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414章 鼓励生育的讨论和解决办法

三国好老师 414章 鼓励生育的讨论和解决办法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钟繇所有说的问题,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问题。那就是粮食产量不足以支撑大汉朝养更多的人口。

眼下五千万的人口,已经是如今大汉朝的极限了。就这样,每年还是有无数人饿死。不管实际情况的去鼓励生育,肯定是行不通的。

老百姓又不是工具人,你让他生育他就生育了。他们也得考虑实际情况,明知道养不活,谁会生孩子?

更不要说,现在这个时代,生孩子对女人来说就是玩命!每一次生产,都相当于在鬼门关走一遭!尤其是第一胎,生孩子的妇女在开始生育的时候,那已经不是在鬼门关了,是直接跟阎王爷赛跑。

所以,钟繇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暂时不鼓励生育。

“眼下大汉朝人口也足够了。朝廷什么时候能够让所有百姓都吃饱了,再去谈鼓励生育的事情吧。”钟繇顿了顿又说道:“当然了,如果朝廷真的让百姓都吃饱了,那也不用鼓励生育,他们自己也会努力生孩子的。”

这倒是个大实话。

还是那句话,又没啥娱乐活动,吃饱喝足了,能干啥?你们说能干啥?!

董明听了钟繇的话之后,看向了田丰和沮授两个人。

田丰先开口说道:“就目前来说,在下还是觉得元常说的有道理。不光是粮食产量的问题,还有一点就是,人口数量多了之后,朝廷该怎么应对呢?管理一百个人和管理五百个人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从五千万变成一万万,扪心自问一下,朝廷能做好这个准备吗?”

“人口是一点点增加的,又不是突然变成了一万万。”沮授反驳了田丰的话:“在增多的过程中,朝廷也好,地方也好,肯定会摸索出经验的。”

“换一个说法”田丰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得说法有问题,他顿了顿道:“在下的意思是,鼓励生育必须是在朝廷上下都做好了准备的情况下才行。而不是我们制定了计划之后,直接报给陛下,通过之后便去施行。”

“得先让百官们有个心理准备,每个人都有所考量,到时候再去推行,才会有成效。”田丰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有些无奈的说道:“咱们变法之所以推行不开,也是这个原因。政令出了司隶,就没几个官员当回事。除了一批不想变法的官员之外,还有不少人是不明白这些政令是干什么的。”

“不知道目的,做起来就有些发懵,只能囫囵的糊弄一下,用来应付。”

“先不谈这个。”董明摆摆手:“这么说,元常和元皓兄都反对鼓励生育了?你呢,公与。”

沮授点点头,开口道:“在下能不能问一下,为什么要鼓励生育呢?而且...高祖以来,我大汉朝就一直鼓励生育了,为何又要强调一番?”

董明笑着解释道:“这还是我那学生给我提的醒,他要跟着宪和去武威。我跟他说武威地广人稀,让他多注意鼓励生育。他跟我说,想要一些政策,朝廷给点补贴,这样才能鼓励百姓生育。”

“当然,在下之所以想要鼓励百姓生育,根本愿意是为了提高生产力。”董明说到这里,将郭嘉写的书拿出来,翻找了一下,打开了其中一篇文章,道:“你们看一下,在下当初在论述生产力的时候,特别提到了劳动力。”

三个人都看了过去。

上面是一段董明曾经说过的话:“影响生产力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终为重要的两点是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科技水平就这样,劳动力对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主要是两个点,一是劳动力数量,二是劳动力素质.....”

“事实上,人口增多,就会提高劳动力数量;普及教育,就能提高劳动力素质。这两者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就会相应的提高。同时也会催生科技的进步。总的来说,就目前的情况,人口变得更多,是利大于弊的事情。”董明解释道。

“还有一个问题,伯照你想过没有?”钟繇沉声说道:“就算咱们鼓励生育了,来年新生儿的数量大大提高。但!他们成长起来需要十几二十年,这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这些突然暴增的人口除了增添国家的负担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如果朝廷撑不到他们成长起来.....”钟繇说到这里,语气突然加重:“咱们得把握一个度,就在下看来,眼下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只要没有天灾**,百姓安居乐业能够吃饱饭,人口仍然能上涨。”

沮授这个时候开口道:“在下在这件事上的看法是这样的....人口数量的提升与否,可以让它顺其自然。我们可以把资源放在如何提高劳动者素质上啊。有这个钱,咱们可以把公立书院开遍整个天下啊。多了不少,至少一个郡开一家还是没问题的。”

董明听了三个人的意见之后,知道自己有些想当然了,不过他还是想要再努力一把:“如果能够解决粮食问题呢?我的意思是,如果可以让全天下的百姓全都达到温饱呢?”

