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好老师 > 418章 为了大运河设立一个新的衙门?

三国好老师 418章 为了大运河设立一个新的衙门?

作者:野怪逆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19 来源:笔趣阁

席上大家都是小酌,顶多喝个二两,少喝一些白酒,活血化瘀对身体反而有莫大的好处。吃饱喝足之后,众人也没有换地方,直接就在吃饭的地方聊起了正事。

席间,董明从系统那里按照人头又兑换了相应数量的计划书。说正事儿的时候,他借口去拿,转了一圈就抱着回来了。

将计划书分发给众人,让大家先看着。

这大运河的计划书,可以说是蔡邕等人见过的最后的一本计划书。厚度要比当初的变法计划还要厚实一些。

袁绍拿到计划书的时候还没有看呢,就有些惊讶了:“这么厚的计划书?某刚才还以为伯照所言几千里的运河是开玩笑....现在看来...是某家没远见了。”

“先看看,想来这一次伯照先生的运河计划定然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庞大计划。”夏允笑着说道。

那边刘备已经看完了前几页。材料的前几页是大运河项目的总体介绍,包括运河的长度、简略的示意图,以及董明估算出来的造价和工期。

“这...这若是建成了,将成为大汉之根基。”刘备脸色潮红看起来很是兴奋:“伯照!如此宏伟的工程,我们真的能够做出来吗?”

“嗯。”董明言简意赅的回答道。

“太好了!太好了!”刘备很是高兴。

上首的刘辩看到刘备这个模样,心里觉得这个亲戚还挺不错,便笑着道:“卫将军,继续看下去吧。这种工程需要聚天下之力,方能做成,大家都看仔细一些,待会儿好商议。”

“喏!”

董明笑了笑,抱着茶杯安静地喝茶。他觉得自己今天好像一直在喝茶的样子....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些便意。

站起来,招呼了一下张全,让他带着自己去上厕所。

张全将董明带到了一个充满了草药香味的房间,然后递了一个夜壶给他,笑着道:“大人,要不要奴婢服侍您如厕?”

董明看他笑的一张脸跟菊花似的,连忙摆摆手,道:“不用了不用了,你出去吧,这里永不找你。”

“好嘞,那奴婢就出去了。若是尚书令用得着奴婢,招呼一声就行。”张全笑着出去。

董明打了一个寒颤,抖了抖决定下午的时候一口茶都不喝了。

如完厕,叫上张全,往回走。走到半路的时候,遇上了一个熟人,王越。

王越还是老样子,好像岁月将他遗忘了一样,仍然是个帅大叔的模样。他见到董明的时候,眼睛一亮,上前一步拉着董明,又看了看张全。

张全识趣的往一边挪了挪。

王越笑着对董明小声说道:“先生,有烟吗?”

董明楞了一下,然后道:“你不会是有烟瘾了吧?我跟你说话吧,这玩意伤肺,抽得多了,对你的武艺有影响。”

“真的?”王越闻言有些犹豫了。他这辈子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这一身武艺了。听到抽烟能够影响自己的武艺,他肯定会犹豫。

董明点点头,很是认真的说道:“骗你作甚?你想想,你的肺都不行了,走几步路都大喘气,还能打过谁?”

“那我已经抽了....”王越觉得董明坑了自己。

董明摆摆手:“不碍事的,你才抽多少?就是再抽十倍,也没有太大的影响。我跟你说,抽烟这种东西......”

说到这里,董明顿住了,因为他看到王越已经两眼放光了。

“抽烟这种事情啊,它就不是什么好事儿!污染环境,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还能危害到身边的人。所以,我都戒烟了。”董明话锋一转,成了禁烟斗士。

王越摇摇头,道:“我能闻到你身上的烟味,虽然很淡,但是还是闻到了,你是今天早上决定戒烟的吗?”

“没错!”董明毫不犹豫的承认了。

“那你把剩下的烟给我吧。”王越对董明伸了伸手。

董明:“......”

