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417章 大运河!

三国好老师 417章 大运河!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翌日,皇宫。

董明带来了一份详细的资料。从系统那里兑换出来的,整个大运河的所有开凿路线都标注的很清楚。四大段,各个分支运河的开凿方法、长度、规模需要多少人,大概多少时间,成本如何,都单独立了附表。

简单地说,谁拿了这份材料,只要照着做,都能弄出来。当然了,这事儿董明肯定是要交给李植来做的。

除了李植,谁来做这个事情,董明都觉得不放心。哪怕是荀彧、鲁肃他们来做,董明也不放心。因为这两位更适合居中调度,统筹协调。真正的具体实施上,他们肯定做的也不差,但跟李植这种专业人士一比,那就是差远了。

就好像后世的土木工程之类专业的大学生,论理论知识和能力肯定比工地的工人高多了。但是真正到了工地上,再牛逼的大学生也比不上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刘辩光是看材料就看了两个时辰。

两个时辰,四个小时,董明坐在一旁啥也没干,偶尔喝喝茶,吃点点心,剩下的就是闭目养神。本来刘辩还想边看边问的,被董明给拒绝了。

“陛下还是先看完,实在看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待会儿再问。”

董明的原话。

也就是他敢这么跟刘辩说话了。

不过刘辩也没觉得有啥,点点头,就埋头仔细看着大运河的资料,看得很是很认真,看到后面干脆拿起来笔,在材料上写写画画。

看到最后,刘辩脸上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自古以来,只要是个人都知道,水利的重要性。可是刘辩敢发誓,他现在手里的这份详细的计划书,绝对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水利工程。甚至可以说是超乎了他的想象。

接近四千里的水利工程,贯通南北,勾连黄河、长江。北至涿郡,南达江都,自关中出,达长江而至。

沿途漕运、农业、交通全都解决了!刘辩不用想都知道,这条大运河要是能够修建出来,他刘辩就可以名垂千古了!

“老师,这....大概要多久能够修出来?”刘辩激动地问道。

董明倒是没有给刘辩画大饼,而是很直接的说道:“五十年左右吧,把时间线拉长,每年投资一部分,开凿一部分,这样才不会劳民伤财。”

他不打算上来就征发百万民夫,几年就把大运河给修好.....这不是不能做到,但是没必要。慢慢来就行了。

而且想要真的把大运河修成,事情还多着呢。后世隋炀帝在修建大运河的时候,其实比现在要简单的多了。

因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割据政权修建了不少地方性运河。所以他只需要将这些运河连接到一起就行了。

可是眼下不行,眼下这些地方性运河,连个影子都没有,还得慢慢开凿。董明要做的,就是用五到十年的功夫,先把这些地方性的运河给开凿出来。

比方说原本历史轨迹上,曹操先后开凿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他儿子曹丕主政的时候,开凿的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漕渠等工程;还有就是孙权在东吴那一块修建的西连淮水,东接云阳的破冈渎....

“五十年?会不会太久了?”刘辩犹豫了一下,然后道:“朕看了老师的施工计划,是事实,这个计划应该可以加快的吧?多派一些人手就行了。”

五十年自然太久了,在董明的计划里,大概二十年左右就能贯通南北。如果科学司那边给力,来了一个科技大爆炸,可能十年就能贯通了。

但,他不打算告诉刘辩,他现在说是五十年,一会儿再有转圜的余地。

“倒是可以加快进度,不过这样一来,朝廷的财政就会有些吃紧。”董明张嘴说瞎话。

刘辩想了想,道:“三十年之内能否凿通整个运河?”

