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五十八章 刘琬的悲哀(5000字)

替汉 第五十八章 刘琬的悲哀(5000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吴县,驿馆中。

如今在驿馆内住的是天子使者刘琬,及其的一众使团成员。

刘琬此来是奉了天子之命敕封孙翊为吴侯、昭武将军及会稽太守的。

他一行人五月中旬从许都开始出发,路上虽有士兵保护,但使团中多得是文人,经不起长时间的旅途奔波之苦,

加上这一路上数千里地,盗贼匪寇遍布,又有他有意拖慢行程,所以他这一行人一路上走走停停的,直到七月初才踏入淮南地界。

在经过合肥时,扬州刺史刘馥盛情款待了刘琬这一行人,就这样又耽搁了一段时间。

在刘琬开始启程朝庐江进发时已经是七月中旬,那时候孙翊早就到了毗陵了。

到达庐江后,孙权盛情的款待了刘琬,并派人加急去通报孙翊。

孙翊是知道天子派出了使者前来敕封他的。

一般天子使者出发前,都会派出人提早到地方势力去通报此事,为的就是地方势力做好准备迎接使者来临。

这一点在曹操奉立刘协之后更为常见。

不然一些地方势力就跟贼窝一样,可能天子使者还没见到势力主君,就被势力的手下给抢劫了,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

例如那关中,天子使者被抢好多次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孙氏在许都也是留有许多探子的,这件事早就有探子快马报给了孙翊。

在知道许都有使者前来敕封他之后,孙翊还是很开心的。

毕竟全天下群雄除了袁术那个二傻之外,在表面都是服从刘协的统治的。

刘协就是大义。

当初孙策能从袁术势力中名正言顺的脱离出来,就是因为袁术称帝,孙策表示强烈谴责,借机以不顺从叛逆,归顺王室之名才做到的。

而且自从曹操迎立刘协之后,孙策是最早遣使上贡的地方势力。

尊刘奉正,以讨不从。这是张纮为孙策定下的最重要的政治策略。

孙策一直在很忠实的贯彻着这个政治策略。

孙翊继位后也深知大义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所以他继位时第一件议的事,便是遣报奏请天子允许他袭爵。

现在让他一直挂怀的一件事终于有了结果,他心中自然是开心的。

而且据报他老师张纮也在使团之中,孙翊更开心了。

这可也是一位大才呀。

论功劳,孙策早期所有的战略几乎都出自他手,没有他,就没有今日的江东。

论地位,张纮与孙家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孙策对张纮的情感也很不一般。

当初孙策决意进取中原时,不少臣子都有劝谏,因为那时曹操还在许都,他的主力部队也还在许都,但孙策最后还是乾坤独断了北进之事。

若那时张纮在江东,他一定能劝住孙策。若孙策遇刺时张纮在江东,托孤之臣中一定有他,而且他也必定是托孤重臣之首。

孙策更不会对张纮说出“君可自取”这样的话,因为孙策深信张纮绝不会背叛他。

有他在,他才是江东第一文臣。

现在是孙翊继位,一切更不必说了。

孙翊的原意是他正好要在庐江待一段时间,按照正常的脚程,使团应该赶得及到庐江。

他受封完后,把那使者赶回许都去,他就带着张纮一起南下平叛,有个人在身边参赞军机,孙翊也能轻松不少。

结果没想到,刘琬这个天子使者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这里参加饮宴,那里拜访名士,导致到了七月初,孙翊还没看见整个使团的人影。

孙翊要不是没听过刘琬这个人名,还以为他以前是不是被自己吓到过,弄的很怕见到自己一样。

使团还没到,但讨伐山越的时机已到,孙翊只好先率军南下了。

等他到了毗陵在筹思决战山越之事时,孙权报讯给他,说刘琬的使团到达庐江了。

孙翊一方面在心中吐槽老曹派出的这什么使者,另一方面只能下令给孙权,让其派兵护送使团到吴县,等自己讨平山越后再受封。

接到孙翊的命令之后,孙权对使者刘琬委婉的表达了孙翊的意思。刘琬满口答应,他本就想晚点见到孙翊,孙翊的这个安排正合他意。

于是乎这个慢吞吞的以刘琬为首的使团,在孙权派兵的护送之下,在七月底就又辗转来到了吴县,这一住也是将近半个月。

刘琬虽然一直想逃避见孙翊,但是有些事是逃避不掉的,近来在吴县疯传的孙翊毗陵大胜一事,更是让在驿馆中的刘琬一筹莫展。

整个江东皆因为孙翊毗陵一战大胜而雀跃欢喜,但凡事无绝对,除了江东境内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希望孙翊战败之外,身为天子使者的刘琬也希望孙翊战败。

