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416章 十一月

三国好老师 416章 十一月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光一个南市,规模还是太小了。南市靠近洛阳,再扩大也是有个限度的,下官想着,可不可以在周边的县城再找一个地理位置还不错的地方,修建一个新的市场,用来分担南市的压力。”

阴白说到这里,从怀里摸出来一张地图,上面只有一些简单的线条,继续道:“这是下官自己画的地图,并不怎么精准,但是大概的方位是对的。”

说着,阴白将地图铺在桌面上,指着地图中心说道:“这里就是洛阳县,用圆圈圈起来的位置就南市。下官想了一下,如果以南市为中心,往周边扩展出以南市为中心的商业圈,这几个地方是最合适的。”

阴白在地图上点了几下,董明看了过去,点了点头:“那你觉得哪里更合适呢?”

“这里!”

阴白在地图上用笔圈了一下。

“虎牢关?”这倒是让董明很是意外了:“为什么要选在虎牢关呢?”

阴白笑了笑:“虎牢关地处要道,南来北往的客商出入司隶虎牢关几乎是必经之路,如果在这里设立新的商业区,就可以减少他们在路程上话费,想来会吸引很多商人过来的。”

董明也就是随口问问,只要阴白不扯淡,他就不会说什么的。在虎牢关建一个新的市场,是可行的。

事实上,以洛阳南市为中心,在函谷关和虎牢关做两个小型的贸易区是非常合适的。随着漕运的开发和水泥路的修建,从东至西,虎牢关、洛阳南市、函谷关三点一线,将会形成一个经济带,成为大汉朝未来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商业中心。

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条微型的经济带,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会成为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商业中心。

这原本也是董明的计划,只不过眼下做起来还是有些力有不逮。

一来人手不太够,尤其是懂经济学的人手,太少了;二一个则是南市的问题,南市发展到现在,其实还处于自由放任的状态。董明是打算在南市完成市场与计划并行的经济模式之后,再开始打造这一条经济带;第三点则是交通的问题,漕运还好说,眼下的就足够用,关键是陆路。想要修通这么一条水泥路,少说得三四年。

“想法不错,不过先做前两个吧。”董明笑着对阴白说道。

阴白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只让他做前两个,但是他作为一个新人,自然不敢直接反驳董明。稍微沉吟了一下,他还是问道:“伯照先生,虎牢关那边有什么问题吗?”

“你别多想,只是还没到时候罢了。”董明对他摆了摆手。

“下官知道了。”

阴白显得很是恭顺,又跟董明聊了一些细节之后,便告退了。他走之后,董明回到班房里,招招手,将张松唤了过来。

“先生?”张松笑着走过来,带着疑惑问道:“有啥子事?”

董明对张松点点头,道:“子乔啊,了解阴白吗?”

之所以问张松,是因为张松过目不忘,每个在尚书台行走的人,他都能记住,并且还能记住他们的详细资料。

张松闻言点点头,道:“大人想知道哪一方面的?”

“嗯?”这一下把董明给问懵了:“什么哪一方面的?就他这个人啊。”

“这样啊.....”张松好像有些失望?

“阴白,还不错啊。”张松一脸轻松的说道:“有些独来独往,不过在政务上倒是没拖过后腿,能力还挺不错的。真要说的话....他好像挺喜欢读书的,用博览群书来形容毫不为过。哪怕是举了孝廉,做了官,也仍然手不释卷。”

“说这些干嘛?”董明皱皱眉头:“班房里的人,谁不爱看书?”

“....关键吧,他看的都是新学的书籍”张松小声说道:“这位是康成公的学生,每日里钻研新学,是不是挺奇怪的?”

“我说呢.....”董明想到刚才跟阴白交谈的时候,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浓浓的新学门人的风范。

“还有什么其他的吗?”董明又问道。

张松挠挠头:“剩下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了,大人也要听?”

“什么小事情?”董明看着张松的模样,觉得他有些奇怪。

张松上前一步,几乎趴在了董明的矮几上,用极为细小的声音说道:“下官听说,阴白到现在没有娶妻,可能是好男风!”