董明脸上露出了一个为难的表情,然后道:“陛下,这一下少了二十年的工期,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您也知道,这种规模的工程,急躁不得。”

这都是装的。

刘辩不知道董明是装的,只觉得自己是有些为难人了。可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五十年才能修好,他不觉得自己能够再活五十年。他老刘家就没有长寿的基因,能够活到六十岁就已经是邀天之幸了。

五十年之后就算修成了又如何?他又见不到。三十年工期正好,到时候他四十多岁,正值壮年,海河晏清,不但能够见到大运河修成,说不定还能顺河而下,去江南看看。

“真的没有办法吗?”刘辩追问道。

董明故作思考的模样,想了一会儿之后道:“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老师快说说看,此乃利国利民的大事儿,既是为朝廷,也是为天下百姓,只要老师有办法,朕一定会支持老师的!”刘辩很是高兴。

董明点点头,然后道:“臣的办法其实也简单,咱们征发民夫的话,肯定是一个特别大的数量。比方说征发个上百万的劳役,估计几年就能修成。但是全天下才多少人?直接征发上百万劳动力,埋头干几年肯定能够挖出来,但是百姓抗不出,朝廷也是扛不住的。”

“那老师的意思是?”刘辩没弄明白董明的意思。

“您听我慢慢说。”董明笑了笑:“征发民夫有困难,但是咱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整个大运河有四段对吧?每一段还能分成若干小段,每一个小段还能继续往下分。咱们可以这样,将整过工程分开,交给当地的衙门来负责。朝廷统一筹划,按照时间发布任务,让他们组织人手来做。”

“这有什么区别?”刘辩到底是读过书的:“总体的工程量不会减少,就算分发给了各个县城来做,不还是需要大量的劳役吗?”

刘辩说的这个一点错都没有,总工程量和劳动效率没有变化,靠着分包的法子,不会减少人力和财力成本的投入。甚至因为分包,各个分段的人能力、心态不一样,造成一些失误,增加工程量。

但是董明之所以提这个,肯定已经有了成熟的想法,他笑着道:“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那就是各县自己负责自己的分段,可以直接从当地征发劳役,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支出。同时,各县内部的分段工期肯定不会太长,顶多也就是几个月,不会影响到生产生活。”

“这倒是。”刘辩点点头,然后道:“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就按照这个法子来吧?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所有分段同时开工,岂不是几个月就能修通了?”

刘辩忽然激动起来。

“理论来说是这样...可实际上不可能。”董明适时地给刘辩泼了一盆冷水:“首先,得派人去沿途实地勘察,其次还得将河道穿过的地方附近的百姓给迁走,最后各个分段肯定不可能同时开工的。”

“为什么?”刘辩不懂就问。

董明揉了揉眉心,解释道:“开工条件不一样,气候、降水量、汛期等等南北差异过大,不是说同时就能同时的,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

刘辩听完之后,点点头:“那老师估计用这种办法,多久能够修成?”

“二十年吧。”董明回道:“北方的要简单一些,南方...河网密布,很多地方都还保持着原始风貌,需要派人一点点的测量勘探,急不得。”

工期其实还能缩短,但是董明觉得没必要.....除非科技再攀升一个台阶,不然董明就按照二十年的工期来做,后面科技若是提升了,那也不是不能加速。

“二十年?”刘辩高兴了,这比三十年还要加快了十年,他没什么不满的:“好好好,那就二十年!”

“老师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做?”刘辩有些迫不及待了。

董明笑了笑,道:“这件事儿还得拿到朝堂上再讨论一下,至少要跟伯喈先生他们商量一二才是。”

“老师说得对。”刘辩也点点头,知道自己着急了。

董明看着刘辩的模样,心里却在想着,若是刘辩知道他最近几年都没有动工的打算,会不会气得弄死自己?

还是不要告诉刘辩好了。

在他的计划中,最近这几年除了发展农业、商业之外,就是修路。其中农业是基础,商业是补充,修路是目的。

作为种花家的一员,董明对修路有着谜一样的执着。对基建工程更是充满了好感。当然,他现在肯定不可能像后世那样修路,在他的规划中,只需要修三段连接南北的主干道就行。

涿郡至平原县为第一段,第二段.asxs.从长安,途经洛阳、宛城、陈留、下邳、寿春、新野;第三段以襄阳为.asxs.,直奔交州。

然后再修建各种辅路,连接各郡治所就完事了。

工程说起来简单,操作难度也不高,除了打通巴蜀、连接西域都户这两块有些费劲之外,其他的都能搞定。这事儿也得是五年、五年的计划着来。

“既然陛下同意的话,那微臣会先跟伯喈先生他们再通通气,等下一次朝会的时候会提出来的。”董明对刘辩说道。

刘辩闻言点点头,笑着道:“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张全!”

