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四十三章 校事

替汉 第四十三章 校事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皖县城门外。

此时城门处有着一大批的难民正围在一起,等候着郡守府的施粥赈济。

他们或躺或坐,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有的难民身上甚至仅有一破布遮住下体。

若不是因为天气闷热偶尔会翻动下身体,证明他们尚还有一口气在,蓬头垢发的他们就像极了一群因为饥饿而死的蝼蚁,而不是人。

别看他们现在一副气若游丝的样子,要不是城门外有上千精兵在维持着秩序,已经被饿疯的他们就会成为一片黑压压的乌云压向皖城,成为暴民。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怜的人,但同时他们也可以成为破坏力最强的人。

不远处的孙翊在重重精兵的保护中正静静的看着他们,难民虽多,但城外的气氛却并不嘈杂。

除了郡守府官吏施粥时的呼喊声,就只有来回巡逻的孙军身上甲胄的碰撞声,难民中,却没有什么声响传出。

对于这些难民来说,他们连哀嚎的力气都没有了。

孙翊对身后的一位青年问道,“阿利,汝说煌煌大汉,何至于此呢?”

身后的青年名为谷利,在不久前他也是这些难民中其中的一员。

他躬身对孙翊恭敬地说道,“利愚钝,无法回答君侯所问。但自古以来世有大乱,必有英雄出世而救济时民,如今君侯就是这样的一位英雄。”

孙翊转身看了一眼这个面白无须的身边亲近之人,悠悠问道,“你之前真的仅仅是宫中一小黄门吗?”

谷利再次俯身答道,“利不敢欺瞒君侯,且无论利之前是何身份,如今就只是君侯的家奴而已。”

孙翊听后轻笑了声,不愧是宫里出来的,说话的技巧就是不一般。

谷利原名张利,是第一批到达皖城的难民的其中之一。

在给这批难民赈济米粥时,孙翊曾亲自到场视察情况。

只见郡守的小吏刚把熬好的米粥搬出来的那一瞬间,城外的难民就如疯了一般,嘶吼着一拥而上,那种情形让孙翊至今难忘。

但孙翊早有准备,城外负责维持秩序的士兵纷纷抽出腰间长刀,砍杀了一部分闹得最凶的难民,才把这批难民给镇压下来,然后才有办法进行了有序的赈济。

而一直在观察现场情形的孙翊,发现了在城外有一小部分难民,没有如其他难民一般哄抢米粥。

在进行有序派粥后,这一部分难民也仅仅是跟随在最后,并不像许多难民那般队伍杂乱,胡乱插队。

这些难民饥饿许久,在刚看到有食物时,争抢才是常理,想方设法插队也是正常,因为人性本就是自私的。

而这一部分难民却做出了不同寻常的举动,这引起了孙翊的好奇。

所以在派粥结束后,孙翊在亲卫的护卫下,找到了这一小批难民中领头的那人,那人正是谷利。

孙翊以马鞭指问谷利道,“何故不争不抢,甘愿最后,莫非尔等不饥饿吗?”

谷利并没有马上回答。

谷利猜测眼前身穿锦绣的这人可能是一位尊贵非常的人物,但他还是将碗里的粥喝完然后又细细舔了好几遍碗底后,在觉得有一些力气后,他才答道,

“某认为,吾等多为少年,又久经饥饿,是争抢不过那些饥饿的壮汉的。若贸然上前参与争抢,可能会受伤不说,这样只会使秩序更加混乱,更加延误郡府派粥而已。

况且城外满布虎士,城中的贵人是不会容许难民争抢米粥的事情发生的,而秩序一旦稳定,米粥迟早会派到某等身上,既然如此,没必要上前争抢。”

孙翊听后颇为惊奇,想不到难民中还有这样见识的人物。

在孙翊来后,这处的难民脸上都浮现惧怕的神情,只有谷利脸上有着镇定,还能有条不紊的回答孙翊的问题。

而且谷利不止自己一个人没有上前争抢粮食,他还约束了跟随他的数十个难民不上前争抢粮食。

能在食物的巨大诱惑前保持自身冷静已是难得,还能约束住自己手下的人更是不易,这说明谷利有智慧且能得人心。

孙翊惊奇之后,便想将谷利收在身边任用,但面对孙翊的招揽谷利却提出,跟随他的这数十个难民也要一起跟随孙翊。

他还说道,“这些儿郎与某从雒阳一起南下,相互扶持周旋数千里,某不忍弃之。贵人若许,利今后必视贵人为天,誓死不渝。”

当时孙翊一旁的朱然勃然大怒,孙翊贵为江东之主,如今对谷利一介难民释放出如此恩德,对于这个如蝼蚁般的难民来说已经是莫大的光荣了。

而且此等机遇,对于他如今朝不保夕的现况相比,简直是天与地的差别,结果他竟然还敢提出要求。

朱然就要下马教训谷利,却被孙翊所阻。

孙翊不会因为谷利的难民身份而轻视于他。

从北方而下的流民之中不全部都是百姓,也有一部分是北方世家中人,因为战乱是无差别攻击的。

往日里清贵的世家子弟和泥间庶民杀起来都只是一刀的事而已,并不会有什么区别。

观这谷利行为言语,他应该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不会是一个单纯的乡间小民。

如今谷利提出跟随他的数十个难民要一起追随孙翊,就像孙翊招揽一位地方豪杰,豪杰提出他要让他的部曲一起跟着孙翊一样,很正常,无所谓苛责。

而且谷利冒着惹怒自己的风险也要提出这个要求,说明他重情义,而这样的人放在身边,孙翊才用的放心。

与他同甘共苦的人谷利都会如此对待他们,何况是对他有救命之恩,知遇再造之恩的自己呢?