“什么乱七八糟的!”董明有些无奈了:“你少打听这些没用的东西。”

张松讪笑了一下:“就是好奇,好奇。”

“行了,你去吧。”

董明摆摆手,让张松去忙活。他坐在那里想了一下,笑了笑:“阴白,挺有趣的。不过...让这么一个人来接手商业司...陛下,我是该你说心里有数呢,还是该说你不适合当个皇帝呢?”

刘辩又干了一件很符合他行事风格的事情:想做把事情做绝,但是总爱留一线。想要在尚书台抢班夺权,结果呢?先给了变法一派一个郡守,然后又派了一个亲新学的人接手商业司。

董明都不明白了,这是要夺权呢,还是要搭把手呢?

“还是年轻啊!”

吐槽了一句,董明继续处理政务。

......

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发生,董明每天就在尚书台窝着。有朝会就参加一下朝会。自从巫蛊之事结束之后,朝廷里更没有什么风波。大家也没有心情搞事情,愿意做事的就努力做事,不愿意做事的,就磨洋工。

大家和和气气的来到了十一月底。

月末的时候,洛长水泥路修成了。受到技术的局限,很多地方只能绕道而行,整个洛长水泥路,要比预计的长上不少。

洛长水泥路总长七百九十多里,说起来自然是八百里了。笔直的水泥路,可以容纳四马并行。四马并行并不是说,四匹马的宽度,而是四匹马带着马上骑士奔跑起来的宽度。

大概八米宽的样子,分为两条道,中间留了巴掌大的空隙,填充了碎石子用来区分两条道。当然空隙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夏天的时候,路面受热膨胀开裂。

具体有多少作用,真的很难说,眼下技术、材料等等都不过关,这条水泥路能撑几年还真不好说。但是就算这水泥路开裂了,也没啥。总比漫天黄沙的泥土路要好太多了。

十一月三十日,清晨。

为了庆祝大汉朝第一条水泥路投入使用,洛长水泥路,洛阳这边的.asxs.,南市的入口处堆满了人。

刘辩带着张全、吕强,还有全套天子车架在路口等着。董明等官员,也都骑着高头大马,陪在车架左右。道路两旁全都是围观的百姓、商人。

从入口处开始,每隔一步的距离,就有两个全副武装的禁军士兵,守在道路两边。一直蔓延到远处,直到看不见的地方。

刘辩的车架缓缓移动着,百官也骑着马缓缓往前走,围观的百姓也跟着往前走。在场的这些人,除了变法一系的官员之外,没人能明白,这样一条路意味着什么。

只是所有人都觉得新鲜,都想上水泥路上走走看看。还有人蹲下来用手摸了摸水泥路,研究这玩意到底是什么材质的。

刘辩的车架没有走太远,大概走了两公里,就折返了。

本来就是走个形式,表示一下朝廷对水泥路的重视。包括很多大臣,来的时候都想好了,只是为了给刘辩、给董明一个面子。

可是走了两公里之后,有些脑子活泛一些的官员就咂摸出味道来了。

平整、没有坑坑洼洼的地方;哪怕是下雨了也不会出现水坑、更不会有烂泥;骑马也好,坐马车也好,颠簸感都少了很多。尤其是坐马车的时候,感觉最为直观,虽然还是会颠簸,但是已经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了。

最重要的一点,牲畜在拉车的时候很是省力。

“这条路....”百官之中,阴白低声对阴循说道:“叔父,这条路最大的作用是两个方面。”

“嗯?不就是更舒坦一些吗?灰尘少了很多,下雨天也不用担心道路难行了。”阴循直接将自己的感觉说了出来:“还别说,这么一想这路还真不错。”

“这些只是表面上的好处,真正的好处还在别的地方呢。”阴白对阴循到:“叔父,您看看卫将军他们那些人,是不是都挺高兴的?”

“是啊。他们高兴什么?”