而刘琬希望孙翊战败,与他一开始故意拖慢行程的心思,出发点是一致的。

这年头,天子使者不好当呀。

天下间有两个地方,是刘琬最不想去的,一个是关中,另一个就是江东。

不想去关中是因为关中兵祸连结,西凉军阀割据,羌乱又严重,去那里人身安全很受到威胁。

至于江东,虽然这里时有山越作乱,但之前每次天子使者来,孙策都会提前派兵护送入吴县,所以人身安全还是很有保障的。

但来这里,主要是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很大。

而这精神上的打击,诱因来源于如今天子使者的一个权力。

汉末以来,天下崩乱,朝廷时有派出使者出使各方抚慰各地诸侯。

但正因为礼崩乐坏,各地诸侯骄横不法,所以往往朝廷使者传达敕封诏令时,诸侯多有不满者,这时候使者的人身安全就很受到威胁了。

当然,明着杀天子使者这种事,就连当初袁术也不敢做,他最多也只是把天子使者马日磾软禁起来,直到把他活活气死而已。

但在这礼崩乐坏的时代,各地匪祸层出不穷,盗匪杀了使者总不能怪到诸侯身上吧........

汉末以来,中央出使各地的使者多有意外发生的,理由千奇百怪。

就算朝廷知道是各地诸侯作怪,但是人家没有明来,地方诸侯一个个又拥兵自重,就连中央都忌惮不已,多以拉拢为主。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李傕、郭汜执政时,渐渐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那就是使者对地方诸侯进行敕封时,如果地方诸侯有不满之意,天子使者有一定的临机专断之权,也就是说可以适当提高所敕封的位分。

另外如果使者是持节出使的话,那几乎就是等同于天子,除了三公不可授拜之外,以下的位分使者都有权授拜,而朝廷是会承认这些授拜并且背书的。

例如马日磾当年奉命持节安抚关东诸侯,他就以使者的身份,持节敕封了袁术为左将军。

左将军乃是极贵重的将军称号,只在大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等将军称号之下。

甚至马日磾还有权敕封袁术为阳翟侯,这是县侯,算是侯爵中的最高级了。

后来袁术见这个持节授拜这么好用,便将马日磾扣留在了寿春,并且召集了军中一千余人,让其用使者的身份授拜官爵。

然后活活把马日磾气死了。

曹操奉立天子刘协之后,虽出于惯例,默认了天子使者有一定自主的授拜之权,但不代表天子使者们可以随意敕封授拜他人。

如果他本意只是敕封孙翊为昭武将军,结果刘琬敕封了孙翊为左将军,曹操为了维护汉室的威严,是会承认这个结果。

但等刘琬回到许都后,等待他的绝对是曹操的秋后算账。

那很可能是会面对死亡的。

本来随着曹操近几年讨灭了不少地方诸侯,最不要脸的如袁术、吕布等诸侯已经覆灭。

如今存在于世的诸侯都算是要面子的,很少会出现在授拜时对官职不满,从而要求使者行使他们这个,最不想行使的权力的时候。

但偏偏,如今全天下中,江东孙氏就是这一类的佼佼者。

建安二年时,刘琬与同为议郎的王俌共同奉诏出使江东。

当时朝廷给孙策的封号是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

不料到了江东宣诏后,孙策认为自己已经拥众数万了,以骑都尉领郡太轻了。

心中不满的他欲得将军号,所以便派人讽喻刘琬与王俌,并且派兵包围了驿馆,名为保护,实则威吓。

在这样连续几天之后,刘琬与王俌两人实在是受不了了。

那种被人讽喻与被人监视所带来的精神压力实在太大了。

于是乎身为正使的王俌动用了他的权力,他承制假孙策为明汉将军,虽然仅仅是个杂号将军,但那时的孙策颇为满意,终于放走了他俩。

结果回到许都后,身为正使的王俌被曹操随便找了个理由下了邢狱,现在生死不知。

建安四年时,因为张纮的努力之下,朝廷又要派使者来敕封孙策,然后刘琬这次从副使变成了正使,被派往江东宣示诏命。

曹操本意是授孙策为昭武将军之职,结果孙策觉得这个昭武将军听起来还没明汉将军贵重。虽然之前是假,这次是真的授拜了,但孙策还是因此不满,又开始动用老招数。

深受第二次精神折磨的刘琬,无奈之下只能封拜孙策为讨逆将军,而且这次不是假讨逆将军。

虽然同为杂号将军,但讨逆算是杂号当中比较贵重的了。

而且还与孙策父亲孙坚的破虏将军隐隐呼应,孙策这才满意,客客气气的把刘琬送回了许都。

当时刘琬在离开江东之后,很气愤地对随从说了一番话,“吾观孙氏兄弟虽各才秀明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中弟孝廉,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有大贵之表,年又最寿,尔试识之。”

气愤之下的刘琬直接对孙氏兄弟开了地图炮。

之所以盛赞孙权,乃是因为孙权对其还算守礼规矩而已。由此可见,刘琬当时心中的憋屈与气愤。

回到许都后,因为有好友荀彧的维护,得知此事的曹操倒是没怎么他。

但是在江东孙氏这里深受两次精神创伤的刘琬,曾经发誓再也不当江东的使者了。

可是没想到还没一年.......