“要不这样吧,咱们找个没人的地方抽一根?”王越提了一个建议。

“好!”董明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两人找了一个背风的角落,一人点了一根烟。董明抽烟,尤其是开始变法之后,几乎每天都抽烟,不过为了多活几年,每天只抽三根烟。

今儿个上午就来了皇宫,一直到现在,一口烟都没抽上,正好这会儿抽一口,精神一下。

“要说也奇怪,抽的时候觉得没啥。可是时间长了一不抽吧,还挺想得慌。”王越抽了一口,道:“你说奇不奇怪?我也不是想抽,就是想得慌。”

“这事儿谁能说得清楚呢?”董明摇摇头:“实话告诉您,刚说的抽烟伤肺都是真的,可是呢,我还真就不在乎这个。”

“为什么?”王越问了一句。

董明笑了笑,道:“人生七十古来稀,十年少小,十年老弱。还剩五十年,夜晚占一半。剩下二十五年,还得去掉三灾六病,刮风下雨,迎来送往,每日辛劳。你说,人这一辈子还剩下多少好光景?这些好光景中又有多少是属于自己的呢?”

“人生在世,及时行乐,俯仰之间无愧天地就行了。”

董明看的特别开,说的也都是肺腑之言。

“伯照你倒是看得开。”王越对董明的说法大加赞赏,笑着道:“想不到你年纪轻轻的倒是比一些老头子活的明白。”

“怎么说?”董明随口问了一句。

王越笑了笑道:“袁逢啊,他最近总往宫里跑,不知道跟陛下聊什么。”

董明正抽着烟呢,闻言楞了一下,然后笑了笑,将怀里还剩下大半包的玉溪递给了王越,道:“多谢了,老哥。”

王越也不客气,直接接了过去:“说什么呢?请我抽烟,还要谢谢我?”

“抽烟,抽完这根烟,还得去陛下那的。”董明嘬了一口。

“好!”

抽完烟,作别了王越,董明跟张全两人继续往回走,两人走得很慢,像是在故意压着速度一般。

“周阳公最近经常过来?”董明走在张全前面,也不回头,就像是跟空气说话一样。

“嗯。”张全轻轻嗯了一声,声音不大,但是董明肯定能够听到。

“来干什么的?”董明直接问道。

张全还是那个音量:“没干什么,就是陪着陛下闲聊,偶尔会帮陛下处理一下政务。”

“就这?”

“就这。”

“那行吧。”

......

回到了殿内,等到所有人都看完了材料,董明快睡着了。

刘辩更是早就坐不住了,看到所有人都看完了,他马上开口道:“诸位也不用有什么负担,材料也看完了,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这是国家大计,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不管说什么,朕都不追究。”

董明听到这里点点头,漂亮话说的不错,有进步。

刘辩话音一落,就有人开口了。

“老臣以为,这大运河的确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但有一点,整个工程太过浩大,朝廷能否负担呢?”说话的是袁逢。

董明知道这位不是反驳,是就事论事,因此便温言解释道:“所以计划中把整个工期给拉长了,甚至还能继续拉长。咱们可以用一代人来开凿大运河,工期延长,每年投入的数额就没有那么多,所以朝廷肯定是负担的起的。”

“这一点老夫也看到了。”袁逢对董明拱拱手,道:“不过就算如此,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最少二十年的时间里,朝廷会有一部分收入投在了大运河项目。谁能保证这二十年的时间朝廷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呢?若是哪一年钱投下去了,却出了乱子,朝廷没有了粮食钱财去应对该如何?”

这倒是个问题,不过董明怎么可能会被问住呢。

“每年朝廷的财计都是计划好的,肯定会预留应对紧急情况的物资和钱财的,大人不必担忧这个。”董明笑着说道:“况且,只要变法继续下去,未来二十年之内,朝廷不会缺钱的。”

甭管是不是,先自信一波再说。

“既然如此,那老夫没什么问题了。”袁逢对董明点点头。

董明看向其他人。

“在下支持开凿大运河,在这一点上没什么问题。不过某倒是想问一下其他的事情。”刘备站起来说道。

“说吧。”刘辩笑着对刘备点点头。

刘备开口道:“是这样的,尚书令的这份计划书,臣仔细看了一遍。私以为没有任何问题。微臣想问的呢,其实是谁来负责这件事?这种事情,让谁负责都不好吧,毕竟一干就是二十年。不是下官乌鸦嘴,这种工程只能交给老成持重的同僚,可是老成持重的同僚能不能坚持二十年呢?臣觉得应该专门成立一个衙门负责大运河的建造。”

