运走数万人,可以说一旦被明军占领的地方,很快该地就会变得一个倭国男人都看不到了,如此一来,即便是倭国能够从明军手中将这些地盘夺回来,也不能在这些地盘上补充兵员,招募青壮劳力。

然而对于大明的此项举措,倭国幕府至今都还全然不知,他们现在正在一门心思谋划着如何组织大军,击败明军之事。

明军来势汹汹,肥前藩和筑前藩的失守更是令倭国各令制国的首领都大为惊慌,因此面对幕府的召集,他们都十分积极地响应,纷纷召集兵马,赶赴江户,加入幕府的大军。

很快倭国便集结了近二十万兵马,德川家光亲自率军出征,准备在丰前藩企救郡的小仓城与明军展开一次决战,以求一击击溃明军。

肥前藩和筑前藩相邻,而筑后藩正好处于两藩的夹角,估计失守也是迟早的事情,带兵前往筑后藩明显是不明智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