因为孙翊允准了谷利所请,将谷利与其的数十难民一起收入了亲卫中。

再这之后,有一次谷利主动私下里告诉孙翊,他原是雒阳皇宫中一小黄门。

因为董卓之乱逃出皇宫,一路上乞讨度日,辗转千里,在中原待了几年,但后来为了继续躲避战乱,就南下来了。

小黄门是啥,就是宫里的阉人........

孙翊知道谷利将他这个最大的秘密告诉他,是如谷利自己所说的那般对孙翊誓死不渝,因此不会欺瞒孙翊。

要知道十常侍之乱才过去仅仅十年,阉人至今还被天下人深恶痛绝着,谷利将自己的身份告诉孙翊后,是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

孙翊在知道谷利的真实身份后,心中对他倒是没有什么杀意。

自古以来阉宦之祸根源在于天子,他们只不过是天子手中的工具和替罪羊而已,无须对他们太过喊打喊杀。

而且因为是穿越者的关系,孙翊对于阉人心中也并没有什么歧视,在前世,人妖都可以堂而皇之嫁人,阉人有啥。

只是孙翊那时心里有点复杂。

穿越者穿越到乱世招揽流民并从中发现人才,这是基操。

但人家发现的人才多是清河崔氏,弘农杨氏,晋阳王氏等名门望族之中的,将来史书下,这是多好的一场君臣佳话。

结果孙翊从流民中发掘的一个人才却是阉人。

甚至这时候还不能暴露谷利阉人的身份,不然你一个诸侯身边养着一个阉人,这就很诛心了。

但谷利毕竟是阉人,迟早都要回宫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孙翊称帝后,谷利“自阉”入宫陪伴吴帝左右。

史书上就会这么记载,功臣谷利感帝之恩德,不忍离帝之侧,自阉入宫求请帝为大长秋.....

这怎么看起来怪怪的。

这应该也算别样的一种君臣“佳话”了吧,希望将来的那些腐文写手,手下留情呀!

在知道谷利的真实身份后,孙翊联想到某位大阉也姓张,又因为谷利是孙翊在难民中发现的,所以便为谷利改姓为谷,意为五谷丰登,大利百姓之意。

将谷利留在身边,他的身份给孙翊带来的好处也很多。

首先谷利本来就心思细腻,料事周全,又从小在宫中照料贵人皇子,所以他在孙翊身边后,将孙翊的起居饮食,私人生活照顾的很好。

朱然虽然性格持重,但毕竟是一武将,在这方面欠缺了不少。

所以孙翊没过多久,就将谷利命为右部督,朱然改任左部督,共同执掌孙翊亲卫,而朱然主要外部守卫,谷利主要负责内宅之事。

还有一点,阉人身份让谷利无妻无子,无亲无戚,能依靠的只有孙翊,他又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所以他对孙翊的忠心是独一无二的的,就像他自己说的那般,“利乃君侯家奴也。”

在这种前提下,孙翊有些事也方便让谷利负责。

孙翊让谷利从流民中招募孤儿,在谷利的招募之下,得孤儿数百人,孙翊将这些孤儿命为校事。

孙翊让谷利好好教授这些孤儿,教他们一些辩人明事,密告监察的技巧,这些对于宦官来说,简直是本能。

待他们恢复一定的身体素质后,孙翊就会将这些校事散到他领土中的每一处角落,为他督察地方收集情报,为他调查官员或亲贵们奢侈、逾制、不法的事。

而且孙翊会成立一个校事府,由谷利署理,负责管理这些校事,汇总这些校事上报的情报。

虽然让谷利负责署理校事府,但这些校事却是直接对孙翊负责的,他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可以直接向孙翊奏报。

不久后这些校事散布到地方后,就会为孙翊构建起一个地方直通中央的监察、情报体系。

为孙翊充当他在地方的耳目,从而让孙翊的意志贯彻到江东的每一处地方。

想到这,孙翊问谷利道,“校事们训练的如何了。”

谷利答道,“再有一段时间,就可以派往地方了。”

孙翊点点头,到时候校事派往地方大概是孙翊平定山越后,

借着这个战威,身为孙翊使者的校事们也可以迅速在地方站稳脚跟,从而慢慢发挥出他们的作用。

“待校事能够履事了,汝当务之急为我调查我大兄当初遇刺一事。

不管查到谁,不管有多少人牵扯其中,吾只要真相!”

孙翊的语气很清冷。

谷利连忙应命。

孙策遇刺是他打猎时抛下了亲卫单骑前行,然后正好被许贡小儿子和门客三人所埋伏,猝不及防之下受了重伤,因而去世。

但仅仅凭正好两个字,孙翊会信吗?

刺杀孙策的那四人,是早就在等在那里的。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

不管是谁,只要被孙翊查到,他会让那些人为他大兄陪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