这次刘琬本来打算不来的,在听到又要去江东当使者之后,刘琬整个人都不好了。

偌大的中原这是没人了了吗?兜兜转转怎么又是他。

刘琬已经打定主意,如果非要他来,他宁愿告老还乡。

可是荀彧亲自上门相请,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荀彧言道,“孙翊不同其兄,其自小拜子纲公为师,学习经义典籍。

又幼承子纲公贤训,名师定然出高徒。

人人皆言孙家三郎守礼知义,有子纲公之风,此言想来不会有虚。足下此次前去江东,前两次之事必不复也。”

荀彧出于朋友之义曾经搭救他两次,对其有恩,他亲自上门来请,刘琬坚定的心志开始动摇了。

又听到孙翊是张纮的嫡传弟子,张纮乃是当世名士,其之文化造诣和德行修养令刘琬很是敬佩不已。

刘琬想来张纮教出来的弟子,的确有可能不会像其兄长一样。

随后刘琬在这两重考虑之下,便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荀彧所请,答应了出使江东。

其实荀彧也是无奈,之所以要找刘琬,无他,唯熟尔。

刘琬在刚出许都时,心情还是不错的。

因为与他同行的有张纮这位经学大家,一路同行下来,自己要是有什么经学上的疑难可以请教他,这是很难得的机会。

刚开始时一切的确如刘琬所料,面对刘琬提出的一些经学上的疑问,知识渊博的张纮都能言简意赅的说明,让刘琬恍然大悟,学到了不少。

而且张纮性情温润,只要是有不懂的地方求教,张纮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让刘琬一开始在出使江东的路程中很是愉快。

只是刘琬曾旁敲侧击问过张纮,他的这个得意门生的情况。

一向温润的张纮在听到刘琬提及孙翊时,眉头总会不自觉地皱一下。

一开始刘琬不以为意,只是以为张纮身为名师,对弟子的要求自然是很高的。也许孙翊表现不错,只是还没达到他的期望而已。

对于刘琬这种文人来说,孙翊身为张竑的弟子,那自然也算是名士预备役了。

孙翊天然的就拥有了文人的身份,和自己算是一个圈子的,沟通起来应该不会太困难。刘琬充满了希望。

可是随着离开许都越来越远,刘琬渐渐听闻到了关于孙翊的风评,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深肖父兄”这四个字。

而且离江东越近,这种风评就越是多。

这让刘琬的脸瞬间黑了起来。

呵呵,深肖父兄........

像一个孙策,刘琬就接受不了了,孙翊竟然还相像孙坚,刘琬顿时就差点掩面而逃了。

可惜,已经接下来这使者的重担,如果半路而逃,这可是大逆之罪,荀彧都保不住他。

现在刘琬终于知道为什么提起孙翊,张纮总是会皱下眉头了,刘琬表示深刻理解。

在知道真相后的刘琬,立马就改变原来正常的赶路速度,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这看看,那串串。

就是想延误点到江东的时间。

但最终,他还是来到了庐江。

这也是为何在庐江,刘琬知道孙翊去讨伐山越时,是那么的没有异议。

刘琬希望孙翊讨个一年半载的,最好是一直没有时间接见自己。那样等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就可以有理由拂袖而去了。

刘琬也希望孙翊在此战中落败,孙翊落败,刘琬反而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但没想到他前脚刚到吴县,后脚孙翊就一战击破了山越。

刘琬在知道这个消息时,他愣了好一会。

如果说先前只是怀疑孙翊会学他大兄那般让其再行加封,那么现在刘琬就是确定孙翊会如此了。

有此大胜加持,人的野心是会快速萌长的。

曹公之前加封孙翊为昭武将军,那是孙翊庐江大胜的前提下。

现在孙翊取得了一场更大的胜利,这个将军称号就显得太轻了,毕竟谁也没想到,孙翊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获得两场大胜。

要是孙翊真借此大胜要其加封他为重号将军,刘琬觉得自己还不如抹脖子算了,反正回到许都,肯定也是死路一条。

正在刘琬在驿馆中一筹莫展的时候,使团中一个成员进来禀告他说,“刘君,方才吾在街上时,听闻吴侯孙翊明日就要抵达吴县了,现在街上的许多百姓都在谈论传扬这件事呢。”

刘琬听完这话,不发一语,他屏退了那个报信的成员。待成员走后,他的脸上顿时浮现了哀愁。

吴侯快回来了,他觉得自己的受难日也快到了。

荀彧前两次可以保住他,不代表这次也行呀。

希望孙翊还能保留一点士人的素养,别提什么太过分的要求吧,不然,哎。

下辈子再也不当使者了。

谁爱当谁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