张全迈着小碎步走到刘辩跟前,弓着腰:“陛下,您吩咐。”

“去替朕将丞相先生、卫将军、左将军、少府令、执金吾、司隶校尉、御史大夫.....”刘辩点了十几个人的名字,让张全去通知他们过来。

董明见状也不着急走了,老老实实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这些人过来。

“老师,现在时间也不早了,等他们过来之后,咱们一起吃个午饭吧。”刘辩对董明说道:“正好今日宫里炖了上好的羊汤,大家都喝一些汤,吃些羊肉。”

羊肉不是个金贵的东西,但是刘辩爱吃。以皇帝的身份来说,刘辩倒是过的听节俭的,跟他老爹刘宏相比,他的日子可以称得上是简单朴素了。

除了喜欢吃羊肉之外,刘辩在其他方面都不挑。衣食住行四大样,都没有什么过分的要求。单就这一点,刘辩的在百官和百姓中的风评,已经超过了刘宏。

从个人道德上来看,刘宏不如刘辩;但是要从做皇帝的能力上来看,刘辩给刘宏提鞋都不配。不得不说,刘宏皇帝做的也不咋地,但是那是站在国家和百姓角度来看的。如果站在刘汉皇室的角度来看,刘宏做的还是非常不错的。

保证了皇权的威严,牢牢控制了朝廷的权力,保证了刘汉天下的统治.....当然了,手段不咋样,个人道德也有很大的问题,同时对国家也没有太大的益处。

但是刘辩还不如刘宏呢......

换了一个宫殿,刘辩让人上了一个大铜鼎,里面炖着羊肉。董明一看,就没有食欲了。铜炉清水涮羊肉,可惜没有麻酱啊!

好在除了大鼎煮羊肉之外,还上了一些烤肉、瓜果之类的吃食。董明分了一块炖羊肉,还有一大碗羊肉汤。

董明没吃羊肉,烤肉蘸大酱,就着羊肉汤吃了一个八成饱。然后吃了一些瓜果,便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其他人吃好。

主要是等刘辩,他可能是真的爱吃羊肉,抱着一个羊腿,啃得不亦乐乎。刘辩的吃相既不文雅也不霸气。一开始蔡邕纠正过,可是后来也就放任自流了。

因为刘辩也就这种时候会这样,一旦到了正式场合,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伯照,你又打算做什么?这一次又是什么计划?能不能先透露一下?”袁绍就坐在董明的旁边,他倒是没怎么吃,应该吃过饭过来的。

“运河。”董明回了两个字。

一旁的夏允闻言笑了笑:“伯照还真是言简意赅啊,不过你放心,在下肯定是支持伯照的。”

袁绍倒了一杯酒,拿到董明的矮几上,道:“说说看,既然陛下将我等都叫过来了,那就说明这运河的规模肯定不小。伯照不是要将整个司隶的河道都打通吧?”

“这是好事儿。”夏允道:“司隶现在越来越繁华了,现在漕运压力越来越大,将河道都打通,可以缓解漕运压力,这是一劳永逸的好事儿。”

“伯照,是也不是?”蔡邕也颤颤巍巍的走了过来,笑着对董明问道。

老先生几十岁的人了,随意走动一下,也没人在意。更何况,刘辩本身也不在意这些,大家吃得开心就完事了,又得喝酒,怎么可能不让人走动。

董明摇摇头道:“不是,规模要比这个大得多。”

“大得多?”袁绍来了兴趣:“说说看。”

“这将是变法的标志性工程之一!”董明也不瞒这些盟友直接说道:“运河全程大概有四千里长,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达长江。二期工程会连接到南海.....这个暂且不说。”

“四千里?!”袁绍惊呆了。

“贯通南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蔡邕有些浑浊的眼睛,变得精神奕奕起来。

夏允更是连酒都忘了喝,酒杯就在嘴边,他砸吧了一下嘴,道:“是我没远见了,我哪里知道会是这么长?想都不敢想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