“高兴这条路啊.....”阴白觉得很无奈:“在这条路上,牛马少说可以多拉一成的东西,速度还不会变慢。军队行军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大雨等恶劣天气会严重影响到行军速度了。您也知道,打仗的时候什么最重要。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又有说兵贵神速的。”阴白一脸感慨的说道:“这水泥路,就能满足这两点。”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阴循恍然大悟,紧接着又道:“那这么说,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做买卖的时候方便了?拉的货更多,速度更快....妙啊!”

“叔父说的是。”阴白点点头,自家叔父总算在官场上没有白混这么多年,还是有些眼光的。

他俩这边说的时候,很多人也都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之后,有些人感觉很是高兴,觉得董明他们这一次做的不错,利国利民啊。

有些人则有些吃味,这么一个功绩,怎么就没有落在自己的头上呢?

董明则在跟刘辩交谈。

“老师,这条路.....不错。朕在马车里竟然连一点儿的颠簸感都没有。不错,非常的不错。”刘辩看起来心情不错,也不知道是因为这条水泥路,还是因为有机会出宫溜达。

也许两者皆有吧。

“陛下喜欢就好。”董明点头应下来,然后道:“不过这条路,不光光是让陛下乘坐马车不颠簸而已。”

不等刘辩张嘴,他就将修路的目的和这条路投入使用之后带来的好处,详细的告诉了刘辩。

刘辩可以不懂,但是他不能不说。

“所以有了这条路之后...不对,是有了更多的水泥路之后,天下就会越来越富庶,大汉朝也会越来越强大?”刘辩听明白之后,兴趣盎然的问道。

董明点点头:“您可以这么理解。”

“那咱们多修路啊。”刘辩理所当然的说道:“修满全天下!”

“没必要。”董明看了一眼刘辩:“基础设施建设,要根据情况来...简单地说就是,眼下能把司隶的主干道和各郡县的道路修出来就行。材料、调研、规划、施工等等加在一起,估计得四五年才能行。”

“这么慢?”刘辩想了想道:“那岂不是要几十年才能修满全天下?”

“你在想屁吃!”

董明心里回了一句。修满全天下?还几十年?除非科技一步三台阶,跑步进入现代化,不然想都别想。

以现在的技术,甚至可以说以日后的技术进步为前提下来思考修路这件事,其实也乐观。平原地区还好说,到了南方河网密布,丘陵遍地,山地盆地错综复杂,修路?拿命填都填不出来。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还是耐心的跟刘辩解释道:“资金、技术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修建水泥路....而且也实在没必要。这样巨大的支出,产出太少了。有这个功夫,不如把运河打通,连接南北,加强朝廷对南方的统治力度。”

“什么运河?”刘辩问了一句。

董明想了想道:“这件事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这样吧,明日臣去宫里找陛下,会将这运河好好跟陛下说道一下的。”

“也好!”刘辩答应下来。

董明所说的运河,自然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京杭大运河了!京

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途经今江浙、苏省、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四九城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主要水源为南四湖(山洞省微山县微山湖),大运河全长约1797公里。

按照董明的计划,以春秋时期吴国为讨伐齐国而修建的邗沟为.asxs.,将其扩修,然后连接至洛阳。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

紧接着,从长安修建到潼关以东,以渭水为主要水源,连接黄河。

再然后,从洛阳沟往两边开凿,沟通黄河与淮河两大河流。

最后从淮水南岸的山阳开凿,一路向南,直达江都西南方,接入长江!

也就是说,整个大运河分为四个部分修建,长安到潼关入黄河为一段;洛阳沟连接黄河、怀化为第二段;山阳至江都接入长江为第三段;沁河口到涿郡为第四段。

这样一来,就能连通南北了。当然了,这是初期的规划。当这四段完成之后,大运河已经有了基本骨架,后面肯定还要继续往南走。

光是眼下这四段,董明都得小心翼翼的修,可不能跟后世的隋炀帝一样,修了大运河造福了整个华夏,最后落了个一地鸡毛,啥也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