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铸刚明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商税!商税!!

重铸刚明 第五百九十三章 商税!商税!!

作者:青史昭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25:36 来源:笔趣阁

朱由检此次并没有直接来到税部,他还去了一趟锦衣卫镇府司衙门,和田尔耕交代了一些事情,尤其是加大锦衣卫在西域、南洋的力量。

之后带着田尔耕来到了税部,也才刚到门口,就听见屋内李若星和许显纯的谈笑声,朱由检也没有偷听的打算,

直接就开口了。

“没想到啊,锦衣卫出身的的许显纯现在竟然和李若星相处的如此不错,看来将他们两个再放在一个部门不太合适了。”

心里虽然这么想,表面上朱由检还是一脸和善的笑,仿佛心中的这些想法就不存在。

“两位爱卿,快快起身,朕今日过来也没有给两位打招呼,

不知者无罪嘛。”

“臣等不敢。”,两人起身之时小心的相互看了一眼,

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微微忧虑。

“两位座,今日朕也是走走看看,到了税部衙门这才想起了有一件要事需要两位爱卿去做,朕这才也就进来寻两位爱卿对此事商议一番。”

两人略微松了口气,连忙道:“谢皇上器重,臣定然竭尽全力!”

“好,今日朕和首辅黄爱卿在乾清宫聊了聊朝廷的财政,发现朝廷每年的收入还是抵不上朝廷的支出,朕的内承运库每年还要给朝廷补贴千万两白银。

关键是现在内承运库也没多少银子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支撑不了多久,这样的财政是不健康的。

更何况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大明灾害不断,刚刚朕又收到急报,福建又发生了地震,河南、山东今年大概率又是大旱,据估计今年这两省必然有蝗灾,

只是看旱灾的大小了。

西南的改土归流正处于最后的收关阶段,

正是需要朝廷银子支持的时候,建奴也就剩这几年了,朝廷的税收还是难以支撑。

朕今日来是向两位爱卿问计的,不知两位爱卿有何良策教朕?”

听到这话,李若星和许显纯两人心中又是一咯噔,在这位皇帝手下当了九年的臣子,他们这些人对于当今皇帝的性格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看皇帝这话,显然是皇帝对此有了新的想法,所谓的问计恐怕又是走个流程罢了。

只是不知道皇帝是对那一方面有想法了,显然皇帝是要增加朝廷的税收,不知道是要通过变革朝廷的某种税收,还是通过改变征收方式来提高税收了。

关键是这差距有点儿大,一时间两人还真想不出来从哪里还能够获得高达一千万两的白银,这个数额实在是有点儿多。

一时间两人也想不到从哪里来赚去这一千万两白银,几百万两还是有可能的,毕竟现在朝廷有几个税种正在增加的爆发期。

见两人有些沉默,朱由检也不着急,

就这样慢慢等待着两人开口。

小半刻钟后,

“皇上,目前税部征收的各项税收已经想比天启年间增加了一倍有余,

现在税部官员也有些疲于奔命,朝廷绝大多数的精力都在清查土地人口上,大家都极为忙碌。

臣觉得现在还不太适合大动干戈。”李若星小心翼翼的看了眼闭目沉思的朱由检。

“臣认为只要再等两年,等到朝廷清查清楚大明的人口土地数量,朝廷的收入自然将得到一次大的增长。

现在只需要再忍两年,例如停下征西域或者吕宋的战事,朝廷的收入自然就够了。

到那个时候朝廷再进行别的动作自然就是游刃有余。”说完后李若星长吐了口气,这番话终于是说出来了。

他还是觉得皇帝最近几年的动作实在是太大了,太着急了,虽然他也支持变革,可是还是缓一缓,稳一稳。

在这一方面在朝堂中他和一批人都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这群人现在有内阁大学士郭允厚、吏部尚书王永光、兵部尚书李邦华和他税部尚书李若星为主。

当然朝堂上还有其他三股势力,分别以首辅黄立极为主的激进派和为大学士周应秋为主的维皇帝派。

大明地方的官员也基本上可以分为这三类,显然这三类都是支持对大明进行变革的,大家都是聪明人没有人会和当今这位大权独揽的皇帝唱反调。

现在他必须要劝一劝了,不然皇上若是一意孤行,他们这温和派以一敌二根本就不是对手,事情必然会按照朝廷的计划前进了。

“许爱卿觉得呢?”

