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十五章 平津战役(二)

到了1948年12月23日拂晓,张家口国民党军果然全力向北突围。华北军区第3兵团指挥所属第1、第2、第6纵队及东北野战军第41军共11个旅(师),在北岳、内蒙古军区部队配合下,冒风雪严寒,展开堵击和追击,当晚解放张家口。

战至24日16时,仅以900人的伤亡,将逃跑的国民党军第11兵团部、第105军等部共7个师(旅)5.4万人歼灭于张家口东北西甸子、朝天洼一带,仅第11兵团司令官孙兰峰率少数骑兵逃脱。

在津、塘方向,**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沽,后打天津,后来前线指挥员报告,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同时判断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的可能,因此,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

12月29日,**中央军委批准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并命令第41军迅速归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全部由平绥铁路沿线东调,协同东北野战军严密包围北平。

当时的天津市是有着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区狭长,有海河经市区流入渤海,国民党军长期设防,工事坚固。

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指挥第62军(欠1个师)、第86军等部10个师及非正规军共13万人,附山炮、野炮、榴弹炮60余门,企图凭恃“大天津堡垒化”的防御体系进行固守。

不过由**统帅的东北野战军也不是打瞌睡的老虎,其决定集中5个军共22个师,连同特种兵总计34万人,附重炮538门、坦克30辆,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兵器夺取天津。

1949年1月2日,各攻击部队进至天津周围,至13日基本肃清了外围据点。在此期间,指挥夺取天津的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敦促陈长捷仿效长春的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可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全。但陈长捷拒不接受这一解决办法。

于是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东北野战军根据天津国民党军在部署上北部兵力强、南部工事坚固、中部兵力和工事均不很强的情况,以及天津地形南北长、东西窄的特点,决定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发起天津战役。

1月14日10时,对天津发起总攻,各部队迅速在东西南三面9个地段突破城防。15日晨,东西主攻集团于金汤桥会师,将守军分割成数块。尔后采取击弱留强,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战法,经过激烈战斗,至15时全歼守军,俘陈长捷,解放天津。

天津解放后,据守塘沽的国民党军第17兵团部及第87军等部5个师共5万余人,于1月17日乘船南逃,东北野战军第49军追歼其断后的3000人,塘沽也被解放军攻克了。

随着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相继落入解放军手中,驻北平的蒋介石部队和傅作义部队,加起来共8个军25个师,连同特种兵和非正规军总计25万人已经是陷于绝境。

只是**中央军委鉴于北平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为保护文化古迹和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决定争取通过谈判和平接管,同时命令部队准备在谈判不成时以战斗方式夺取之。

而早在平津战役发动的时候,傅作义已经派代表与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谈判,希望通过此手段保存自己的实力。

不过双方的意愿有着巨大的差距,解放军希望傅作义集团自动放下武器,解放军承诺保证其生命财产安全。

但是傅作义对局势有误判,认为其尚有实力,可再坚持3个月,届时可观望全国形势的变化,以致谈判未获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