他这话一出,在场的三个人都愣了。

这在他们看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实上也正是如此。一直到后世,新时代的时候国家才彻底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

历史上,饥荒在每一个朝代都是不可能避免的难题。

“伯照你是认真的?!”重要一脸严肃的看着董明。

沮授、田丰两个人也是如此。

“嗯。”董明点点头。

钟繇深吸一口气道:“你先听我说,一个百姓,一个月大概要吃掉一石半的粮食。孩子吃的少一些,平均下来,我们按照一人一个月吃掉一石粮食来计算。大汉朝五千万人口,每个月需要的口粮就是五千万石,而每年需要的口粮接近七万万石。”

“在下看了一下卷宗,加上军屯,整个天下去年一年也不到七万万石。在百姓手里的面的,估计顶多也就是一半....能有三万万石就不错了。也就是说,伯照想要让全天下所有人都温饱的话,需要把现在的粮食产量翻上一倍才行。”

说到最后,钟繇身体前倾,双手抓着石桌,一双眼睛仔细的看着董明:“你,有信心吗?”

董明看着他,缓缓地点点头。

钟繇整个人放松下来,整张屁股坐在了石凳上。沮授和田丰两个人则目光灼灼的看着董明,他们都在等董明的下文。

他们也想知道,董明如何保证能够做到。

董明是如何保证的呢?

“唔....你们听说过土豆吗?”董明问了一句。

“那是什么?”钟繇做过亲民官,听到这个问题时候,立刻就明白这应该是一种农作物,可是他怎么都想不起来,有这种东西。

董明笑着说道:“一种农作物,块茎可以食用。不过不能当主食,但是荒年的时候用来抗饿还是没问题的。就算是好年景,用土豆搭配着吃,也是非常的不错。”

“那又如何?”田丰问道。

钟繇这个时候展现了自己作为一名内政长才的优势,他直接问道:“伯照你就直接说吧,这土豆是否容易种植,大规模种植可以吗?亩产多少石?”

董明对钟繇笑了笑,开口道:“种植难度不高,大规模种植也完全是可以的。至于亩产嘛....具体的在下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种植手法得当的话,亩产五六十石是没问题的。”

“多少?!”

“五六十石?”

“这绝对不可能!”

三个人说的话不一样,但是表达意思是一样的,那就是完全不相信!

钟繇在震惊完了之后,又问道:“大亩的亩产,还是小亩亩产?”

“自然是大亩的亩产了。”董明笑着说道:“小亩的话,一亩地亩产十来石肯定也是没问题的。”

钟繇脸上仍然震惊,要知道现在最好的上田,最好的粮种,专人照料的耕地,亩产最高仅仅十石...还是一大亩!

这样的亩产十石的耕地,整个天下才多少?如今全天下,平均算下来,亩产大概都在三石上下而已。

“伯照没有说笑?”钟繇还是不放心,又问了一句。

董明想了想,他小时候家里种过土豆,一般来说亩产都在三千斤以上,不过很少有谁家亩产三千斤的,在乡下这样的亩产说出去丢人,人家肯定说这家人偷懒。

董明记得,当时家里的土豆用地膜覆盖之后,基本上亩产都在五千斤以上,最多的时候一亩地收了八千多斤。

当然了,后世的一亩地的面积比现在的大亩还要大一些。大亩的面积大概是后世一亩地的七成。董明刚才报出来的亩产,是按照后世一亩地最差的产量,三千斤来计算的。

他在产量上保留了很大的余地,真要说起来,后世除了有地膜之外,其他的工作除草、除虫施肥什么的,现在都可以做到。只不过现在只能靠人力罢了!

董明的预计是,只要种植方法没问题,亩产四千斤上下,也就是七十石上下,肯定是没问题的。

不过这玩意,很难当主食,不然种土豆就能直接解决饥荒了。

“没说笑,种苗在下都准备好了。”董明笑着说道。

种苗是昨天睡觉之前,找系统兑换的。按斤兑换,一斤种苗十点声望值,董明兑换了三十万斤种苗。

大概能够种一千一百多大亩。

有了这一千一百多大亩,只需要几年,土豆就能种满整个大汉朝。

“拿出土豆,我是不是就该万家生佛了?”董明脑海中忽然飘过一个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