许显纯没有犹豫,在李若星开口后,他就想好自己改说些什么了。

“皇上,臣认为现在朝廷的财政确实是有问题,然而此时节源根本就不现实,无论是西征西域还是吕宋清剿不断袭击大明百姓的土著都已经在进行中了,现在根本就不可能停下。

朝廷能做的只能是开源,只是,皇上您也知道,臣这脑子不太灵光,并不知道该如何办,臣听皇上的。”许显纯表现的倒是颇为卑微。

“许爱卿严重了,爱卿的能力自然是没话说的,税部的建立两位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说着朱由检左手轻敲着椅子,心道:“这许显纯倒是挺机灵。”

“朕倒是觉得许爱卿说的挺有道理,现在朝廷做的事情都是极为必要的,像各地的赈灾,联通全国各地水泥官道的修建也是不能停止的,甚至还要加快速度,尤其是西南、西北地区,甚至要延伸到已经占领一半的西域。

更何况朕已经准备尽快解决建奴了,不能让他们再待在辽东了。

我们要做的只能是开源,两位爱卿觉得呢?”

李若星心中长叹,“皇上,臣认为就算是要开源,朝廷也应当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无论是政策还是执行的官员,各方面的配套准备。

做好准备好方能顺利推进,如此才能降低地方上的阻力,减少各方面的损耗,而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

“李爱卿确实是老成谋国之言,朕也是这样想的,正是因为如此,朕今日才来和两位爱卿商议一番。”

“吾皇圣明!”,李若星长松了一口气,自己已经是尽力了。

“朕确实是有一个方法能猴子增加我大明的税收,朕认为我大明现在的商税收的很有问题,必须要进行改革!”

听到商税,李若星有些疑惑,大明的商税不是已经通过车马税和车船税变相的交过了那?这应该没有人能够逃脱的。

“两位爱卿你们想想,我大明的平民中最富有的一批是谁,正是遍布大明的商人,其实所谓的盐税、茶税就是变相的对盐商和茶商征收商税而已。

然而除了他们,大明可是还有一批商人,例如那些从事海贸生意、丝绸生意、牛马生意、粮食声音、钱庄生意、开矿的,他们赚的银子少吗?

不少,像几年前被处理的那一批晋商就很有银子,抄家抄出来千万两白银,他们还敢背叛大明,和建奴结交。

两位爱卿,朝廷是不是对这些人有些疏忽了,要知道在税部成立前,商税的数目更少,直到去年才恢复的两百万两白银,而这两百万两中又有多少是来自宗室、勋贵的生意?

其他人呢?还有朝廷对经商的税收是不是也太少了?

三十税一的比例合适吗?更何况这里面又有多少偷税漏税的?

两位爱卿说说以为呢?”

认认真真的听完皇帝的话,李若星两人也算是若有所悟,原来皇上是想要对商人加税了。

李若星倒是和商人们没有太大关系,于是李若星就思索起来,“虽然现在商人们的势力仍然不小,但最近几年他们官面上的势力已经是大大缩减了,他们绝对挡不住朝廷的压力。

只要皇上下定决心,收税又是税部征收,税部和其他部门不一样,商人们的势力并没有在这里拥有多大的力量。

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连皇上、宗室、勋贵的产业不也都缴税了?你们这些商人就能不交税?这也说不通。

再加上这位深宫长大的皇帝竟然会对大明各方的情况如此了解,自己也根本找不到理由去阻止。

那既然如此,就别怪本官了。”

