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184章 全能的谢至

大明好伴读 第184章 全能的谢至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王守仁回了县衙之后便直奔正堂而去。

正堂中,已有一个身着青色官衣的男子在坐着了,听到脚步声正要起身,却看见是王守仁,随即又坐了回去。

此人便是山阴县知县萧定,乃是弘治九年进士,在得中进士后便被委派山阴知县,今年已是第四个年头。

萧定运气并不好,也是自小读圣贤书,登上天子堂之时已是不惑之年了。

这样的年纪相对于那些年少便高中之人已是丧失了很多先机。

王守仁倒也不在意萧定的举动,笑呵呵的拱手招呼道:“萧知县。”

萧定态度颇为冷淡,稍稍抬了一下手便算作是回应了。

王守仁径直坐下,开门见山问道:“萧知县前来是为柳河之事吧?”

萧敬态度依旧冷淡,并未回答王守仁的问题,反而是问道:“本县亲自前来,在此足足等候了将近半个时辰也就罢了,你们谢知县却是迟迟不见人影,怎么?本县没资格见你们谢知县。”

其实,也不能怪人家不饶人的。

知县与知县对话,那才是平等对待,人家知县亲自登门拜访,等了半天却只等到了一个县丞,能不生气吗?

对萧定的质问,王守仁依旧带着如沐春风的笑意,回道:“萧知县误会了,谢知县为县中旱情研究解决方法,县中之事暂交于在下处置。”

萧定年岁已是不小,火气却是很大,红着脸道:“少这般搪塞本县。”

萧定火气大,王守仁却是不慌不忙的道:“这样如何,萧知县,我县每隔一日灌溉一次,余留时间为山阴灌溉所用。”

其实,在云中灌溉之时,山阴还是能够取到水的,也就是水位会少一些而已,王守仁特意余留出时间,已是退了好多步了。

没想到,那萧定根本就不领情,起身道:“就这样吧,本县走了,不必送了。”

萧定若是这般走了,那也就走了。

没想到的是,他回到县衙便把谢至告到了巡按御史那里。

巡按御史向元奎封奉命正于大同府下辖各县巡查。

到地儿已有段时间了,正于山阴存查,还未巡到云中。

本来向元奎巡查的目的只是考察各县政绩的,恰好遇到了大旱,便可从各县处置灾情的手段之中更为立体的达到他的目的了。

这样的灾情也更容易积累政绩,只要无大过错,积极应对,升迁也就会容易很多。

自旱情开始显现之后,他所巡查的几县知县都在开始积极应对,像这般,连知县人影都见不到的情况,着实是稀奇的很。

听完萧定的告状后,向元奎也没耽搁,直接便转道去了云中。

王守仁刚应付走了萧定,却又有巡按登门。

巡按不比其他县知县,应付其他知县只要把该有的礼仪做到便是,对付巡按,却得是要有万分精神的。

王守仁急匆匆赶回县衙,与向元奎行礼后,率先汇报道:“向巡按,本县正引柳河之水先行灌溉一部分农田,其余人手也在打井修渠。”

现在抗旱才是重中之重。

向元奎对王守仁的解释并不满意,问道:“谢知县呢?”

王守仁解释道:“知县说,有种东西铺于沟渠处,可省水,正在研究中。”

王守仁了解谢至,可以对谢至无条件的信任。

向元奎可不同,只听王守仁的一面解释之词怎能信服。

再说了,你都没弄出那东西来,怎能知道铺垫沟渠之中能够省水,这不是糊弄人吗?

向元奎冷声道:“县中如此大旱,谢至身为知县,不带百姓抗旱,却在鼓捣没影的东西,还像个知县吗?”

巡按报上去的内容是要直接呈交给皇帝和朝臣的。

对向元奎的质问,王守仁赶忙辩解道:“向巡按,县中目前抗旱之事皆是知县所安排,知县现在所做之事成了的话,至少可省下一半的水用来灌溉的,在柳河处,知县弄出了类似于南地水车的风车,极为方便,向巡按要不与在下去瞧瞧。”

这个事情上,向元奎倒是没拒绝,跟着王守仁直接去瞧了风车的运转。

瞧过之后并未多说,又在其他几地瞧了一眼,便离开了云中。

在云中的时候,向元奎倒也没有多说,王守仁以为此事算是糊弄过去了,却是没成想,向元奎离开云中后,便一道折子把谢至告到了御前。

什么消极抗旱,什么羁押了前去讨说法的百姓云云,反正很多,只有一个风车用来灌溉的功绩,在这些不利之言中也变得一文不值了。

弘治皇帝拿着这道折子,与一旁的萧敬,道:“朕原本等着谢谢至想些办法,他倒是先被人告了,他那风车能够引水灌溉,不过也是杯水车薪而已,解决不了大问题。”

随之,弘治皇帝叹了口气,道:“如此大事,满朝大臣都没什么能够解决之法,朕却把希望寄托在一个少年身上,也是朕有些难为人了,谢至这段时间风头过甚,就此事,为之弹劾他的人已是不少,这个折子先压着,也给他些时间。”

弘治皇帝对谢至着实也是颇为宽容了,萧敬有时候都颇为嫉妒。

不过嫉妒归嫉妒,他却也不会专门去说谢至坏话的。

他之所以能够在几代帝王中都吃的开,最关键的一点儿就是不说违心的话。

“谢知县本是文人出身,却组建云中卫,又被封伯爵,文臣不封爵历来就有,谢知县封爵这就打破了这一界限,自是有不少文臣不满,再加上谢公为人正直,得罪的人也不少,谢知县有些过错,便会被抓住。”

道理也就是谢至所说的那个道理。

弘治皇帝未作回应,良久,萧敬试探着又道:“陛下,奴婢听闻,在朝臣之中有废太子之言...”

萧敬还未说完,弘治皇帝身上的威压陡然多了几分。

顿了一下,萧敬紧接着又道:“传言说是殿下不够谦恭向学,不重文人,且尚武力,宠奸佞之臣,未有明辨是非之能,若由殿下即位,必起兵戈之祸,殃及大明江山,为社稷永安,当从宗室子弟中选能力出众者承继大统。”

弘治皇帝冷着脸,一言不发。

在朱厚照被刺杀之时,弘治皇帝猜想幕后凶手乃与宗室有关。

现在又有此流言,不想往这方面怀疑都不行了。

这样看来的话,既然有此流言,弹劾谢至那些人之中也不见得都是不满谢至封爵,以及与谢家有仇怨之人了。

弘治皇帝沉声道:“莫要动声色,往弹劾谢至的朝臣之中详查,看他们与哪些宗室有所牵扯。”

先前所查的只是弘治皇帝的一些兄弟,最远也就查到了亲叔叔而已。

这流言的目的并非只从这些人选出继承大统之人,显然幕后之人的范围也应当扩大了。

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除却没有香火的,发展到现在至少得有好几千了。

这些人谁都有可能有入继大统的野心。

就在外面马上就要乱成一锅粥的时候,谢至的水泥终于弄成了。

十余日的时间,不仅弄出了水泥,就连能从井中抽出水的风车也弄成了。

这个时候可没有电机,把电弄出来也不现实。

这个风车相当于抽水机,在人力或者风力的作用之下,使压力达到最强,从而抽出井水。

这个东西完全就是谢至自己想象之中的,是否可行还是需要实践操作的。

思路既然有了,那便需要实际操作了。

操作这些,最需要的便是劳力。

而现在云中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很快,水泥作坊便开始动工了,那个抽水风车也已经打造了出来。

ps:日常三求,求月票,求推荐,求订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