刘备的话,说的董明差点笑了。

意思很简单,这事儿要做二十年,还是个大工程,只能找靠谱的臣子负责,起码得是个两千石,才能统筹全局。可是靠谱的两千石大臣基本上年龄都大了,若是接手了这样的工作,那下半辈子都得折里面。

甚至能不能活到工程结束都不好说。毕竟大运河工程过手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高的可怕,最后得到的功绩也是大的可怕。谁都想分一杯羹,若是让某一个人负责,不出三年就得被人用各种方式扒下来。

好一点的告老还乡,差一点的就直接去见先帝了。而且这种争夺一定会影响到大运河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还是整一个衙门好,大家都往里面塞人,压力分担,功劳也都分润一些。这样一来大家伙都开心,也不会误了工程。

刘备话音一落,在场的大臣们,都表示同意。大家都不是傻子,非常明白刘备的意思。事实上,如果刘备不提的话,董明也会提出来这一点的。

大家都这么说,刘辩自然不会反对:“卫将军说的有理,既然如此,诸位觉得该如何呢?是新建一个衙门,还是让某一个衙门主管这件事?”

两个选择,新衙门,还是将工程交给现有的某一个衙门。

这还用选?

袁逢毫不犹豫的说道:“以微臣之见,应该单独设立一个衙门,专门负责此事。”

“臣也以为应该如此。”阴循也开口道。

刘辩看向了蔡邕。

蔡邕老神在在的坐在那里,见刘辩看向自己,缓缓开口道:“陛下,若是新设衙门,是常设还是单就为了运河而设?品秩又如何?衙门内部又有多少官员?职责包括什么?还有就是,这新的衙门,归属哪里?还是只向陛下负责就行?”

蔡邕说了这么多,其实就表达了一个意思,这新设的衙门到底是怎么个样,这一点要比建立不建立更重要。

在他看来,若是平白无故新设一个衙门,跟其他衙门的职权有冲突,那建来干什么呢?光武帝可是废了好大的功夫才精简了朝廷机构,让朝廷不至于那么臃肿。他不想凭白多出一个高品秩的衙门。之前多了东南西北四大中郎将的时候,他就觉得难受了,眼下可不想再多了一个新衙门。

若是一千石以下,那倒是有的商量。不过这事儿,交给一个千石主官的衙门,蔡邕自己也不放心,所以他才会问的这么详细。

“诸位觉得呢?”刘辩将蔡邕的问题,抛了出来。

袁绍这个时候开口道:“这事儿其他的不说,这主官的品秩,肯定得是两千石,不然的话压不住人。”

“本初所言甚是。”刘备也觉得最少得是个两千石。

蔡邕皱了皱眉头道:“若是两千石的话,这必然是一个庞大的衙门,咱们有这么多人手去填充吗?”

“这么大的工程,必然是需要极多的人手的。不光如此,还需要朝廷的配合。所以两千石的主官,是最基本的了。”袁逢开口道:“至于这衙门是常设,还是仅仅是为了开凿大运河,还得陛下来定夺。”

刘辩怎么定夺都无所谓,一点这衙门开了,哪怕是限时的,过了几年之后也成了永久衙门了。大臣和皇帝有时候可不是一条心的,多了一个两千石的职位出来,这些做臣子的就不会让他消失掉。

除非是光武这种再造乾坤或者各朝各代开国皇帝,才有这个能力和魄力。

刘辩闻言想了想,道:“就为了开凿大运河设立的衙门,自然不用常设了。等大运河开凿完了,就裁撤吧。”

放出来一个两千石,这里的位置就得多一个。多一个人,他作为皇帝的权力就会少一些。虽然他还不太懂,但是帝王的本能让他拒绝多出来一个永久的两千石衙门。

“臣以为,应该设立一个常设的衙门。”

说话的,是董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