想到这里,李若星也就不再犹豫,“皇上,商税的情况和我大明的农税并不相同,两者的征收虽然都是三十税一,这个比例对于商人赚取的利润而言,确实是有些低了。

大明的商税低是有背景的,太祖皇帝是为了休养生息,才给商人定下了极低的税收。

后来随着大明商人的发展,商人们也有了很多银子,朝廷也开始想向他们征税时,商人们也已经通过培养人员进入官场的方法,在朝堂上有了一定的力量。

这个时候,朝廷再想提高商税时已经很困难了。”,说到这里,李若星停了下来,等待着皇帝的反应,毕竟他现在算是揭了一些人的短。

“是吗?看来朝中还有像爱卿这样的忠臣敢说真话啊,朕心甚慰。”,既然李若星敢说,那朱由检就敢支持鼓励他。

“自从皇上登基,商人们的势力已经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现在朝廷要收商税,阻力自然就会小上很多。”

“那如此说来,爱卿也是同意朕征收商税的?”

“臣自然是谨遵圣上的指示。”

“好,既然要征收商税,那朝廷就要做好准备,爱卿你尽快写上一份征收商税的章程,三十税一还是太低了。”

“臣明白,不知皇上对这商税可有什么指示?”

“朕认为商人经商也是有利于大明的,他们使大明各地的物资互通有无,各地的交流更加便利,于过有用。

在这个过程中,商人赚取一定的银子也是合情合理的,但现在他们拿的太多了!”,朱由检此时语气已经不知不觉的有些阴冷。

“朝廷之前对于商人的诸多限制措施大部分都可以取消了,四轮马车的推广使用和宽阔平坦的水泥官道大量修建,再加上朝廷大力发展海贸,各地的商人过的风生水起。

而这些朝廷可是花费了数千万两白银啊!

……

据锦衣卫的调查这几年大明各地的商人财富可是在快速增加,很多大商人现在都看不起之前最受他们羡慕的盐了,长此以往他们岂不是富可敌国?

更何况有钱之后他们却在大量的兼并土地,由此来看,他们的银子太多也确实是不合适。

因此朕认为朝廷对于商人、商税的太多应当是商人经商应当遵纪守法,认真交税,赚的银子越多缴纳的税也应当越多。

至于那些大街上买个小吃、木柴之类一年赚不了几十两银子的商贩,朝廷收的商税还是保持三十税一比较好。

那些一年能够赚个几百万两银子的,每年让他们给朝廷交个五税一也不算过分。

爱卿觉得朕的想法如何?”

“吾皇圣明!”,听到皇帝没有一棒子打死的意思,或者由皇帝派出太监去收那所谓的矿税,他们还是长松了一口气,若是如此,他们二人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其实从皇帝这几年的举动中他们在知道皇帝并不是对太监无条件信任,也并不是严格的限制商人,如此就好上许多。

没有后顾之忧的李若星顿时一脸郑重的开口道:“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朝廷重新征收商税将会按照商人所获取的利润来收税,将他们的利润划分为几档,利润不同朝廷收税的比例也就不同。

从三十税一到五税一甚至是三税一!”

“好,李爱卿果然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朕就是这个意思,普普通通的小商贩本身日子过的都是十分艰难,朝廷怎么能再从他们手里收取高税赋呢?

而那些大商人,每年利润超过百万两,生活上可以说是奢靡无度,修建各种富丽堂皇的园林,朝廷也应该从他们手里收取高税赋。

朝廷拿到这一份银子也能够修建更多的道路,疏通更多的河流,开垦更多的土地、兴修更加广泛的水利,底层的大明百姓也能积攒些银子。

百姓有了银子自然会购买物品,商人们自然能够卖出更多的物品,收获更多的利润。

如此以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大明自然会越来越富强!”

“良性循环……”,听到这个新词,两人也轻声念叨着,这词倒是很好理解,就是个字面意思,两人自然是立刻就明白这里面的意思。

“吾皇圣明,这良性循环一次更是道尽我大明中兴之意啊。”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尽快准备好详细的章程,还要包括你们税部的人手安排,做好尽快给朕送来,崇祯十年朝廷一定要开始全面征收商税!”

“请皇上放心!”

见事情办完,朱由检也就带人向皇宫走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